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黃捷 · 主播 | 阿成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蘇”——蘇洵、蘇軾和蘇轍。
這父子三人的文章才華太過耀眼,以至于他們的后輩“俱善為文”,卻很難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人關注,著作也大多已經流失。
其中唯有一人,以“純孝”聞名于后世,讓我們今天仍然可讀其文,可觀其書畫。
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三兒子蘇過。
他從小隨父輾轉于黃州、惠州、儋州,長達二十余載;作為父親的親隨弟子,他的文學和書畫成就皆高于兄長。
他因仰慕陶淵明,遂自號“斜川居士”,以此明志;
他的作品《斜川集》流傳至今,后人驚呼其文學造詣在名家輩出的宋代也屬一流。
因其非凡的成就,《宋史·蘇軾傳》特為他留下了一篇附傳,以示表彰。
下面,讓我們跟隨著蘇過的人生軌跡,深入探索他到底是如何秉持孝道孝順父親,又是在父親指導下,終成世人贊譽的“小東坡”。
顛沛流離仍苦讀,黃州年少已嘗苦
公元1072年,蘇過出生在杭州。
此時,父親蘇軾正在杭州任職,俸祿優厚。
在 8歲前,蘇過跟隨父親在杭州、密州、徐州生活,過著一種嬉戲玩樂,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
公元1079年,“烏臺詩案”爆發,蘇軾被指控以詩文暗諷新法,在湖州不幸遭捕。
蘇過和母親以及哥哥哭喊著目送父親離去。
經過這一切的蘇過,幼小的心靈充滿了恐懼與無助。
后來,蘇軾雖逃過一劫,免去死罪,但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在黃州,蘇軾深居簡出,切斷了與外界的往來,只有晚上偶爾外出。
雖然日子艱難,但父親能回到自己身邊,蘇過便格外珍惜。
他不再調皮,時常陪伴在父親身邊遞茶送水。
懂事乖巧的三兒子,無疑給蘇東坡的心中帶來了一絲慰藉。
黃州團練副使一職相當低微,俸祿微薄,蘇軾的家底迅速耗光,生活日漸窘迫。
蘇軾不得不放下士大夫的矜持,當起了農民,種田以幫補生計。
因條件艱苦,蘇過只能穿兄長的舊衣,吃不到什么好東西,更不能上私塾,接受正統教育。
值得慶幸的是,與父親患難相隨的朋友巢谷,愿意做他和兄長的老師。
而善于在平凡中尋找樂趣的父親蘇軾,會經常帶著小蘇過走街串巷,或身披蓑衣,冒雨在田間散步,閑暇之余,蘇軾還會到赤壁下饒有興致給大家講三國故事。
因此,這段經歷雖艱辛卻也充滿著希望,成了蘇過成長過程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在這艱難而深刻的歲月里,蘇過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變得愈發孝順純良,也讓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中。
在離開黃州時,蘇東坡不禁感嘆:
“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
意思是幾年過去了,我的孩子都已經會說當地話,也會唱當地的兒歌了。
后來宋哲宗即位,反對新法的高太后執政,之前被新黨打壓的人相繼被起復、重用,蘇軾兄弟倆也被召回京城。
蘇過因此有了一段和家人相聚的溫馨日子,也終于能專心讀書了。
這段日子是蘇過一生最開心的時候,后來他還在詩中深情回憶這段京城生活:
“憶昔居大梁,共結慈明侶。
晨窗惟六人,夜榻到三鼓。”
他和叔伯兄弟一起,早起晚睡,共同讀書習文,這場景是多么美好愉快。
19歲那年,蘇過滿懷壯志參加科舉考試,卻不幸落榜。
