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停播,倒很像行為藝術,深刻展現了《長安的荔枝》的主題思想。
這個標題有點繞,但很好玩,看完就知道了。
首先,《長安的荔枝》小說非常好玩。通過運荔枝的任務,不僅展現了唐朝人的生活細節,更重要是在長安繁華背后的官場現形記。
男主角李善德,九品芝麻官,突然被一頂烏紗帽砸中,荔枝使,負責運荔枝的。眾人羨慕的美差。
之前給李善德看的是運“荔枝煎”,一種荔枝做的果脯,運送很容易,回扣還多。但一陣障眼法,實情是讓李善德運“荔枝鮮”。就是運新鮮荔枝,從廣東嶺南運到長安,通常要1個月,而荔枝一旦離開本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荔枝”這個名字就是得自離枝后盡快吃之意。
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善德恍然大悟,還奇怪這個肥差怎么會落到自己這個小官吏頭上,原來是各部門互相推諉,都不想接才硬塞給自己的。
成了替罪羊,李善德后悔已經晚了,只能硬著頭皮上。
他親自去嶺南荔枝產地調研,通過一次次實驗,精確計算所需的人力、物力、馬匹、冰塊、驛站接力次數、極限時間等。最終推演出一個理論上可行的方案,但代價極其高昂。
于是,他找到胡商蘇諒,對方感覺李善德不像一般當官的,他還沒被污染,于是答應幫助李善德,提供運送荔枝的人力、物力、馬匹。并且提供了一種胡商才有的雙層甕,有助于隔熱,延緩荔枝變質的時間。作為交換,蘇諒提出以后每年的荔枝運輸由他來負責,轉這筆朝廷撥下來的錢。這是公平的交易,李善德爽快的答應了。
李善德又找到荔枝田的阿瞳姑娘,阿瞳不僅提供荔枝,還教會李善德荔枝不離枝直接儲存可以延緩變質時間。
然后,李善德不斷優化路線,馬兒不斷跑,驛站換馬不停歇,最快最快,11天到長安,這已經是古代的極限,800里快遞,很可能會跑死不少馬匹。但現在已經管不了那么多。
一切安排妥當,李善德需要資源支撐,比如沿途驛站、冰窖等都需要官方各部門合作。
但此時,各部門就像之前對運荔枝鮮避之唯恐不及一樣,踢皮球,不愿意配合李善德。按理說,李善德當了其他部門的替罪羊,接了這燙手的山芋,各部門應該盡職配合才對。
而好友杜甫把這一切的原委說出:如果各部門都無法完成的運荔枝,被你這個九品小吏搞定了,那其他部門豈不是在瀆職?你要學會雨露均沾,把功勞均分,這是規矩。背黑鍋我來,功勞大家有。
時間不等人,眼看最后期限快到了,太監總管魚朝恩出現了,李善德盼著這個權傾朝野的太監能幫自己。當他把計劃說給魚朝恩時,這個太監總管表面上答應,暗地里卻準備把運荔枝功勞攬在自己名下。而此時,魚朝恩的政敵,丞相楊國忠也出現,準備支持李善德,以免讓魚朝恩搶功。他給了李善德銀牌,這樣驛站等節點的配合就解決了。李善德借此告訴楊國忠,以后運荔枝的事都給胡商蘇諒。這對朝廷解決了大麻煩,蘇諒也有利潤,兩全其美。沒想到,楊國忠根本不考慮此事。
蘇諒得知后,以為李善德背叛了自己。其實,李善德和蘇諒都太嫩,不懂官僚的運作,朝廷撥下來的運荔枝費用,哪里輪得到你們。楊國忠早就把今后的運荔枝錢計入自己名下,那運輸成本怎么辦呢?好辦!增加沿線民眾的徭役,只要把李善德這套方法摸熟,分派,讓沿線自己解決成本就行。
蘇諒還蒙在鼓里,認為自己所托非人。一氣之下,帶走了雙層甕。李善德只有再想辦法,幸好他知道了隔熱原理,用牛的胃替代雙層甕來裝荔枝。
而此時,阿瞳的荔枝田又出變故,田被官差砍了一半。運送那么一點荔枝那用得了這么多荔枝?
