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舉行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成都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全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18萬億元、十年翻了近一番,同比增長5.8%,占GDP比重50.3%。值得注意的是,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90%以上的科技創新。
記者發現,在亮眼數據的背后,成都實施了一系列推動科技創新的“政策組合拳”。包括,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遞進培育計劃,支持民營企業采取“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共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技術中心。
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45萬家、六年翻兩番,齊碳科技等29家民營企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39個,沃飛長空自研的傾轉旋翼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AE200驗證機全國首飛,科倫博泰刷新中國創新藥出海紀錄、總成交額超百億美元。
在深化民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成都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一號工程”,出臺“科技成果轉化28條”,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心31個、中試平臺82個,其中通威先進光伏器件等7家民營中試平臺入選工信部首批重點培育名單,深入開展“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科技成果對接活動250余場,2024年,技術合同交易成交額1931.26萬元。
而“政策組合”持續釋放的紅利也體現在創新科技服務方面,成都加快建設“線上科創通+線下科創島”,累計服務企業超20萬戶次,通過“算力券”“科創券”“零碳券”等方式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向民營企業開放共享,2024年以來,累計兌現金額9541.6萬元、惠及企業8590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