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耕本土植物基因庫,到彩妝、香氛領域對東方意境的文化轉譯,C-Beauty已展現出獨特的全球價值與產業韌性。
《中國化妝品》雜志|蘇悅怡
當前,全球美妝行業步入重構期,創新突破的方向成為品牌核心課題。與此同時,消費者對美妝產品文化深度的追求與Clean Beauty(純凈美妝)的興起,正形成雙輪驅動。植根東方智慧的中國化妝品行業——C-Beauty,迎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節點。
以此為背景,C-Beauty以東方美學智慧為核心驅動力,告別“跟隨策略”,從原料根基到文化表達開啟全方位創新,開辟出特色鮮明的新賽道。這不僅是產品升級,更是一場融合傳統智慧、現代科技與可持續理念的深度產業變革。《中國化妝品》雜志結合行業專家洞見與前沿品牌實踐,深入剖析東方美學如何重塑中國美妝的原料體系、技術路徑、品牌敘事與全球視野,揭示其作為國妝崛起及出海核心引擎的深層邏輯與未來圖景。
東方原料體系:
深耕本土植物基因庫
當前,中國化妝品原料產業呈現“發展不均衡”格局:在玻尿酸大規模生產、重組膠原蛋白研發等特定領域已具全球領先水平,但在創新原料的前沿研究與基礎科學方面仍需追趕國際先進。面對此現狀,國內原料企業與品牌正著力特色化與區域化布局,聚焦云南高原植物、天山雪蓮、齊魯牡丹、藏地松針等兼具深厚地域文化底蘊與獨特功效潛力的植材,以此構建差異化的“東方原料體系”。
貝泰妮集團對云南特色植物青刺果進行成熟運用,開發出多種創新成分
舉例來說,云南這片“植物王國”,蘊含著發展特色化妝品原料的巨大潛力。貝泰妮集團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實驗室的實踐,正是這種探索的縮影。貝泰妮基團創新原料研發中心高級研發經理肖豐坤團隊構建了貝泰妮集團的“種子墻”,系統性地篩選了500多種云南特色植物,建立起涵蓋200多項技術的標準體系,其中50多種原料已實現自主研發與產業化。
肖豐坤介紹道:“云南擁有8000多種特色植物,其中5000多種具有藥用價值,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我們篩選的500多種植物,構成了這座探索本地植物應用價值的‘基因寶庫’。” 這體現了對中國本土植物資源深度挖掘的重視。
作為云南標志性的道地藥材,三七的應用是體現“東方原料”價值的典型案例。肖豐坤主持了“三七綠色綜合利用”云南省級重點項目,團隊采集了300余份樣本,制備出12種差異化標準提取物。通過生物轉化技術,他們成功制備了稀有皂苷單體,顯著提升了三七須根的利用率,并開發出3條產業化工藝路線。
“三七是云南極具代表性的藥材,” 肖豐坤詳細說明,“歷時三年多,我們收集分析了五六百份來自須根、主根、莖、葉及花的不同樣本,深入研究其皂苷成分差異,最終成功研發并應用了兩款標準提取物于化妝品中。” 其中兩項成果已創造億元級產值,讓傳統中藥材的精粹在現代功效性化妝品領域煥發新生,實現了古老智慧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品牌突圍:
差異化路徑下的東方美學實踐
東方原料體系的價值最終需通過產品落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如何依托東方美學實現差異化?歐薇妍(OVYA) 以“高端理性抗皺+靈芝成分”提供了范式。在產品創新層面,其在中國美容博覽會亮相的新品“靈芝抗皺雙萃油敷面膜”,通過油相(靈芝提取物+刺梨果提取物等8大臻萃植油)與水相(三維淡紋活性物+三重發酵濾液+五重屏障強化矩陣)的協同作用,顯著快速改善肌膚質地。在研發方面,歐薇妍與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吳孜博士團隊合作的“靈芝細胞抗衰科技”尋求植物細胞與皮膚細胞的高度親和;自研“靈芝孢子深度發酵制油”技術則充分釋放靈芝高活性成分。
歐薇妍創始人張群
創始人張群強調,研發是歐薇妍的“立身之本”:“我們與安徽古之堂藥業共建500畝靈芝種植基地,與晟薇藥業共建靈芝草本外泌體實驗室,持續投入,以天然與科學打造安全有效的抗皺產品。”這種對東方原料體系源頭質量和科技融合的重視,是其踐行東方美學智慧的根基。
值得關注的是,歐薇妍憑借其核心原料“靈芝孢子發酵油”,在2024國際化妝品INPD創新匹亞大賽上榮獲創新原料獎,進一步驗證了其以“東方美學原料”走向全球的實踐路徑。
