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公報報道,李嘉誠在北京的一個項目,掛牌54億向外出售,一個多月竟然無人問津,據說后來李家的人專門去打聽怎么回事,結果很多人的反饋是誰也不敢去接手,因為擔心遭到清算。
今年3月,李嘉誠決定把旗下43個全球港口打包賣給美國貝萊德財團,作價228億美元。
這批港口遍布23個國家,最扎眼的是巴拿馬運河兩頭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這兩個港口扼守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咽喉,全球貿易總量的6%要從這里過,中國對美洲貿易的60%也得走這條道。
你說李嘉誠把這么關鍵的港口賣給美國資本,這不是把咱們的貿易咽喉往別人手里送嗎?美國現在和咱們在經濟、科技各方面競爭這么激烈,他們控制了這些關鍵港口,以后指不定會怎么卡咱們的脖子呢。
當年李嘉誠投資這些港口的時候,估計想著的是全球貿易會越來越繁榮,自己掌握著這些關鍵節點,就能穩賺不賠。可他沒想到國際政治形勢變化這么快,中美關系越來越緊張,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商業層面的了,更多的是戰略層面的博弈。
咱們國家這些年一直在強調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強調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你老李倒好,把這么重要的港口賣給美國,這不是和國家的戰略背道而馳嗎?而且美國的資本可不是單純的商業資本,背后都有很強的政治因素,貝萊德財團在美國影響力巨大,他們接手這些港口后,肯定會按照美國的國家利益來做事,到時候咱們的貨船經過這些港口,指不定會遇到什么麻煩,運費上漲、通關時間延長都是小事,要是在關鍵時刻搞點小動作,那對咱們的貿易影響可就大了。
咱再說說這北京的項目,當年李嘉誠在內地那可是風生水起,拿地建房賺得盆滿缽滿,可前幾年呢,他看國內房地產市場有點波動,二話不說就開始大規模拋售資產,什么上海的寫字樓、南京的商場,能賣的全賣了,錢揣兜里就跑去英國搞投資,又是買電網又是買港口,那架勢感覺就是要徹底離開中國市場了。
結果現在呢,英國那邊經濟也不景氣,投資的項目沒幾個賺錢的,他又想回來撈一筆,想著把北京的項目賣了套現。可現在的市場環境早就不是以前了,國內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心里都明鏡似的,你老李當年說走就走,把國內的攤子甩得干干凈凈,現在看這邊有機會又想回來,哪有這么容易的事兒啊!大家擔心的清算,說白了就是怕政策上有風險,怕你以前的那些操作現在被秋后算賬。
而且現在國內對資本的監管越來越嚴格,像這種房地產項目本身就處在調整期,誰愿意花大價錢接手一個可能有風險的項目呢?再說了,李嘉誠這些年在國際上的名聲也有點變了,以前大家覺得他是商業奇才,現在越來越多人覺得他太精明過頭了,只想著自己賺錢,不管國家和市場的利益。
再說回港口出售這事兒,這不僅僅是商業決策的問題,更是涉及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的問題。在關鍵的時候,企業家應該有家國情懷,不能只想著自己的腰包。李嘉誠以前被稱為 "超人",可現在看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有點拎不清了。把關系到國家貿易安全的港口賣給美國,這事兒在老百姓心里就過不去,更別說那些有實力接手項目的企業了,他們肯定也會考慮政治風險和社會影響,誰敢在這個時候接手李嘉誠的項目啊,萬一被老百姓罵賣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現在的李氏家族,就像一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老江湖,現在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國際形勢變了,國內政策變了,市場環境也變了,可李嘉誠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以為只要有錢就能玩轉一切,以為商業可以脫離政治和國家利益單獨存在。可現實是殘酷的,在大時代的浪潮下,任何忽視國家利益和市場規律的行為都會付出代價。北京項目沒人接手,港口打包賤賣,這些都是李氏家族衰落的明顯信號。
咱們老百姓雖然不懂太多商業上的事兒,但心里都有一桿秤,知道什么樣的企業家是真正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的,什么樣的企業家只想著自己賺錢。李嘉誠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確實讓很多人失望了。以前大家敬佩他的商業頭腦,現在卻覺得他太自私了,眼里只有利益,沒有責任和擔當。這樣的企業家,就算以前積累了再多的財富,最終也會被市場和時代所拋棄。
李氏家族的衰落,其實給所有企業家都提了個醒,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考慮長遠的發展,考慮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只有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站穩腳跟。李嘉誠的例子告訴我們,再厲害的商人,要是背離了市場規律,忽視了國家利益,最終都會走向衰落。現在看來,李氏家族的衰落真的是拉開序幕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