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時間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共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共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共10天
老話說:“蓋一歲難過之關,惟有三伏。”
三伏,盛夏最悶熱潮濕的時節,也是陽氣鼎盛、暑意最濃的日子。
今年三伏從7月20日開始,至8月18日結束,僅30天,為近十年罕見的“短伏年”。
雖然時間縮短,但今年雨水偏多,濕氣尤重,此時若養護不當,易致寒濕入侵,引發不適。
反之,若能順應時令,得法調養,扶助體內陽氣,便能為秋冬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因此,如何應對今年特殊的短伏,尤為關鍵。
一、三伏養生防三“氣”
1.防寒氣
《黃帝內經》有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三伏天最容易被忽略的,恰恰是“寒氣”。
人體毛孔大開散熱,此時空調冷風、冰鎮飲食、冷水沖涼,都如同“賊風”,長驅直入,直傷臟腑根基。
你以為一時的涼爽痛快,實則是引狼入室。
寒氣侵入經絡,阻滯氣血運行,輕則引發關節酸楚、肩頸僵硬;
重則潛伏體內,秋后算賬,咳嗽、腹瀉、老病根反復發作,苦不堪言。
更可怕的是,它悄無聲息地損耗你的陽氣。
陽氣一弱,百病叢生,人便容易疲乏無力、畏寒怕冷,未老先衰。
三伏天防寒,不是矯情,是保衛你身體里那點珍貴的陽氣火苗。
護住它,就是護住你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健康底子。
2.防暑氣
清代名醫王孟英強調:“暑氣通于心,清心為要。”
三伏酷暑,天地間陽氣鼎盛,人體氣血外浮。
此時若強撐勞作、暴曬奔走,或悶在不通氣的環境里,極易導致“暑邪”攻心。
別以為中暑離你很遠,頭暈眼花、胸悶心慌、甚至突然昏厥,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防暑的核心在于“避其鋒芒”與“有序疏導”。
避開最毒的日頭,選擇清晨傍晚活動。
保持環境通風,讓汗液能順暢排出,帶走體內郁熱。
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維持身體基本運轉。
這不是怕熱,是敬畏自然規律,是對自己生命負責。
3.防濕氣
《本草綱目》有云:“除濕之要,在健脾胃。”
暑熱蒸騰地氣,空氣中彌漫著看不見的“濕邪”。
它們無孔不入,最易與體內的暑熱勾結,形成難纏的“暑濕”。
濕氣不除,脾胃不健,吃再好的補品也吸收不了,反而變成負擔。
長此以往,肥胖、水腫等代謝問題都容易找上門。
三伏防濕,關鍵在于“健脾”。
飲食上多吃健脾利濕的食物,比如薏米、赤小豆、冬瓜、山藥。
少吃生冷甜膩助濕之物,像油膩的大魚大肉、冰鎮西瓜、甜膩糕點。
居住環境力求干燥通風,避免潮濕陰暗;適度運動微微出汗,有助于氣化水濕。
脾胃運化水濕,濕氣沒了,身體自然就輕松了,很多小毛病也會不藥而愈。
二、三伏食療記三訣
1.吃三飯
老祖宗常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
三伏飲食之道,精髓在于順應天時、平和補益。
看似簡樸的一餐一飯,蘊藏著護佑身心安然度夏的無上智慧。
頭伏餃子:
伏天伊始,人體隨汗液流失大量養分,脾胃最是疲弱。
餃子以面為皮包裹餡料,正是溫和補益的絕佳載體。
選新鮮時蔬與適量肉糜作餡,既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又不至油膩傷脾。
伏天流汗多,營養跟不上,再好的身子也會被拖垮。
一頓餃子下肚,補的是流失的元氣,穩的是苦夏的根基。
二伏面:
