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德意志柏林出版了一本名為《劫匪與兵》的書,封面上畫著一個滿臉兇相還握著戒刀的禿頭壯漢。翻開第一頁開頭部分,讀者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個“劫匪”居然會搖頭晃腦讀白居易寫的詩!
更奇怪的是,書里“武松”不僅被戴宗用疾行術(shù)捉弄,還糊里糊涂接上了李逵相關(guān)情節(jié)。德意志人看得挺起勁,但不知道這本“華夏武俠小說”其實是《水滸傳》魔改版。如果原著作者施耐庵知道這事,估計會氣得從棺材里跳出來。
這還不是最離譜的!意大利將《水滸傳》分作《佛牙記》《神圣之地院》等小冊子;在日本,林沖與扈三娘被杜撰成一對不幸的情侶;美國佬賽珍珠翻譯相對穩(wěn)妥些,卻將“放屁”生硬譯為“Passyourwind”,讓武松成了個指揮人放屁的怪咖……
一部《水滸傳》遠渡重洋后緣何走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部中國名著在國外發(fā)生的“奇特變化。“
歐美翻譯:從“濕地流氓”到“四海兄弟”
最早把《水滸傳》介紹到歐洲地區(qū)的是法國漢學家巴贊,一八五〇年他在《亞洲雜志》刊登片段譯文,書名直白得令人噴飯——《中國的強盜們》。
往后一百年間,歐美譯本一個個名字愈發(fā)離譜:德國版稱《濕地上的不法之徒》,將八百里水泊梁山簡略說成“沼澤地”,活脫脫像環(huán)保犯罪片;美國版叫《一百零五個男子和三個女人的故事》,初看以為是荒島求生小說,實則說那一百零八將里僅有仨女豪杰;意大利版為《黃泥岡的襲擊》,把智取生辰綱弄成黑幫打劫案,晁蓋一伙一下子變成“教父”;最絕的是楊雄殺妻橋段,潘巧云偷情和尚這破事,德國人給起個《圣潔的寺院》,名號堪稱黑色幽默到極致了;就是賽珍珠那本《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還算靠譜點,可惜她讓武松跟店小二說“Passyourwind”(放屁)弄得國際上笑話不斷。
日本改編:從漢語教材到“水滸偶像劇”
相較于歐美那些粗暴直譯,日本人那奇思異想更為古怪。江戶時代的前期,《水滸傳》最開始是貴族學習漢語的教材,后來就出現(xiàn)了許多奇怪的版本:1757年出了《通俗忠義水滸傳》,里面硬把林沖和扈三娘湊成一對情侶,王英這個角色變成了可憐的男二號;1814年的《南總里見八犬傳》中曲亭馬琴將一百零八位好漢改成了八個日本武士,連珠子數(shù)量都照著搬了過來;到了1973年日本拍攝電視劇版《水滸傳》時由于中國大陸不允許取景,劇組就在日本搭建了一條“宋代街”,飾演宋江的演員甚至染了黃頭發(fā);更離譜的是當代漫畫作品,橫山光輝筆下的林沖不用長槍改用棍棒,只是因為畫不出丈八蛇矛;結(jié)尾更是被胡亂改編,好漢們受封領(lǐng)賞時個個開開心心,完全不管原著里的悲劇結(jié)局。
文化誤讀:為什么壞女人都姓潘
老外對《水滸傳》的誤解遠不止標題,他們最疑惑的就是,為啥書里兩個出軌的女人潘金蓮和潘巧云都姓潘?
這其實暗藏施耐庵的私人恩怨,歷史上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背叛岳父,讓他戰(zhàn)事失敗。施耐庵是張士誠的謀士,他就把怨恨發(fā)泄在筆墨里,讓那個“潘姓女子”沒有好下場。惋惜外國人不明白這里面緣由,還疑惑地問:中國對潘姓有沒有偏見?
啟發(fā)文化輸出不能只靠直譯
從“放屁”鬧劇到“圣潔寺院”這種荒唐事,能看出光靠字面翻譯傳文化會鬧笑話。
就像日本學者上野隆三說過:“《水滸傳》在江戶時代靠浮世繪受歡迎,現(xiàn)在卻輸給了《三國演義》,因為后者比較符合當代價值。“
或許真正的文化輸出也許應該像賽珍珠那樣——雖然并不完美,但至少盡力去體會“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情誼。
參考資料:
搜狐網(wǎng)《水滸傳的“水滸”到底什么意思?這些外國翻譯,看過的都被逗笑了》
澎湃新聞《水滸傳在日本:從漢語教科書到“超級IP”》
網(wǎng)易新聞《水滸傳被外國翻譯得很搞笑 他們很奇怪為什么壞女人都姓潘》
萬方數(shù)據(jù)《隱形的歸化——論賽譯水滸傳中的文化誤讀》
百度百家號《水滸傳走向國際:外國人如何演繹梁山108好漢綽號》
鎮(zhèn)江市賽珍珠研究會《為賽珍珠的“誤譯”正名》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東瀛流布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