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趙孟頫《蘇東坡小像》
說起蘇東坡,你的印象是什么?
豪放、豁達、樂觀、吃貨,人生游戲的超級玩家,文學藝術的集大成者……
他仿佛生來就是一個傳奇,一個熱烈的、絢爛的,獨屬于中國人的精神領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是蘇軾的《水調歌頭》,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為了工作,就得各奔東西,兄弟情義也難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這是蘇軾寫的一首悼亡詞,為紀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很多時候,我們從古詩詞中去了解作者,看到那些真情流露,會誤以為那就是作者的一生,其實不然,那些文字,只是作者小小的一個面,一個片段,不足以顯示他的全貌。
市面上流傳很多版本的蘇東坡傳記,從不同方面去寫他的生平事跡,大多從他的豁達、閑情逸致出發。
如果只是看到表面貶謫黃州惠州儋州,不能深入了解在此期間發生的細節,并不能理解他的閑趣。
▲明 ? 仇英《赤壁圖》(局部)
今年6月份,歷史小說作家郭寶平的《蘇東坡》新作出版。
三年前,郭先生以獨特視角展現了“大宋第一文臣”范仲淹的傳奇人生,三年后的今天,他以史家之筆、文人之心,帶領讀者一起走近蘇東坡這位千年奇才的真實人生。
不同以往的“蘇東坡傳記”,《蘇東坡》是一本歷史小說,把歷史事件和歷史背景相結合,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把人物的一生串聯起來,帶給讀者不一樣的體驗,認識不一樣的蘇東坡。
簽名本(to簽)· 點擊圖片即可入手
不完美的天才
更動人的人生
不同于以往的“英雄敘事”,郭寶平筆下的蘇東坡是立體而真實的: 他是“蘇三多”:話多、朋友多、是非多。明知“禍從口出”,卻總忍不住直言敢諫,連王安石都感嘆:“恨不與斯人同時!”
他也會emo:政敵排擠、皇帝疏遠、親友勸誡,他曾在詞中寫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道盡孤獨與迷茫。
他終成“局內人”:少年想做“野人”,中年不得已做“幽人”,晚年想做“仙人”,卻始終困在時代的“樊籠”里,最終在“也無風雨也無晴”中實現與時代的和解。
這里沒有心靈雞湯,只有一個真實的人——他會犯錯、會后悔、會痛苦,但始終在掙扎中堅守本心。正如有讀者所道出的:“他的曠達,多是不得已。”
他令遠去的歷史熠熠生輝
在史料與想象之間達到平衡
作者郭寶平深耕歷史小說多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研修中國政治制度史,對宋代典章制度和歷史背景有深刻理解。他拒絕戲說與虛構,以“還原歷史現場”為宗旨,在史料與想象之間找到精妙平衡。
其作品《范仲淹》曾獲施耐庵文學獎,此次《蘇東坡》更以30章、50余萬字的篇幅,全景式呈現北宋中后期的政治文化風貌。中國作協副主席邱華棟評價:“郭寶平對中國歷史有深切的關懷、深刻的理解,他能夠超越時間的障礙和時代的阻隔,進入時間深處,去打量歷史人物的具體處境,描繪他們在歷史中的聲音、心靈,復雜而充滿人性的形象。”
簽名本(to簽)· 點擊圖片即可入手
當我們讀蘇東坡
我們在讀什么?
蘇東坡受益于時代,又受制于時代,一生都在為進取還是隱逸而糾結,忍受著厭世的人生理想和建功立業的現實需要之間的沖突帶來的痛苦。他集官人、幽人、野人、哲人、仙人于一身,但絕不是完人。他是具有批判性、創造性思維的士大夫和文學大師,卻不適合做官。他的過人之處是沒有在痛苦和磨難中沉淪,而是在不斷調適乃至自我否定中實現升華,并自發地完成了由臣向人的轉變,從而超越了所處的時代。
讀蘇東坡,既是讀一個天才的“不完美”,也是讀每個普通人的“求不得”。他的故事里,藏著我們對理想的堅持,對挫折的迷茫,對和解的渴望。正如有讀者所言:“在天才的裂痕中窺見凡人之光,一生掙扎突圍的蘇東坡,帶你直面人生困局。”
沙龍慢候
7月5日周六(下午)14:00
郭寶平談蘇軾
《蘇東坡》新書分享會
分享人:郭寶平,歷史小說作家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