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酒業巨頭們的低度酒布局成為行業議論焦點。
五糧液宣布將于9月推出中高端29度新品“一見傾心”,不僅以潮流包裝和年輕化口感直擊市場,更計劃通過“五糧?炙造”體驗店、上海“捷美頌”飲吧等已有場景推廣多元化飲用方式;瀘州老窖緊隨其后透露已研發28度國窖1573,將適時投放市場,同期擬披露16度、6度等超低度酒類飲品。
洋河除年初糖酒會亮相33.8度二代“微分子”系列新品外,同樣規劃8、9月集中上市低度潮飲新品,通過小酒館與預調酒布局年輕賽道。
經歷三十年蟄伏,白酒行業再度掀起低度化浪潮,這場 “度數向下” 的變革,能否在存量競爭中開辟“增量向上”的新賽道?
白酒低度化
一個“老故事”的新演繹
中國白酒的低度化征程,早在20世紀70年代便已啟幕。彼時,國際烈酒市場的低度趨勢與國內節約糧食的政策導向形成雙重推力,白酒行業不得不踏上降低酒精度數的探索之路。
當時,6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是市場主流,而降低酒精度數反而還是一項技術活:白酒中的高級脂肪酸及其乙酯在加水降度時會大量析出絮狀物,導致酒體渾濁,同時酒精度降低工藝不當也會使風味大打折扣。行業以“科研攻堅”姿態迎難而上,研發出冷凍過濾、淀粉吸附等技術,如同為白酒“去濁提純”,終于在80年代奠定了40~50度左右的度數格局,完成了白酒度數體系的第一次系統性重構。
90年代的市場經濟浪潮中,低度白酒迎來技術革新的黃金期。1992年,瀘州老窖以傳統工藝為根基,大膽創新推出38度國窖1573,將低度白酒的品質提升到新高度,成為行業標桿;1995年,五糧液推出39度五糧液,憑借品牌與品質的雙重優勢迅速占領市場。這些經典產品的成功,標志著低度白酒技術已漸漸開始成熟,也證明低度并非品質的妥協,而是風味的另一種表達。
然而,進入21世紀,低度白酒卻陷入長達十余年的蟄伏。隨著消費升級,高度白酒憑借醇厚口感與品質象征屬性備受青睞,而消費者對于市場上部分劣質酒水存在“加水稀釋”等刻板印象,使得低度白酒無故背負了“低質”標簽,逐漸被邊緣化。五糧液最早曾于90年代便推出過29度產品,雖歷經蘿卜瓶到水晶瓶的迭代,最終也因市場遇冷在新世紀初黯然停產。
直到近年來,白酒行業面臨年輕化挑戰與行業周期調整的雙重壓力,低度酒發展終于迎來“第二春”。據五糧液調研數據顯示,60%以上的20-35歲年輕人偏好低度酒,拒絕高度酒的辛辣刺激。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崛起,“微醺不醉、健康時尚”的飲酒理念與飲料市場“健康化、0添加”的風潮不謀而合,低酒精度、飲用方式多元化的消費者訴求達到了三十年來的頂峰,成為了催化低度酒復興的主要動力。
如今,低度酒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兼備,而大廠名企對此的態度也非常清晰:低度白酒將在未來成為酒企搶占年輕市場、接軌國際賽道的重要戰略支點。
低度白酒≠低度酒
市場定位決定發展路徑
厘清概念是理解低度白酒發展的關鍵——低度白酒特指20-40度的白酒產品,與果味酒、露酒、預調酒等低度飲品有著本質區別。它并非白酒市場的“邊緣補充”,而是白酒度數體系的重要延伸,與高度白酒形成“高低呼應、相輔相成”的共生關系。
