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伊朗核設施實施軍事打擊后,特朗普的自信心空前高漲。最近一段時間,他可謂“捷報頻傳”:美國國際開發署被正式宣布撤銷,參議院則以51票贊成、50票反對的微弱優勢艱難通過了特朗普寄予厚望的“大而美”法案,這讓他內心充滿滿足與自豪。
不過,這種得意的情緒并未維持太久。前總統奧巴馬與小布什相繼發聲,強調關閉國際開發署將嚴重削弱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多位政界資深人士也發出警告,指出“大而美”法案可能導致美國債務急劇膨脹,甚至有滑向財政危機的風險。目前眾議院仍在就該法案展開激烈辯論,特朗普是否能最終贏得這場政治博弈,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正當特朗普準備加大對歐盟、日本、伊朗及俄羅斯等國的戰略施壓時,突如其來的變局悄然浮現。
短短24小時內,特朗普接連遭遇四項重大挑戰!
第一件事,美國20個州聯合發起法律行動,特朗普面臨多方施壓
盡管特朗普未必是美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總統,但他無疑是面臨最多司法挑戰的總統之一。
根據新華社報道,7月1日,美國20個州聯合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區聯邦法院提起訴訟。這些州的總檢察長表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共享醫療保險數據”政策涉嫌違反現行法律法規。
此次訴訟中,加州再次成為反特朗普政策的先鋒,在州長紐森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其中。
此前,特朗普政府實施關稅措施時,加州也曾發起法律挑戰。
當天,加州總檢察長辦公室指出,特朗普的數據共享計劃破壞了全民醫保隱私保護機制,引發移民社區的強烈不安,導致部分無證居民及其家屬在患病時不敢就醫,可能引發公共衛生危機乃至人員死亡。此前加州曾因貿易戰起訴特朗普,如今民主黨執政州頻繁對其政策提出異議,國際社會早已見怪不怪。但特朗普對多州聯合行動極為不滿,將其視為“叛逆”之舉。關鍵在于加州等民主黨州是否會妥協,而從現實來看,民主黨州顯然不會輕易放過針對特朗普的機會。此外,特朗普對國會的掌控力正逐步減弱,民主黨議員也將不斷設法牽制其政策推進。
第二件事,默克爾再度現身,矛頭直指美國關稅政策
與此同時,在歐洲大陸,德國也出現了新動向。已卸任總理多年的德國前領導人默克爾于7月2日公開表態,批評特朗普政府最新推出的關稅措施。
默克爾強調,面對特朗普提出的關稅威脅,歐盟各國必須保持團結一致,避免任何單一國家承受全部壓力。她主張通過對話解決爭端,而非屈服于美國的壓力。
此前,特朗普曾設定最后期限,要求歐盟在7月9日前與美方達成實質性談判成果,否則將對歐盟商品征收高達50%的關稅。
作為歐盟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默克爾此時出面呼吁團結,無疑為歐盟成員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使其增強了應對美國壓力的信心。
隨后,法國總統馬克龍也明確表態,將采取措施回應美國的關稅舉措。
早在6月底,馬克龍便表示,法國應動用一切可行手段來對抗美國的關稅政策,同時支持與美國盡快達成務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他還強調,如果美國堅持征收10%的關稅,歐洲將不得不對美國產業實施等值報復,以捍衛自身經濟利益。
隨著7月9日這一關鍵時間節點臨近,目前看來,歐盟尚未表現出向美國讓步的跡象。然而,在是否徹底對抗美國這一問題上,歐盟內部仍存在明顯分歧。在這種局勢下,美國可能會試圖分化瓦解歐盟成員國立場,從而阻礙其形成統一應對策略。因此,在最終結果出爐之前,美歐貿易談判是否會走向破裂,仍是未知數。
第三件事,以色列再遭襲擊,美國陷入緊張局面
當地時間7月2日晚間,以色列南部城市斯代羅特響起防空警報,以軍稱正在全面調查。部分媒體報道稱,監測到從加沙地帶發射的火箭彈飛向該市。以軍確認攔截了兩個空中目標,目前未造成人員傷亡。
在此之前的7月1日晚,也門胡塞武裝宣布向以色列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和三架無人機,目標包括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在內的四個地點。胡塞武裝發言人聲稱,使用“巴勒斯坦 - 2”型高超音速導彈成功命中目標,導致機場運營中斷。以色列多地拉響警報,遭到導彈與無人機協同攻擊,其中高超音速導彈襲擊了本·古里安國際機場。
以色列表示將對胡塞武裝進行報復。國防部長表示將以對待伊朗的方式對待也門,將對胡塞武裝發動精準打擊,令其付出沉重代價。
7月2日,哈馬斯一名高級官員透露,該組織已準備好簽署停火協議,但前提是必須徹底結束沖突。
幾乎同一時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外宣稱,以色列正全力以赴確保所有被扣押人員安全返回,并致力于徹底鏟除哈馬斯。
然而,以色列外交部卻表示,只要哈馬斯解除武裝并釋放所有人質,加沙沖突可在明天終結。
這不禁令人困惑:以色列的真實意圖究竟是什么?
實際上,在“是否與哈馬斯談判”的問題上,以色列內部存在顯著分歧。內塔尼亞胡希望徹底消滅哈馬斯,但也有不少人主張與其展開對話。
以色列強硬派企圖借機占領部分加沙領土,但也有聲音認為應在擊敗哈馬斯后撤出加沙。
美國一方面呼吁暫時停火,另一方面繼續向以色列提供大量軍事援助。
顯然,特朗普此舉意在以緩兵之計迷惑伊朗與哈馬斯。
但可以肯定的是,哈馬斯絕不會放下武器投降,伊朗也不會相信美國或以色列的承諾。
內塔尼亞胡即將訪問白宮,除了總結近期損失外,也可能與美方商討新一輪對伊朗的打擊方案。在不久前的以伊沖突中,他曾多次敦促特朗普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
第四件事,伊朗對美國與以色列發出強硬警告
7月2日,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薩維發表聲明,若敵方再次對伊朗發動軍事入侵,伊朗將作出更猛烈的反擊。
伊朗方面指出,美國不僅全力支持以色列,還直接參與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但伊朗迅速采取強硬反制措施,迫使美國和以色列迅速撤離戰場。
伊朗強調,如果沒有美國及其盟友的強力支持,以色列根本無法維持當前的軍事優勢。而美軍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打擊,正是基于以色列日益惡化的戰略困境。
據路透社7月1日報道,兩名美國官員透露,伊朗軍方上個月已在波斯灣船只上部署水雷,加劇了華盛頓方面的擔憂,擔心在以色列連續空襲伊朗多個地區后,德黑蘭可能正準備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目前,關于“誰才是這場沖突中的最大贏家”,美、伊、以三方各執一詞,尚未達成共識。7月1日,以色列國防部宣稱,在伊朗對以色列的導彈襲擊中,成功攔截了86%的來襲導彈,對無人機的攔截成功率更是超過99%。
按照以色列的說法,本輪襲擊造成至少30人受傷。
當然,這只是以色列官方公布的數據。但從特拉維夫與海法多次遭受炮擊、多處建筑被炸毀成廢墟的實際情況來看,真實傷亡人數很可能遠高于公布的數字。
局勢愈發緊張,隨時可能升級。以色列顯然不會就此罷手,接下來的關鍵在于美國將如何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