二伏正是濕熱交蒸、人最易被暑濕困住的時節。
一碗熱湯面下肚,熱力催發汗孔舒張,體內郁積的濕濁隨汗液有效排出。
湯面易消化,減輕了暑熱中腸胃的負擔。
面條發汗最解暑氣,讓身體由內而外清爽起來。
吃面,吃的是通暢,祛的是病根。
三伏烙餅卷雞蛋:
經歷漫長伏天的消耗,人往往氣力不足。
小麥健脾,雞蛋滋陰養血。
兩者結合,性味平和,既補充氣血,又不易引發燥熱上火。
簡單一卷,為疲憊的身體注入最實在的滋養。
三伏盡頭,家常烙餅卷蛋恰是固本培元、迎接秋涼的穩妥之選。
2.食二苦
古人有云:“夏月伏陰在內,熱毒蘊結,唯苦能泄之。”
三伏天適量食用苦味食物,有助于清心火、解暑熱、排濕毒。
苦瓜:
夏天人體陽氣外浮,內里反而虛寒,極易上火。
苦瓜性寒味苦,正是泄心火、清熱毒的良物。
適量吃苦瓜,能引導體內郁熱下行,給浮躁的心緒降溫。
它不似寒涼之物直傷根本,而是疏通清解,守住中焦脾胃的平和。
耐得住這份苦,才能在三伏天里穩住根基,不教暑熱內侵傷身。
蓮子心:
蓮子心雖小,其清心火、安神魂、固腎水的功效在三伏天尤為珍貴。
暑熱最易擾動心神,使人煩躁難安、夜不能寐。
蓮子心苦寒入心,能有效平息心火的躁動,恢復內心的寧靜。
蓮子心在清火的同時,還有助于固護真陰,防止津液過度流失。
伏天心浮氣躁、睡不安穩時,一杯蓮子心茶,便是守護心神、涵養真陰的良方。
3.飲一茶
藥圣李時珍有言:“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于消風散熱。”
薄荷之妙,在于其性雖涼,卻具辛散之能,能疏解暑熱,而不直傷脾胃中陽。
三伏濕熱交蒸,人易頭昏腦脹,胸悶煩渴。
若過食寒涼瓜果冰飲,雖解片刻之渴,卻重傷脾陽,后患無窮。
取幾片新鮮薄荷葉或干品,沸水沖泡,待微溫飲下。
此茶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緩解暑熱帶來的煩悶與咽喉不適。
一杯清透薄荷茶,是伏天護心養神的“天然清涼散”。
三、三伏祛暑做三事
1.宜晨起曬背
人的陽氣如同天上的太陽,一旦衰弱,生命就黯淡無光。
三伏天晨起,是天地間陽氣初升、最為純凈溫和之時。
此時曬背,就是借天力補己身。
伏天濕邪深重,最易困住陽氣,讓人渾身乏力、精神萎靡。
曬背,是喚醒沉睡陽氣最直接的法子。
別嫌麻煩,也別怕熱,這短短一刻鐘的日光浴,勝過多少補藥。
陽氣足了,濕氣散了,秋冬才不易生病。
現在偷懶不曬背,往后身體遭罪,悔之晚矣。
2.宜午后小憩
白居易曾寫:“暑日昏昏睡起遲,日高庭院客來時。”
大詩人也懂,酷熱的三伏午后,人最容易昏沉乏力,此時硬撐,最傷氣血。
心為君主之官,最怕暑熱煎熬。
中午11點到1點,是心經當令之時,也是天地間火氣最旺的節點。
此時閉目養神,哪怕只睡二十分鐘,能讓高速運轉的心腦得到片刻休整。
強撐著勞作,心跳加速,頭暈眼花,是在透支心腦血管。
醫院的數據不會騙人,三伏天午后是心腦血管意外的高發期。
這個小憩,是給身體按下暫停鍵,是續命的本錢。
3.宜靜心凝神
守住心神專一,涵養心性平和,是養生的根本。
天熱人易煩,心火蹭蹭往上冒,看啥都不順眼,一點就著。
火氣大,傷肝損心,血壓也往上飆,吃再多清火的藥也白搭。
靜心,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把心從紛擾焦躁中拉回來。
少看手機里亂七八糟的信息,少摻和那些讓你著急上火的閑事。
讀幾頁書,寫幾行字,或者就靜靜坐著,調勻呼吸。
心火不妄動,百病難侵身。
守住心中一片清涼地,便是伏天最上乘的養生法門。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2025年這難得一遇的三伏天,是挑戰,更是養生的黃金期。
別等到秋風起時,才懊悔暑天里的放縱;別等到身體拉響警報,才想起老祖宗的叮嚀。
真正的養生,不在昂貴的補品,而在每一天的細微守護。
安穩度過這個非同小可的夏天,就是為自己、為家人,積攢下最實在的福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