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象·中國當代詩歌巡展(第16期)
本期登場詩人:朱劍、西毒何殤、四面來峰
月下
文/朱劍
記得那晚
我在自家小區散步
抬頭看見
樓宇上空的
圓月亮
接下來我發現
不是自己
在走
是月光的
鼠標箭頭
在移動我
(朱劍,“70后”,口語詩代表詩人,被譽為“短詩王”。詩歌代表作《磷火》《陀螺》《南京大屠殺》等流傳甚廣。)
農事詩?夏天到沙地干活
文/西毒何殤
夏天到沙地里干活
記得帶兩顆生雞蛋
淺淺埋在沙土里
干活干到腳底板發燙時
刨出來
就著軍用水壺里的綠豆湯
當午飯吃
不老不嫩溏心的
有天中午
我的祖父
唉聲嘆氣回來
說沒吃到午飯
問他原因
他說干活太入神
忘了刨雞蛋
等想起來時再去看
只剩下兩個空殼
雞蛋不知什么時候
變成兩只小雞
結伴跑掉了
(西毒何殤,后口語代表詩人、小說家。主編《口語詩》,“口語詩是一種世界觀”的提出者。)
一朵花是如何欣賞到自己的美
文/四面來峰
當你俯身彎腰
靠近它
欣賞它的美麗時
你的雙眼
就被它臨時征用為
兩面清澈的鏡子
(四面來峰,本名龍劍鋒,生于1969年10月,江西高安市人。口語詩愛好者,傲夫詩社成員,公眾號《四面來峰不是四面來風》主理。)
主持人語:
最近幾個月我在做一件事情,因為做了二十多年小說編輯的緣故,我在線上開了一個類型小說的寫作課程。其實在準備開這個課之前,甚至在剛開始備課的時候,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我會選一首詩來講故事寫作中的“拐點”。
我選的那首詩就是上面的這首《月下》。第一次讀到的朱劍的詩究竟是哪一首?是他最有名的《磷火》,還是《陀螺》?我現在已經忘了,畢竟時間太久,我們認識都有二十年了,第一次讀他的詩只會更早。但我有印象,最初讀朱劍的詩就是被他詩中某種突然到來的轉折打動。這種轉折對于小說來說,對于故事來說,就是拐點。就是一個正在發生中的事情,突然呈現出來了另外的一種面貌,甚至指向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開闊。我當然是在多年之后明白這一點的,當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同時也就明白了中國當代詩歌的開闊——它在饑渴地吸納。
當然,這么說又顯得我狹隘了。不僅是中國當代詩,當下的文學和藝術,都在追求融入更多“雜質”,以讓自己產生全新的蛻變,甚至變成跟以往的“自己”完全不同的東西,甚至可以因此拋棄掉原有的那個“油膩的自己”。
我想到在某一期的《在島嶼讀書》節目中,蘇童在談小說時說到過這種感覺,他稱之為“突襲感”。我覺得這個詞用得非常精準,比單純的“拐點”還要精準。無論是小說中,還是詩歌中,還是其他的文學作品中,有時候我們會被這種“突襲感”擊中。當這種感覺到來的時候,相應的作品也已進入了一種全新之境。上面這三首詩都是如此。
我們的人生有時也會被突襲,但這種突襲帶來的常常是無奈。假如我們遇到的每一次突襲都只會把人帶入到更美好的境地就好了??扇松皇鞘孪葘懞玫挠螒虺绦?,我們無法左右。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并期盼著新拐點的到來。
張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