盡管如此,蘇過還是因為他出眾的才情和家世,成為了名門望族爭搶的乘龍快婿。
最終,蘇過迎娶了北宋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范鎮的孫女為妻。
婚后,因父親彼時位居兵部尚書,蘇過便被朝廷授予右承務郎一職。
事業愛情雙豐收,年輕的蘇過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伴游作詩類東坡,惠州擔當分父憂
然而好景不長,高太后去世后,新黨再度執政,蘇軾遭到打擊報復,不幸被貶至遙遠的惠州。
惠州就是現在的廣東惠州,在宋代屬于蠻荒之地,被貶到那里的人往往生死未卜、歸期無望。
那時蘇軾已經57歲,蘇過也22歲了。
蘇軾本欲孤身前往,但兒女們皆哀泣請求同行,蘇過更是據理力爭,以長兄如父為由,認為大哥必須留下來管家。
而二哥身體不好,自己是最適合陪伴父親的人選,蘇過的妻子也支持他的孝行。
蘇軾只好同意蘇過和侍妾朝云一同陪自己前往惠州。
抵達惠州后,朝云負責打理家務,蘇過則用更多時間陪著父親,消解他內心的煩悶。
父子倆彼此相伴,便足以開懷。
隨著時間的流逝,蘇過的才華也逐漸顯露出來。
蘇軾頗有人緣,一次有人在羅浮山請他們聚會,在此期間,蘇過作詩唱和,寫下《和大人游羅浮山》:
“人生露電非虛語,在椿固已悲老彭。
蓬萊方丈今咫尺,富貴敝屣孰重輕……”
蘇過在詩中言辭懇切地安慰父親要寬心,不必糾結宦海沉浮。聽完這首詩,在座的人紛紛稱贊蘇過為“小坡”。
還有一日傍晚,鄰居急沖沖跑來他家,焦急地詢問:
“臺風要來了,你們準備妥善了沒有?”
誰知鄰居話音未落,庭院里狂風驟起,飛沙走石。
蘇過趕緊跑回屋里,心驚而色變。
果然,瞬間暴風雨至,摧屋破戶,揉拔樹木,響震乾坤。
因房子受損,蘇過為避風雨,夜里連著九次搬動床鋪。
這是蘇過第一次見識臺風的威力,給他帶來的震撼之深,難以言表。
于是他提筆寫下了《颶風賦》,生動細膩地描述了臺風來襲的場景。
這篇文章很快被廣泛傳誦,還曾被誤認為出自其父蘇軾之手,收入到蘇軾文集中,后被正名,收錄在《全宋文》等古代文獻中,成為后世了解古代自然災害的珍貴文獻。
期間,蘇過還創作了《凌云賦》,筆勢如《離騷》,展現了非凡的才華。
蘇軾見狀,賦詩表揚蘇過勤奮、有志氣:
“小兒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黃庭。”
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蘇過的期許與贊揚。
然而,這樣的作詩寫文的好日子也不是常有的。
隨著朝云去世,家務的重擔落在了蘇過的肩膀上。
蘇軾覺得北回無望,決定在惠州定居,家里又多了建房的任務,使得蘇過的負擔愈發沉重。
但即便如此,蘇過還是一有閑暇就學習。
蘇軾有詩云:
小兒耕且養,得暇為書繞。
意思是小兒子不僅辛勤耕地養活我,有空時也不忘讀書寫作。
就這樣,蘇過陪父親度過了失去朝云的晦暗日子。
后來,家人們搬到惠州,蘇過才得以與妻兒團聚。
然而,命運似乎并不打算輕易放過蘇軾。
蘇軾在惠州所作的《惠州一絕》 一詩中有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本意是表達一種無比樂觀和灑脫的心態。
誰料這首詩被傳到了京城,竟然被政敵以為蘇軾是在顯露挑釁與逍遙之態,進而引發政敵嫉恨,導致蘇軾被貶至更偏遠的海南儋州。
首提民族自治,儋州耕讀終成才
蘇軾已年屆六旬,家人們才在惠州聚首月余,卻又面臨分別。
蘇軾深知此次遠赴海南,或許是真的有去無回了,為了不拖累更多的親人,便只讓蘇過同行,前往那未知的邊疆。
抵達海南后,蘇軾雖被任命為瓊州別駕,朝廷卻附加了嚴苛的懲罰:
蘇軾不得食官糧,也不得住官舍,更不得簽署公事。
幸好,蘇軾的聲名早已遠播四方,傳到了偏遠的儋州。