原來,朝廷把荔枝的采購量增加了三倍。不僅楊貴妃要吃,貴妃的姐妹親戚也要。但就算三倍也不用砍那么多呀。這里面又是一個官場邏輯,上峰要1斤,下面就要準備3斤,再下級準備9斤,層層累加。沒人關心阿瞳被砍的荔枝田需要多少成本,一切損失由最弱勢者承擔。
李善德帶著愧疚上路,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把荔枝運到長安,大部分都變質,真正能給貴婦們吃的,只有其中幾袋。沿途看到很多驛站荒廢,逃徭役者不計其數。而李善德因為揭開了官場潛規則,被貶到嶺南,天天吃荔枝。
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仿佛是一個隱喻。盛唐之下,權力的觸角如同螞蟥一樣扎在帝國的肌體里,慢慢吸盡光榮和夢想。長安的繁華、妃子的媚笑如昨夜的夢,和那些歌頌繁華的詩歌一起被焚毀,只留下一騎紅塵。杜甫詩歌里的眼淚、哀鳴和警示卻流傳千古。
前段時間,《長安的荔枝》因為劇里的演員那爾那茜學術造假被停播。
一紙命令讓劇組無數人心血和無數投資付之東流。
那爾那茜犯了事,你依法依規處分她啊。劇組不是公檢法,不可能去審查每個演員的過往。但這部劇依然像阿瞳的荔枝田一樣被砍。據說那爾那茜以前演的劇同樣會被砍,有些劇是在她學術造假之前演的,那些劇沒能預測到未來的她學術造假,也是一種罪。主權者的意志不容質疑。在其他領域,還有多少被砍的荔枝田。做過gov和國企項目的同行,定是心有靈犀,五味雜陳。
這次停播,倒很像行為藝術,深刻展現了《長安的荔枝》的主題思想。
霍布斯《利維坦》里說的主權者,在《長安的荔枝》里,時隱時現,卻棱角分明。
首先,霍布斯說主權者的意志是絕對的。哪怕只是愛姬想要的一口荔枝,也是下面的人誓死要履行的旨意。主權者不和其他人立約,他的話是圣旨。小說里把皇上叫圣人,圣人就是絕對正確。這就是漢娜阿倫特說的,集權社會里,人們不會思考的原因。圣人的旨意,不管多荒謬都絕對正確,不容辯駁。
第二,主權者初步延伸,就像八角章魚一樣。楊國忠、魚朝恩,各部門都是主權者的觸角延伸。他們是主權者,或者說圣人,在各級里的代言和替身。在主權者觸角面前,其他人的利益,比如阿瞳的荔枝田,都是不值一提的代價。他們會把主權者的意志,疊加自己利益,放大來呈現。主權者要1元,放大到下面就是10元,或更多。
第三,主權者的收縮大法。這樣的壓榨,社會承受代價,李善德看到各地驛站紛紛荒廢,逃徭役者不計其數。盛世之下,民力干涸。主權者當然明白這樣下去不行,不能讓下面的官僚蛀蟲損壞自己的絕對權威。主權者行駛意志時,把觸角伸出去,到處都是它的身影。遇到社會反彈就縮回來,把就那些爪牙、觸角當替罪羊切掉,主權者變成圣人,皇上一個人。八角章魚,伸縮自如。因此,歷朝歷代反腐都沒有根本改變,連朱元璋那么嚴厲的刑法都沒質變。因為那些腐敗,只是主權者的觸角。你一旦要實現自己的意志,那就還需要觸角。當然這是萬惡的舊社會,偉大的新時代一定藥到病除。
第四,主權者的爭奪。伸縮大法暫時維護了自己的權威,但日積月累的矛盾還是積累起推翻主權者的絕大能量。安史之亂和后來的揭竿而起只是這股能量的火山巖漿崩發時。而且,中國的起義,從來不是要建立一個約束主權者意志的社會,而是自己去做那個主權者。這不僅是人性使然,也是權力邏輯的必然。也是治亂循環的根源。
一方面,必須要有主權者,不然就會陷入“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另一方面,主權者的意志,又會毀壞社會自發的秩序、契約。像螞蟥一樣吸干社會自己的創造力。讓其圍繞著主權者的意志進行,這樣,權力,而不是創造,成為稀缺資源。民間的活力不是創造財富,活出真我,釋放天賦,而是專研怎樣依附權力,爭當主權者觸角,繼續去吸食其他個體。久而久之就民間的創造能量就轉變成不滿的怒火。
這才是歷朝歷代科考、考公、考編高溫不退的原因。
這兩方面構成了一個看似無解的難題。所有的大帝國都經歷過。古埃及、古波斯、古羅馬、奧斯曼······
答案在縫隙里生長出來。在歐洲列國林立中,在教權和王權對立中,社會自發的萌芽,自由的因子,微弱生長。它們需要一位新的主權者。
祂不在,又無處不在,虛君。但國家,政府有絕對權威。按霍布斯所說,主權者必須絕對權威。很多失敗國家,像墨西哥這樣的,政府連本國毒梟都打不過,威嚴掃地。
但另一方面,祂又讓社會自發的契約,代代傳承的習慣、秩序成為要遵循的意志。在祂之下,自由生長。也只有在祂之下,才會自由生長。如此,我們的創造力,才會成為財富,而不是積攢成憤怒。
不過,人心里想主宰別人的權力欲望,不會時過境遷。成為主權者,圣人的沖動根植于DNA里。
治亂循環的魔咒,只是化了妝,依然在列國萬邦的前方潛伏。
歡迎轉發本文給你關心的他/她
傳遞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