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姍
信托業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關鍵一環,在“金融惠民”方面有哪些新舉措?7月2日,在浦發銀行召開的“金融向善 信托為民”新聞通氣會上,上海信托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介紹,2024年以來,上海信托圍繞特殊需要信托、不動產信托、養老服務信托和知識產權信托等領域持續開展創新實踐,深入推進信托制度、信托工具和信托產品的普惠化應用。
一是,在特殊群體關懷領域,上海信托2024年11月落地上海轄內首單特殊需要信托,為殘障群體、失能老人等民事行為能力瑕疵群體提供綜合服務。通過“一個特殊需要信托賬戶”,整合多元資產、匯聚社會資源,鏈接生活照料、財產管理、養老服務等場景及服務提供方,實現專款專用與資金閉環。同時探索“特殊需要信托+”模式,與慈善信托嫁接支持公益用途,與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結合規范服務支付,與監護人責任險聯動緩釋履職風險,構建起“無障礙金融”服務環境。
二是,2022年以來,公司持續推動不動產信托和養老服務信托的探索和應用。2024年8月新修訂的《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家建設條例》第二十七條將不動產和股權信托納入,上海信托作為唯一一家信托公司參與立法征詢,并在市委金融辦和上海金融監管局的牽頭下,成功出臺上海版本不動產信托登記制度,并于6月9日落地全國首單“現金+不動產”的家庭服務信托。
三是,經過長達一年多的研發和創新,在上海金融監管局的指導和支持下,公司于6月落地了獨具信托服務特色的安養服務信托賬戶,努力通過信托制度解決老年人在財富傳承、失能失智下的照護等方面的問題,并進一步實現了信托賬戶的普惠化,服務品質養老需要。
四是,培育發展信托對知識產權領域的服務方案,進一步優化完善臨床成果轉化機制。6月26日,上海信托與上海臨床創新轉化研究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合作的全國首單公司化運營知識產權服務信托(臨床傳化)落地,開創市級醫院臨床創新成果公司化運營的全新路徑。
談及未來普惠信托的規劃,陳兵進一步表示,一是,大力發展信托數智化建設,為信托服務插上數據和智能化的翅膀,更高質量、廣維度地服務廣大社會群體;二是,大力發展家庭服務信托等財富管理服務信托,讓財富信托走進“千家萬戶”,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信托賬戶;三是,大力發展預付資金信托,讓信托制度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治理,為促消費、營商環境優化提供信托特色方案;四是,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為養老金融大文章和共同富裕貢獻信托力量。
(作者 陳姍)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陳姍
華東新聞中心記者 主要關注金融衍生品領域,重點報道期貨、大宗商品、租賃、信托等市場動態。新聞線索可聯系郵箱:chenshan@eeo.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