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已形成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本報資料圖片
去年,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有限公司高級技術專家唐安華成為成都高新區首批自主認定的成都市C類高層次人才之一,“公司提交了自主認定申請后,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對我們產業一線技術職工來說,自主認定機制是很好的機會和鼓勵。”
機制活、政策好,則人才聚、事業興。成都持續更新人才分類目錄,實施精準化差異化人才分類認定,形成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進一步筑牢成都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
新增9項支持類型
成都市人才分類目錄更新
記者從市委人才辦獲悉,《成都市人才分類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日前進行了修訂,在原有基礎上新增9項支持類型,總條目從224項擴容至233項。
本次《目錄》修訂,重點聚焦數字文創、哲學社科、鄉村振興、金融等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新納入注冊金融科技師(資深級)、成都市“優秀”農業職業經理人、省級技能大師、主持(含執行負責人)考古項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人才等,同時對“全國十佳農民”等部分人才進行了層次和表述調整。
“《目錄》更加凸顯人才的創新價值、能力貢獻和發展潛力,確保人才評價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成都將堅持以貢獻、實效、創新能力、質量為導向,密切跟蹤掌握人才和企業發展需求,對《目錄》進行動態更新調整,確保其始終保持科學性、前瞻性和引領性。
對《目錄》沒有涵蓋的、對城市和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非共識性”人才,成都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采取多種路徑開展自主認定,充分調動用人主體引才育才積極性,促進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聚焦重點產業,成都設置具有人才自主認定權限的用人主體“白名單”,支持其自主認定人才直接納入《目錄》支持范圍。同時,賦予區(市)縣自主認定名額,對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人才開展自主認定,截至目前已自主認定157人。
全面引進培養高質量人才
賦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成都針對高層次人才的優惠政策,讓我切實感受到這座城市對人才的重視和誠意。”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宏友博士說道,2022年他從西安來到成都,“這里最吸引我的除了科研環境和產業生態,還有相關的配套服務政策,讓我能夠心無旁騖地搞科研。”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招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離不開政策的強力支撐。
“我們定期編制發布成都市人才開發指引,鼓勵企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支持企業引進技能人才來蓉入戶;出臺《成都市人才分類認定實施辦法(試行)》,實施精準化差異化人才分類認定,加快多元化人才評價體系建設。”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在全國率先實施職稱評價與企業人才評價開放融通試點,支持重點企業、科研平臺自主開展職稱評審,有力激發了人才在企業創新創造中的積極性和示范帶動作用。
同時,陸續出臺《成都市博士后平臺儲備單位認定管理辦法》《成都市博士后培育發展實施辦法》,支持產業鏈“鏈主企業”創建博士后“兩站一基地”;出臺《成都市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等文件,積極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大力引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成都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總量分別超245萬人、308萬人;新建博士后“兩站一基地”66家,總量達327家,新進站博士后4473人,新建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6家、技能大師工作室76家、企業首席技師工作室21家;全市已建成1個國家級、1個省級、2個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獲批全國首批12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