38度國窖1573與39度五糧液便是低度酒發展的生動注腳。38度國窖1573以近50%的銷售占比、近百億規模,在低度白酒市場樹立標桿;39度五糧液同樣憑借深厚品牌底蘊與卓越品質,成為消費者心中的經典選擇。這些產品的成功證明,低度白酒不僅能在傳統白酒核心市場站穩腳跟,更能開拓新的增長極。
盡管本輪眾多企業在產品信息發布中,普遍將低度酒新品定位為開拓年輕人市場的有力武器,但從產品的品質及價格段來看,本輪“白酒低度化”風潮與“低度大眾化”的潮飲趨勢相比,并未走在同一條賽道上。
從市場年輕化角度分析,年輕化快消品通常生存周期較短,一般不超過5-6年。年輕消費者在因“輕度”飲酒踏入門檻后,往往不會就此止步,而是會向“重度”乃至“硬核”飲酒需求邁進。
江小白與銳澳的興衰便是鮮活案例:前者以文案營銷走紅,卻因品質升級前景狹窄,深度發展滯后而逐漸失寵;后者憑借果味創新崛起,卻未能跟上消費者進階需求而陷入沉寂。白酒行業要打破這一魔咒,需以“品質進階”為舟,搭載消費者從“輕度嘗鮮”駛向“深度熱愛”,實現“高低搭配,各美其美”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白酒行業而言,尊重傳統白酒風味,延續白酒傳統核心品質始終是低度白酒發展的主旋律。而低度化是否能成為主流飲酒習慣,目前仍存有爭議。
故知酒君認為,在未來發展中,維持“高低搭配,各美其美”的市場態勢是當下最好的策略:高度酒憑借醇厚口感和濃郁香氣,滿足消費者追求傳統白酒風味和品質感的核心需求;低度酒則以低酒精度、柔和口感和多樣化的飲用方式,培養下一代消費群體與迎合新型消費習慣。酒企應依據自身品牌定位和市場需求,合理布局高低度酒產品,實現差異化發展。
低度酒浪潮
機遇與挑戰交織的行業新賽道
本輪低度酒熱潮,本質上是白酒企業探索利口化、推動技術革新以求變穿越周期的集體戰略行動。對于頭部酒企而言,布局低度產品線如同構筑“防御性護城河”。企業推出與高度白酒等同價格帶、等同品質的低度白酒,不僅能夠填補市場空白,避免低度產品線“人有我無”,更可以在社交聚會、女性消費等場景中為部分輕度白酒消費者提供“白酒新選擇”,讓“不喝白酒”的理由越來越少。
而區域及中小企業若盲目跟風,單邊押注低度化單品,則需充分考量自身品牌實力、技術研發能力和市場渠道等因素,提前精心設計產品向上通路,制定長遠的消費者成長陪伴規劃。唯有以“長期主義”思維,將品質打磨與品牌塑造貫穿始終,才能避免陷入“曇花一現”的困局。
若低度酒風潮持續,白酒行業將迎來兩大戰略機遇:
一是進軍雞尾酒、調制酒領域,拓展白酒的飲用場景與飲酒方式,向酒吧夜場再度發動攻勢。這其中,五糧液29度“一見傾心”已明確可支持雞尾酒調制,國窖1573數年前已開始推廣冰飲概念,便是這一趨勢最響亮的信號。
其二則是出海破冰,向著國際烈酒市場再度發起沖擊。在世界烈酒中,20-40度是烈酒主力消費度數帶,低度白酒可以參照韓國燒酒及日本清酒的國際化路線,汲取其產品以低度化、多元化、功能化走向世界的經驗,再度嘗試突破文化與口味的壁壘,彌補自1970年以來,中國白酒始終未能深度融入世界烈酒發展進程的遺憾。
“高低搭配,各美其美;守護傳統,接軌世界”,這十六字或許正是本輪白酒低度化浪潮的關鍵議題。當低度酒與高度酒協同發展,傳統釀造工藝與國際化創新思維碰撞交融,白酒行業或將開啟下一個十年的增量時代,在全球酒業版圖中書寫屬于中國白酒的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