當下,東方原料正被品牌以不同形式演繹。薇諾娜立足云南植物資源優勢,深度挖掘高原特色植萃活性成分,聚焦青刺果、馬齒莧、滇重樓、滇山茶進行功效研究,其中青刺果與馬齒莧已成為其標志性核心成分。迷奇則以中國牡丹護膚為特色,其“國色牡丹·丹華鎏金”系列巧妙融合牡丹文化與現代工藝。誕生于“玫瑰之鄉”濟南平陰的半畝花田,自2010年起便以玫瑰為靈感,將東方花植療愈力融入品牌基因,如今更通過“玫瑰香氛花園”等沉浸式體驗,將天然玫瑰成分與場景氛圍深度結合。
這些品牌實踐雖路徑各異,但核心一致:依托東方植物原料與文化故事,為消費者打造可感知的東方審美體驗。
彩妝與香氛:
東方美學的美麗延伸
國際化妝品代工巨頭瑩特麗集團創始人Dario Ferrari曾指出,中國化妝品行業的核心優勢在于原料研發與護膚科技創新,而彩妝領域則更需指引——因為彩妝的研發需要緊密跟隨快速變化的時尚趨勢。
《中國化妝品》雜志采訪了國際彩妝藝術家Andy Koh,他認為,中國彩妝品牌既要緊跟國際時尚趨勢,也要在這一趨勢中塑造屬于國妝的東方色彩。
國際彩妝藝術家Andy Koh
“西方視野中‘中國紅’常被視為東方色彩代表,但東方色彩遠不止這一種——群青、鵝黃、嫣紅、藕荷等色彩蘊含深厚詩意,能夠啟發國產彩妝品牌賦予產品更多文化價值。化妝不僅要與服飾、發型協調,還要汲取國際時裝周與年度流行色靈感,才能讓‘中國色’在全球舞臺更具包容性與時尚感。”
基于這一觀點,越來越多國產彩妝品牌通過中國傳統文化賦能產品內核,比如跨界聯合故宮、敦煌等IP,以織錦、唐卡、國畫等元素推出限量色系與別款禮盒。例如,花西子將蘇繡手工置于氣墊盒之上,讓彩妝產品在功能之外更具“藝術品”氣質。彩色表達不再局限于“艷麗奪目”,而是追求“詩意+實用”的平衡,以差異化凸顯東方審美與時尚融合。
而香氛賽道的東方美學,更需要高端定位和文化重構的雙重加持。創立于2017年的高端香氛品牌巖蘭AROMAG主理人曾鴻闡釋其理念:“我們定義的‘東方香’精髓在于文化的‘留白’與‘克制’,既區別于中東的濃烈,亦跳脫西方的甜美,旨在為深諳東方文化的愛好者營造沉浸式的詩意與審美深度。”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更多中國香氛品牌實踐這種“東方香”的表達方式——觀夏的“昆侖煮雪”,以松木香調勾勒雪落青松意境,以氣味復刻“圍爐觀雪”的禪意;聞獻“非常四季”系列,瓶身借鑒傳統榫卯結構,香調融入艾草、花椒、核桃、八角茴香等本土香料,并以“火”“竹”“夜”“蛇”等東方意象命名,底蘊深厚;本土香料也為“東方香”賦能,云南墨紅玫瑰精油的蜜糖尾調、福建百年茉莉花田“月光采摘法”保留的靈性、西藏雪域松針冷萃的冷冽木質調,正重新定義東方香氛。
聞獻“非常四季”系列
這些案例印證,當“氣味”升華為文化載體,東方美學便超越了視覺維度,深入可感知、可沉浸的嗅覺體驗。
國妝東方美學發展趨勢:
扎根本土,放眼全球
總體來看,國產品牌在原料端更傾向于“扎根地域”,深度挖掘中國特色植物基因庫,將傳統中草藥與現代護膚科技相融合,既保留了草本功效,又符合天然、安全的護膚理念。同時,品牌在包裝與視覺設計方面融入蘇繡、國畫、詩詞典故等東方元素,配色從單一“中國紅”延展到“群青”“藕荷”“鵝黃”等多元東方色彩,與極簡現代風格相結合,更易贏得年輕消費群體的共鳴。正是在這類本土深耕與文化承載的基礎上,C-Beauty在國內市場形成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并逐步將“東方美學承載體”推向海外。
花西子刺繡限定氣墊與蜜粉餅,以非遺蘇繡展現“蘭花”“青山”
“比翼鳥”與“雙葉荷”
放眼全球,越來越多中國品牌以“高端東方植物護膚”形象亮相海外主流市場,但要真正從“亮相”走向“長效”,必須在合規與標準體系上持續發力。例如取得歐盟化妝品法規(EC)合規認證、完成美國FDA進口備案、在日韓等重點市場進行安全與功效論證,這也是讓海外專業買手和終端消費者信服的基本前提。與此同時,功效數據、檢驗報告和原料供應鏈可溯源體系也需同步升級,才能讓“東方成分+天然安全”成為具有公信力的國際標簽。只有當產品在包裝、美學與安全層面全面對接國際標準,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上贏得持續關注與肯定。
從深耕本土植物基因庫,到彩妝、香氛領域對東方意境的文化轉譯,C-Beauty已展現出獨特的全球價值與產業韌性。誠如前文專家洞見與品牌實踐所示,唯有在原料深挖與國際化、技術持續創新與融合、品牌文化精準表達與升級,以及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上協同發力,才能讓“中國成分”“中國色”“東方香”真正閃耀于世界美妝舞臺。
未來,以東方智慧為引擎,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美妝品牌在全球市場上大放異彩,展現中國美妝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