當特朗普團隊將"大而美"法案推入眾議院程序表決時,這場原本被視為"勢在必得"的政治戰役,卻在北京時間7月3日演變成一場充滿懸念的黨內拉鋸戰。5名共和黨議員的倒戈、212名民主黨議員的集體反對,讓這項包含減稅、軍費增加與安全網縮減的數萬億美元法案,瞬間站在了成敗的十字路口。
一、投票現場:5 張反對票撕開共和黨防線
眾議院的程序表決剛進行45分鐘,共和黨陣營就出現裂痕——安德魯?克萊德、基思?塞爾夫等4名議員率先投下反對票,直接突破了"可承受3票損失"的紅線。肯塔基州議員托馬斯?馬西的"補刀",讓反對票升至5張,此時仍有10名議員未投票。議長邁克?約翰遜不得不罕見延長投票時間,在議會大廳內穿梭游說克萊德等反對者,甚至與擔憂醫療補助削減的議員格雷格?墨菲緊急磋商。
更讓共和黨領導層意外的是中間派議員布萊恩?菲茨帕特里克的倒戈。這位曾被視為"穩票"的議員,其反對票暴露了共和黨內部在財政政策上的深層分歧。而因風暴延誤導致的議員缺席,更讓本就脆弱的票數平衡雪上加霜——按規則,共和黨需全員出席才能僅失3票,現實卻是多名議員仍在趕赴華盛頓的途中。
二、白宮緊急斡旋:特朗普的 "親切攻勢" 與政策妥協
面對危局,特朗普團隊啟動"最高級別"談判機制。總統本人召集共和黨議員團到白宮開會,副總統萬斯與醫療補助負責人奧茲醫生現場解讀法案條款,重點闡釋農村醫院強化基金等爭議內容對地方的影響。南達科他州議員達斯蒂?約翰遜會后透露,特朗普在會面中語氣"異常親切",甚至主動提及將調整部分醫療補助條款以安撫地方關切。
黨鞭史蒂夫?斯卡利塞直言"總統是最好的終結者",而這場斡旋確實初見成效:部分因醫療補助擔憂動搖的中間派議員態度軟化,白宮甚至放出"可能修改能源稅收抵免"的風聲,試圖拉攏保守派。但極端保守的眾議院自由黨團卻不為所動,其主席安迪?哈里斯拒絕出席白宮會議,直言"必須把法案改對";德州議員奇普?羅伊更放話要將法案"退回參議院",要求進一步縮減開支。
三、黨內裂痕:保守派與中間派的政策博弈
自由黨團在公開備忘錄中列出十多項反對理由,核心矛盾集中在三大領域:其一是能源稅收抵免"力度不足",認為法案未能兌現特朗普"強化傳統能源"的承諾;其二是赤字擔憂,指出法案將導致未來十年新增萬億債務;其三是醫療補助條款與眾議院版本的差異,尤其是對農村醫院的資金分配方案。
這種分歧本質上是共和黨"建制派"與"民粹派"的路線之爭。特朗普試圖通過減稅與軍費增加鞏固基本盤,卻不得不面對保守派"財政紀律"的執念,以及中間派在醫療、社保等民生議題上的選區壓力。更微妙的是2026年中期選舉的陰影——部分共和黨議員擔心,法案中涉及的安全網削減措施,可能在選舉中成為民主黨的攻擊靶點。
四、法案背后:萬億資金的政治賬本
"大而美"法案的核心框架暗藏多重政治算計:減稅條款直指特朗普"不征小費與加班費稅"的競選承諾,試圖用經濟甜頭籠絡工薪階層;增加五角大樓與邊境安全資金,既是對保守派的交代,也呼應了特朗普"強化邊境墻"的標志性主張;而爭議性的安全網縮減,則是為了平衡財政赤字,卻意外點燃了黨內關于"政府角色"的爭論。
參議院周二的通過曾被視為特朗普的"關鍵勝利",但眾議院的波折揭示出:即便在共和黨掌控兩院的情況下,總統議程仍需跨越黨內利益分化的深溝。當德州議員塞爾夫抱怨"未被邀請到白宮"時,折射的正是基層議員與高層決策間的信息斷層——這種斷層在關鍵法案表決中,足以形成致命的反對票。
五、結語:48 小時倒計時,特朗普的領導力終考
截至投票延長的第3小時,白宮仍在與未投票議員進行"一對一"溝通,議長約翰遜的辦公室更是燈火通明。這場表決不僅關乎法案本身的命運,更將定義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治遺產:若法案通過,他將夯實"政策執行者"的形象;若失敗,則可能加劇共和黨內部對其領導力的質疑。
在華盛頓的政治舞臺上,"大而美"法案的博弈早已超越政策本身,成為檢驗共和黨凝聚力的試金石。當表決結果最終揭曉時,無論成敗,都將在2024年總統大選后的美國政治版圖上,刻下一道深刻的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