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約10%的成年人患有膽結石,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當結石侵襲這個原本有序的器官,健康風險便悄然降臨。那么,膽結石究竟有哪些具體危害?一旦確診,又該如何選擇治療方式以最小化健康風險?四川結石病醫院肝膽外科主任何明剛,帶我們一同探討這些問題。
藥物治療:緩慢且有限的攻堅戰
面對膽結石如何治療,許多患者首先考慮的就是藥物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主要分為溶石藥物和解痙止痛、消炎利膽藥物兩大類,但其治療效果受多重因素制約,存在明顯局限性。
1、溶石類藥物:其作用機制基于膽汁中膽固醇的溶解平衡原理。正常情況下,膽汁中的膽固醇、膽鹽和磷脂保持一定比例,當膽固醇含量過高時,膽固醇結晶析出形成結石。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此類藥物可通過抑制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對膽固醇結石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該藥物僅對直徑小于5mm的純膽固醇結石有一定效果,且膽囊功能要保證良好,膽汁具有正常的濃縮和排空能力。
此外,溶石治療療程漫長,且停藥后復發率高達60%-80%。長期服用還可能出現腹瀉、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需要定期監測肝功能。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2、解痙止痛、消炎利膽藥物:主要用于緩解膽囊結石引發的膽絞痛、膽囊炎等癥狀。解痙止痛藥物可直接作用于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痙攣;消炎利膽片則通過促進膽汁分泌、減輕膽囊炎癥,改善患者癥狀。但這些藥物僅能治標,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結石,且長期使用可能掩蓋病情,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手術治療:立竿見影的 “精準打擊”
與藥物治療相比,手術治療憑借其快速、徹底的優勢,成為膽囊結石治療的重要手段。對于膽囊功能良好的患者,何明剛主任建議實施微創保膽取石手術。
保膽手術可以保障遠期生活質量,取凈結石的同時,完整保留膽囊和膽囊功能,避免膽囊切除導致的多種近、遠期并發癥(包括: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醫源性膽管損傷,腹瀉、腹脹和消化不良,長期上腹部脹滿不適,反流性胃炎及反流性食管炎,膽總管結石風險,結腸癌風險等)。
▲我院近期為患者保膽取出的108顆結石
方式靈活,應保盡保,應切則切。如果在手術中發現膽囊不宜保留,可無痛苦地迅速轉為膽囊切除術,避免二次手術
ps:在了解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特點后,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成為患者關注的焦點。事實上,治療方案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結石特征、膽囊功能、身體狀況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
何明剛主任溫馨提示:手術治療仍是多數患者的根治首選。尤其當出現反復腹痛、黃疸、發熱,或結石較大、病程較長時,務必及時就醫,避免因懼怕手術而延誤治療?;颊邞c醫生充分溝通,全面了解病情,選擇最適宜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健康損害,守護膽囊及整體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