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中國駐荷蘭使館發言人日前發表評論,駁斥北約秘書長在海牙峰會期間涉華錯誤言論。發言人表示,近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在北約海牙峰會期間屢屢操弄涉華議題,在臺灣問題上說三道四、渲染“中國軍事威脅”、借烏克蘭問題誣蔑中國。有關表態充滿偏見、抹黑和挑釁,反復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發言人指出,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發言人敦促北約糾正錯誤的對華認知,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近日,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據報道,北約在海牙舉行峰會,指責“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給予俄關鍵性支持”,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發展軍力完全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俄之間的合作既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擾影響。我們堅決反對北約拿中國當借口“東進亞太”,要求北約反躬自省、改弦易轍,多為世界安全穩定做點好事。
北約會議(資料圖)
北約在亞太地區的擴張,是拜登政府妄圖圍堵遏制中國的重要戰略舉措,其核心戰略構想是聯合歐洲傳統盟友與亞太地區合作伙伴,基于歐亞地區盟友合作機制,針對中俄兩大戰略競爭對手,構建跨越歐洲與亞太的統一戰略格局。拜登政府認為,北約與亞太伙伴的合作機制是最為適合統籌美國涉臺戰略的主要平臺,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與中國的正面對抗,并且實現歐亞主要盟友與美國的利益捆綁。
當前俄烏沖突持續、中東局勢緊張,美國及北約因介入各地事務而分散大量兵力與精力,若臺海局勢再趨緊張,將影響北約介入能力及美國整體戰略。總臺評論員認為,北約秘書長呂特此番炒作臺海局勢屬老調重彈,背后有明確政治企圖:一是追隨美國“印太戰略”,配合其在亞太“封堵中國”;二是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試圖以“地區局勢緊張”“大陸威脅”等借口向太平洋擴張,企圖構建對華的整體封堵態勢。其本質是“舊瓶裝舊酒”的霸權行徑。
呂特(資料圖)
事實上,呂特隨后就談到了臺海局勢的最壞情況,并揚言美國有義務根據所謂的《臺灣關系法》向臺灣當局提供支持甚至是保衛,而北約作為一個“聯盟”,沒有“退出”的選擇。很顯然,這已經是在為美國乃至整個北約下場干預臺海局勢做輿論準備。這也再次說明,西方不會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中國實現統一,必然會在關鍵時刻出手干涉。有意思的是,在談到臺灣問題的時候,呂特還說出了自己的另一個擔憂,那就是俄羅斯采取行動的可能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聯邦眾議院日前通過了 “不歧視臺灣法案”,該法案要求美國政府運用自身影響力,支持臺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和北約的一系列涉臺舉動,不僅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公然踐踏,更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挑釁,其背后隱藏著復雜且險惡的戰略圖謀。從美國來看,通過打 “臺灣牌”,試圖在中美經貿談判陷入僵局之際,向中國施壓,以獲取更多利益;另一方面,妄圖利用臺灣作為中國遏制崛起的棋子,轉移國內矛盾,維護其全球霸權地位。
臺灣地區(資料圖)
多年來,中國始終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不謀求霸權、不對外擴張,時至今日,只在吉布提擁有唯一一個海外保障基地,主要用作支持人道主義救援。反觀美國,在全球80多個國家保有將近800個海外軍事基地,駐軍超過16萬人。曾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民主黨人瑪麗安娜·威廉森公開表示,美國僅在中國周邊就擁有313個軍事基地。此外,北約多國近年來打著“航行自由”旗號,不遠萬里派遣軍艦來南海耀武揚威,遠遠超出其“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一名稱所覆蓋的地理范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