當地的黎人和上門求教的學子幫助蘇軾父子搭建起了幾間茅屋,既作書房,也作學堂。
在教導其他學子的同時,蘇軾自然也沒忘記精心培養蘇過。
他讓蘇過借閱史書典籍,并以自己“目昏心疲”為由,鼓勵蘇過挑燈手抄。
蘇過不負所望,每每在用心抄寫之后,激情朗誦,父親則臥而聽之,兩人還時不時討論。
從《漢書》到《唐書》,隨著一部部史書的抄寫,蘇過的學識也日漸深厚。
蘇軾還特意寫信跟友人說,蘇過如果能夠將其所抄之書深刻領會,其學識定大有增長。
連蘇轍后來也感嘆萬分,認為兄長“遠居海上無他,成就此兒能文也”,意思是說蘇軾遠居海南沒干別的,就只成就了蘇過這個孩子的文學造詣。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蘇過的創作風格更是日益接近其父蘇軾,蘇東坡還以“過子詩似翁,我唱而輒和”之語,高度評價蘇過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肯定了蘇過的文學傳承。
除了文章詩詞,蘇過的繪畫技藝也得益于父親的指點,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蘇過擅長畫怪石叢藤,其畫生動傳神,蘇東坡在《題過所畫枯木竹石》詩中寫道:
老可能為竹寫真,小坡與石傳神。
他把蘇過與以墨竹著稱的北宋著名畫家文與可相提并論,可見他對蘇過畫技的認可。
據傳,蘇過曾因繪畫才華得到了宋徽宗賞識,受邀進宮繪制壁畫。
除了詩文、繪畫上的進步,在儋州的日子也讓蘇過有了更為深刻的政治思想。
初上海島時,蘇過面對頭不著冠、足不履鞋的當地黎人,心中不免感到抵觸。
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蘇過與他們交友同樂,情感逐漸深厚,進而萌發了維護黎人利益,促進黎漢平等相處的強烈愿望。
這促使蘇過提出了“上策莫如自治”的政治主張,并據此撰寫了《論海南黎事書》,這份珍貴的文獻成為我國民族自治思想的先聲。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蘇過對父親的一片孝心。
蘇軾曾感嘆:
“凡生理晝夜寒暑所須者,一身百為,不知其難。”
不管白天黑夜,不論暑熱冬寒,蘇過都親歷親為無微不至地照顧父親。
雖然生活拮據、物資匱乏,蘇過卻變著法兒地給熱愛美食的父親做好吃的。
他曾用尋常的山芋做出別具一格的玉糝羹,色香味俱全,令蘇軾贊嘆不已。
揮毫寫下《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一詩,盛贊其羹“香似龍涎之珍貴,味如牛乳之醇厚” 。
可謂孝心深重,令人動容。
風華正茂的蘇過,就這樣無怨無悔地隨父漂泊7年,29歲北歸時,已生華發。
公元1101年,蘇軾于北歸途中辭世。
次年,蘇過將父親靈柩運至汝州郟城安葬,陪伴了父親最后一程。
服喪期滿后,蘇過本可再入官場,然而時局不濟,當時的主政者排擠元祐舊臣子弟,他們縱有蓋世才華,也無法被朝廷重用。
直到四十多歲時,蘇過才重返官場。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蘇過三度踏入仕途,實則兩次為官,總計不過七載光陰,最終不幸在赴任途中遭遇匪徒劫持身亡,令人扼腕。
作為大文學家蘇軾的兒子,蘇過得益于父親的悉心教導與長期熏陶,在詩文繪畫方面造詣非凡;
他亦受父牽連,一生坎坷,仕途不順;他在最好的年華舍棄前途,甘愿在邊遠之地陪伴父親;
他因“純孝”的行為得到世代傳頌,被譽為蘇家的“四賢”之一。
蘇過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歷久彌新,至今依然被人們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