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內瓦和倫敦的兩輪碰頭會談之后,中美兩國的官方放話都是聽不出什么實質進展。
但自從6月26日開始,特朗普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卻先后就這個話題吹風放話,一個說新簽的協議“棒得很”卻閉口不言任何細節,另外一個直接把關鍵字引到了“稀土出口”上。
中國在六個月內保證對美國的稀土供應,美國則分批次取消對華貿易限制。
一、美方傳言熱火朝天
不管各種非官方的傳言到底真不真、即使是真又存在幾分臨時變臉的可能性,聞風而動的市場騙不了人: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相關產品價格跌了,美股的國防板塊卻漲了。
這還是在中國方面根本沒有搭理這些傳言的前提下。
更有媒體搬出五角大樓“知情人”的爆料,聲稱雙方達成的協議里,中國拿到的不僅僅是關稅保障,還包括了解除對一批頗為核心中企的技術封鎖。
如果目前流傳的信息大都屬實,也難怪倫敦商磋之后美國代表只能泛泛說“雙方談得很好”,卻根本拿不出任何實際協議的證明。
這個程度的讓步,即使總統事先授權談判代表有一定的自主度,也不是貝森特或者盧特尼克能夠說了算的,還真得留給總統親自來拍板。
考慮之前的兩國博弈,中國顯然完全明白稀土這張牌的意義,一直都沒有輕易松口,反而不斷地筑牢籬笆。
傳言中也體現了明顯的階段性特征,雙方都不可能作出一步到位的承諾,因為特朗普通過此前若干次操作,已經成功將自己的政治信譽降低到了零。
有評論將傳言中“六個月”的期限比喻成懸在美國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即使這樣的協議達成,中國也仍保留著隨時收緊出口政策的主動權。
二、美歐想過“新路子”
自從經貿戰進入白熱化以來,稀土對于現代化工業尤其是軍工領域的重要性已經廣為傳播。
對美國來說,稀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自己沒有、中國對稀土開采提煉的控制度卻很高,伴隨著整個經貿戰的進程,雙方都在“稀土”這個點上想了許多辦法,打了不少補丁。
美國曾經考慮過在自己國內重新建起稀土產業鏈;日本指望美國能豁免掉針對自己的高關稅,也拿出了稀土產業和稀土供應作為示好條件之一。
最近被美國視為破局點的國家,又新增了一個澳大利亞。
按照英國BBC的說法,稀土現狀已經讓西方政府“感到恐慌”,因為全球超九成的稀土提煉都掌握在中國手中。
美國將目光投向了擁有豐富礦藏、且擁有鋰和鈷最大產量的澳大利亞;競選總理的阿爾巴尼斯也曾經許諾,如果自己連任成功,那么將實際投入資源完成關鍵礦產的戰略儲備,這一舉動是為了優先保障本國以及合作伙伴的安全。
但實際上,澳大利亞自己的業內人士對這種臨時抱佛腳、趕鴨子上架的“許諾”都并不看好。
他們認為,錯誤的起點在于近幾十年來,美國與歐盟在認識稀土的重要性方面“犯了錯誤”,放任中國坐大掌控了稀土精煉的主導權。
有人把這種局面描述為“中國一腳踩上了美歐防御系統的動脈”。
BBC隨后舉例,鋰在電動車電源和太陽能電池板的制造中都十分關鍵,澳大利亞也是全國最大的鋰生產國。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澳大利亞在“鋰”這個問題上就擁有了和中國扳手腕的底氣,因為開采和提煉,這是兩個可以分開的環節。
在澳大利亞這個例子上,它開采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鋰礦,但提煉和出口占到的比例卻很小——大頭在中國那邊。
三、中國扎牢“稀土”籬笆
中國這邊,自從經貿戰的局勢嚴峻起來,一直都在一步一步扎牢稀土出口的“籬笆”,規范化稀土出口流程、加強跟蹤和管控、同時封堵轉口“洗澡”等灰色操作的渠道。
據西方媒體報道,去年底開始中國宣布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石墨等可能用于軍工的物項,這一項是真的能夠影響到美國的軍工生產。
某國防情報公司統計后認為,中國這一條出口禁令實施之后,美軍所有軍種的武器生產都在影響范圍之內,涉及到的武器系統數量過千,因為此前美國軍工生產的供應鏈,本來就有約78%依賴于中國供應商。
今年4月為應對特朗普加上去的畸形關稅,中國又對關鍵礦產和稀土磁鐵進行了一波出口管制。
追蹤系統開始生效,出口限制走白名單,要拿到稀土出口許可必須有交易量和去向等一系列數據,外交部明確表示這是符合國際通例的做法,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印度,印度汽車企業因上報的交易量數據有問題而拿不到永磁鐵的出口配額,工廠已經開始鬧停工了。
站在中國利益的角度,印度本身站位靠攏美國,此前也有虛報用量轉手美國的前科,所以自然被列入了重點防范對象。
另外一系列事關稀土的操作,是中國對內實施的。
早在中美日內瓦和倫敦商談階段,中國南部省份的海關就破獲了一樁涉案量不小的稀土走私案件,這充分證明中國對于非法出口渠道的封堵下了重手。
日前,中國又加強了對稀土行業從業者尤其是高級別人才的規范管理,所有境內稀土企業被要求提供人員名單,專家級人士可能需要上交護照,必須獲得批準后方可出境。
這套規范的管理對象不僅僅包括稀土加工企業,用到稀土資源進行深加工的下游企業同樣在管理之列。
這一舉動顯然是為了防范稀土精煉的核心技術泄漏到國外。
《魯中晨報》曾有一條新聞,某大型稀土企業副總裁因51萬美元的獲利,將7項涉及國家機密的稀土提純技術漏到了境外。
即使業內普遍認為:美國即使實打實投錢投人,想要建立起能夠代替中國稀土的產業鏈,也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時間;但對于中國來說,并不打算因為自身的疏忽輕敵,給美國留下可以“占便宜”的空間。
結語
中美雙方關于關稅已經談了不止一次,但談判進程卻顯示出“談不動”的征兆,甚至出現了“用芯片換稀土”之類的傳言,這也恰恰證明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查漏補缺、步步為營,不可能輕易讓步。
即使特朗普和盧特尼克的表態真的指向美方較大讓步、“交換”變成現實,也并不意味著中國會就此將稀土領域的主導權拱手想讓。
中國的管控措施中已經明確將出口許可的有效期設置為6個月,這也就是確保自己仍然掌握控制權的關鍵點所在。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參考信息:
美商務部長:中國將立即批準美國公司所有稀土申請;RT今日俄羅斯;2025-6-12
澳大利亞要挑戰中國稀土地位?專家:根本沒準備好;觀察者網;2025-06-07
美國“對等關稅”生效倒計時:僅與英國簽下協議,對經濟有何影響?;時代周報 馬歡;2025-06-28#圖文打卡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