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辦“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四場)——“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新聞發布會,來自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重慶市交通運輸委、重慶市商務委、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重慶聯交所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了重慶在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的實踐成果、創新經驗及未來戰略部署。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朱江介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進程正加快推進,已成功實現355項政務服務事項‘川渝通辦’,讓川渝兩地居民、企業充分享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紅利。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朱江
355項政務服務實現“川渝通辦”
朱江介紹,重慶圍繞完善流通體制、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區域市場一體化等方面,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持續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促進要素資源暢通流動、高效配置。其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加快推進。目前兩地已構建營業執照“異地互發”服務平臺,實現企業開辦“一日辦結”;居民身份證換領、公積金互認互貸等355項高頻服務實現“川渝通辦”。開展重慶成都公共服務一體化提質擴面行動,進一步推動公積金政策、長期護理保險等公共服務政策標準銜接統一,積極增加門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病種。
市場準入“一”觸即達 經營主體滿意度超94%
重慶圍繞“立”字下功夫,夯實制度支撐,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在準入制度方面,重慶以閉環管理為抓手,推動市場準入制度統一。通過打造“渝悅·易企辦”數字化應用,實現了企業開辦“一日辦結”、高頻事項“一體聯辦”、遷移登記“一次辦理”、企業注銷“一網通辦”等多個“一”高效服務,極大提升了企業辦事效率。連續三年開展的市場準入效能評估顯示,經營主體滿意度達94%以上,市場準入環境持續優化。
此外,重慶在產權制度、競爭制度和信用制度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競爭制度方面,重慶出臺《重慶市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辦法》,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連續五年開展第三方評估,公平競爭審查抽查發現問題同比下降8.75%。信用制度方面,重慶形成“信用+融資”“信用+基層治理”等應用場景,看病先診療后付費、借書免押金等信用激勵場景日漸豐富。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重慶站)已助力經營主體獲得授信超2240億元,有效緩解融資難題。
《重慶市招標投標條例》8月1日施行
聚焦破除市場壁壘,持續提升監管效能。例如,建立案例通報制度,累計通報19個典型案例,糾正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343件,問題檢出率從2019年的16.25%降至2024年的3.34%。同時,針對電子招投標、人工智能技術、遠程異地評標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應用等情形,重慶市新修訂的《重慶市招標投標條例》將于2025年8月1日施行,將進一步規范投標人行為,健全招標投標市場秩序。同時,開展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專項治理,重點整治設立本地分支機構、本地繳納稅收社保等違規現象。
力爭川渝同游游客數超1億人次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部署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朱江表示,重慶正多措并舉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一方面,嚴格落實2025年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入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并規范招商引資行為,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另一方面,持續完善現代流通體系,推動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盡早封關運行,促進高水平開放。在此過程中,重慶將深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推動川渝公共服務便利共享事項達40項,力爭“渝進蓉出、蓉進渝出”川渝同游游客數超1億人次。
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還有這些舉措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銀政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
“信用成渝”70億次查詢支撐56.5萬戶經營主體信用修復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銀政表示,作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先行區”和“試驗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通過“信用成渝”工程打造區域信用一體化樣板。數據顯示,依托“山城有信”“渝悅·信用”等數字化平臺,已實現37個市級部門信用數據互通,累計歸集涉企信用信息1.5億條,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訪問量突破70億次。
通過構建成渝“可信數據空間”,兩地建立企業信用動態篩選機制——優質信用企業獲得市場準入“綠色通道”,信用異常企業被精準攔截,形成“優者進、劣者出”的市場競爭秩序。值得關注的是,川渝聯合打通跨省數據傳輸通道,依托全國統一平臺實現異地信用“一鍵修復”,累計完成“不見面”信用修復42萬戶,助力經營主體重塑良好信用,修復效率提升60%。
下一步將推進信用監管標準“異地同標”、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可信數據空間拓展等具體措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信用體系建設更加可期、可感、可及、可用。
重慶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巡府
重慶市商務委:
打通區域市場壁壘 促成22億訂單跨省采購
重慶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巡府介紹,促進商品市場統一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市商務委圍繞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出了三招“組合拳”,推動形成統一大市場。
內外貿一體賦能雙循環方面,培育了渝中區、江北區等5個市級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涪陵綜保區、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等20個改革基地、推動87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內外貿“雙線運營”,長安汽車、華峰化工等具備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能力的“排頭兵”企業52家,璧山智能網聯汽車、西永汽車電子等兩個內外貿一體化典型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
暢通商貿流通,打通區域市場壁壘方面,與川、鄂等省建立協作機制,2024年重慶40%的蔬果外銷云貴川,成為西南生活必需品“穩定器”;通過97場產銷對接促成超22億元采購訂單,助力重慶入選國家現代商貿流通試點城市。
消費聯動激活區域經濟方面,打造解放碑-朝天門等全國示范智慧商圈,發布65個巴蜀特色消費場景,舉辦“雙城消費節”等百余場活動,推動“渝悅重慶”品牌出圈,加速形成“客源共享、消費互促”格局。
下一步,重慶市商務委將繼續從內外貿一體化、商貿流通和消費聯動三個維度發力,持續破除市場分割,打通堵點卡點,推動形成更加統一、高效的商品市場。
重慶市交通運輸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陳永忠
重慶市交通運輸委:
重慶建成30條川渝省際通道 成渝雙核1小時直達
重慶市交通運輸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陳永忠答記者問時介紹,重慶市交通運輸委以“統一開放”為核心,在交通一體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川渝省際通道達30條,成渝雙核及毗鄰城市實現1小時高鐵直達,高鐵3通道、高速6通道格局加速成型;嘉陵江、烏江船舶過閘效率提升30%,廣元至重慶航程縮短至7天。
通過鐵路進港工程,果園港等7大港口實現鐵水聯運,2024年集裝箱量達5.6萬標箱、同比增22%,周邊省市貨物占比50%;交旅融合覆蓋全市100%的5A級景區,開通農村交郵聯運線路89條,降低運輸成本。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全市水路貨物周轉量占比63%,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降至13.4%,低于全國0.7個百分點。
下一步將破除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加快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持續推動交通運輸跨區域統籌布局、跨方式一體銜接、跨領域協同發展,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
重慶聯交所集團副總經理李成剛
重慶聯交所集團 :
CA數字證書全國互認 助企業實現跨省投標“零門檻”
重慶聯交所集團副總經理李成剛表示,重慶聯交所集團圍繞“統一要素資源市場”建設,通過平臺統一、區域協同、全國聯通三路徑,推動資源高效配置。
在深化川渝協同方面,招投標領域共建共享專區,匯聚兩地14.5萬家市場主體,發布項目9萬條;碳交易領域推出聯合服務平臺,完成超2000噸碳排放交易;產權交易市場實現14萬宗項目協同推介,涉及金額4000億元,推動川渝要素流動效率顯著提升。
在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層面,突破關鍵技術壁壘,重慶率先完成CA數字證書的全國互認,企業只需“一把電子密鑰”即可參與國內多地的招投標活動,幫助企業實現跨省投標“零門檻”。搭建的司法拍賣平臺覆蓋31個省份,服務全國3000余家法院;同時為2/3以上央企及多省市醫保平臺提供交易技術支持,成為統一大市場資源流動的重要節點。
上游新聞記者 陳瑜 攝影 錢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