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剛流行時,應該是在晚唐五代,不過當時主要是“花間詞”,像溫庭筠、韋莊雖然他們的詩莊重大氣,可寫起詞來,基本不離風花雪、愛恨情仇、小樓東風、畫屏香霧,,美是美,但總感覺給人一種軟軟糯糯的氣息,少了點“爺們兒”氣。
直到北宋初年,詞壇基本被“婉約派”統治,世人評價詞也只是詩余、詞媚……上不了“正道“。
直到范仲淹寫出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宋詞才第一次露出硬漢氣質 —— 原來詞不止能寫情情愛愛,還能寫邊塞風沙?
后來蘇東坡這一位大神橫空出世,他覺得詞也能像詩一樣,萬物皆可入詞,于是他他大膽創新,把詩的題材、意境、氣魄一股腦兒灌進了詞里,這樣一來詞也成為了表達家國天下、個人壯志的容器,豪放詞就算正式“立戶”了!
國家動蕩時,越來越多的愛國詞人開始用詞來表達自己,他們把金戈鐵馬、恢復河山、的熱血悲歡融入詞中,這使得豪放詞影響更加廣泛。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歷史上十首炸裂級別的豪放宋詞,哪一首才是你心中的第一?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范仲淹當陜西經略副使時,守著西北邊疆。離家萬里,又是秋天,他沒有大部分文人逢秋天 悲寂寥,偏說邊塞風景異,再把邊塞軍營的風聲、號角聲、馬叫聲融入詞中,又把戰士們想回家,但“燕然未勒”回不去這種“矛盾又悲壯”的心情融入其中,讓這首詞的風貌迥于當時作品,堪稱北宋“邊塞詞”、豪放詞的開山作品。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一開篇就是“大江東去”,氣勢直接拉滿!眼前仿佛看到長江奔騰不息,浪花把歷史上的英雄都“淘”走了,這時空感、歷史感,太宏大了!
寫赤壁景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畫面感超強,又險又壯,讀著都感覺心跳加速!
緬懷周瑜“雄姿英發”,感嘆自己“早生華發”,雖然有感慨,但整個調子還是雄渾蒼茫,一點不頹廢。這就是站在宇宙角度看人生的豪邁!
在蘇軾之前的詞壇,還沒人這么寫過。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遙遙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王安石是改革家,寫詞也帶“改革風”。別人寫金陵(南京)懷古,要么嘆“六朝舊事隨流水”,要么哭“商女不知亡國恨”,他倒好站在山頂“登臨送目”,一眼看盡長江的壯闊,然后發表自己的觀點:“古人總在這兒嘆氣有什么用?真正的英雄,得從歷史里學教訓,干實事!”
這種氣勢宏大,思慮深遠的詞風,“不矯情、重行動”的格局,一掃五代以來綺麗軟綿的詞風。
《滿江紅·寫懷》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是一首戰歌,是民族英雄在國仇家恨面前的最強音!
為了國家和民族,那種視功名如塵土的犧牲精神悲壯又豪邁!那種對敵人的切齒痛恨和必勝的決心強烈又痛快,整首詞充滿了原始的生命力和戰斗意志,字里行間彌漫著濃濃的英雄氣,時隔千年,讀起來仍然是血脈賁張!
【5】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前九句簡直像看一部高燃的戰爭大片,寫出了軍旅生活的雄壯豪邁和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且看“醉里看劍”是向往,“夢回吹角”是回憶,“沙場點兵”是氣勢,“馬飛快”、“弓霹靂”等場面,太颯了!
最后一句是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前面的“壯”更顯悲涼,但這悲涼本身也是一種深沉的力量。
【6】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是辛棄疾66歲時寫的,他站在北固亭上,懷古撫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僅僅十二個字,就把劉裕北伐的所向披靡、威震天下的氣勢寫得淋漓盡致,畫面感、力量感爆棚!
結尾用老將廉頗的典故,表面問自己還能打仗嗎?其實是罵南宋朝廷:你們到底要不要我這個“老戰士”?詞里有不甘、有憤怒,更有“老驥伏櫪”的倔強。
【7】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是“一生都在等打仗”的詩人。他年輕時去南鄭前線,騎馬射箭、畫地圖,結果朝廷主和,把他調回老家。
這首詞里,他回憶“當年萬里覓封侯”的熱血,對比“身老滄洲”的無奈,最后三個字“淚空流”——不是哭自己,是哭國家沒機會翻身。這種“理想被現實碾碎”的痛,在整首詞里表達的淋漓盡致。
【8】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陳亮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陳亮送朋友去金國當使臣,表面夸 “這是堯舜禹的地盤”,實則罵 “這里該有幾個不向金人低頭的硬骨頭”。他說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金國蹦跶不了幾天,宋朝必贏!
整首詞立意深遠,體現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使人振奮,令人鼓舞。
【9】
《念奴嬌·過洞庭》(選段)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把廣闊的洞庭湖比作“玉鑒瓊田三萬頃”,自己就像湖中的“扁舟一葉”,人在天地間何其渺小,但心境卻“表里俱澄澈”,與天地融為一體。
他把西江水當酒舀來,把北斗星當酒杯,邀請天地萬物來做客!這氣魄、這想象力、這物我兩忘的境界,簡直是“天人合一”的豪放巔峰!太瀟灑,太超脫了!
【10】
《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睡,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文天祥被元朝關押時,朋友來告別,他寫這詞當 “遺書”:鏡子里臉都熬老了,但 “丹心” 還在。最絕的是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學藺相如砸柱子,學諸葛亮嚇退司馬懿,就算死也要當硬骨頭。就算明天砍頭,今天也要把 “丹心” 焊在靈魂,豪放可見一斑。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