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ESG商業價值轉型,正成為企業應對逆全球化挑戰、突破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文|朱旭峰
ID | BMR2004
在全球化進程遭遇逆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逆全球化浪潮不僅體現在關稅壁壘的增加、貿易限制的加強,更深刻地影響著企業的供應鏈、市場布局以及長期發展戰略。
企業身處這一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傳統的發展模式遭遇嚴峻挑戰。在這一背景下,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商業價值成為企業突破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ESG理念強調,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需兼顧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這一理念與逆全球化挑戰下的企業需求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加快推動ESG商業價值轉型,正成為企業應對逆全球化挑戰、突破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01
逆全球化思潮對企業發展的挑戰
逆全球化政策下,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實際購買力下降,還引發了貿易緊張局勢,對就業市場產生明顯沖擊。
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興起,主要表現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合作困難以及多邊主義機構的邊緣化。以美國為例,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以“公平貿易”為名,實則通過關稅壁壘重構全球供應鏈與市場格局,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
逆全球化政策下,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實際購買力下降,還引發了貿易緊張局勢,對就業市場產生明顯沖擊。而出口企業則因關稅增加面臨成本上升和市場份額萎縮的雙重壓力,不得不削減生產規模,采取裁員、降薪等措施,導致失業或就業不穩定的風險增加。
逆全球化對企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供應鏈層面,過度依賴單一供應鏈的企業在關稅沖擊下暴露出脆弱性。例如,美國發生的“蛋荒”事件就凸顯了供應鏈多元化不足的后果。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供應鏈布局,尋求多元化的市場布局,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其次,在市場層面,貿易摩擦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和就業壓力可能導致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消費者因生活成本上升而產生的不滿情緒也可能對社會穩定產生影響。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對于關稅政策的看法和訴求存在差異,這可能會加劇社會的分化和對立。
此外,逆全球化還對企業的綠色轉型進程產生影響。為規避高額關稅,部分企業不得不經過第三國轉口貿易,造成額外的運輸成本和排放,企業將生產環節轉移至低關稅低成本地區,但這些地區往往環保標準較低,可能削弱企業的碳中和承諾。
02
ESG理念幫助企業抵御逆全球化風險
ESG不僅是一種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商業戰略,能夠幫助企業提升長期競爭力,抵御逆全球化風險。
ESG理念強調,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關注環境和社會問題。ESG不僅是一種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商業戰略,能夠幫助企業提升長期競爭力,抵御逆全球化風險。
第一,增強供應鏈韌性與穩定性。全球化挑戰常導致供應鏈中斷風險增加,如貿易摩擦引發的關稅上升、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的物流受阻等。企業若重視ESG中的環境和社會責任,會更傾向于構建多元化的供應鏈。例如,在原材料采購上,不局限于單一地區或供應商,而是從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取資源,分散因某一地區政策變動、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的供應中斷風險。
良好的ESG實踐促使企業關注供應商的環境和社會表現。通過篩選和培育符合ESG標準的供應商,企業可以確保供應鏈的可持續性。比如,要求供應商遵守環保法規、保障員工權益等,這不僅能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社會形象,還能減少因供應商違規帶來的法律風險和聲譽損失,保障供應鏈的穩定運行。
第二,提升企業形象與開拓市場。隨著全球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新興市場對ESG友好型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企業憑借ESG商業價值,能夠開發出符合這些市場需求的產品。例如,一些化妝品企業注重環保包裝和使用天然原料,以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健康產品的追求,從而在新興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在選擇合作伙伴和產品時,會考慮對方的ESG表現。企業積極踐行ESG理念,能夠吸引那些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客戶。
在全球市場,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保表現受到廣泛關注。通過積極履行ESG責任,企業可以塑造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例如,參與公益活動、支持教育事業、推動社區發展等,能夠贏得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尊重,提升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ESG商業價值可以成為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在質量、價格等方面與其他企業相似時,良好的ESG表現能夠使其脫穎而出。
第三,吸引投資與降低融資成本。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過程中,他們更傾向于投資那些ESG表現良好的企業。企業通過提升ESG商業價值,能夠吸引更多的長期投資者。一些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會優先選擇ESG評級較高的企業進行投資,這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
ESG表現優秀的企業往往具有更好的風險管理能力和長期發展前景,這使得它們在融資時能夠獲得更有利的條件。金融機構在評估企業信用風險時,會考慮ESG表現。銀行可能會為ESG評級較高的企業提供更低的貸款利率和更寬松的融資條件,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第四,應對政策變化、抵御環境風險。一些國家利用環境管制政策或邊境調解機制等非關稅壁壘實現貿易保護的目的。企業重視ESG,能夠提前了解并適應這些政策法規的變化。例如,在環保方面,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前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避免因違規而面臨的罰款和處罰。同時,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會出臺一系列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激勵政策,如稅收優惠、補貼和綠色貸款等。企業通過踐行ESG理念,能夠更好地把握這些政策機遇,獲得政策支持,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社會形象和國際聲譽同樣至關重要。一旦出現環境污染、勞工權益受損等ESG相關問題,可能會引發國際社會輿論的譴責,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通過積極踐行ESG理念,企業能夠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應對國際輿論壓力的能力。一些企業通過公開透明的環境和社會信息披露,贏得了公眾的信任,即使面臨一些負面事件,也能夠通過積極的溝通和整改,提高了抵御風險能力,化解危機。
03
加快推動ESG商業價值轉型
在逆全球化時代,企業加快推動ESG商業價值轉型是大勢所趨。
ESG不僅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加分項”,更是構建長期競爭力的“硬支撐”,綠色轉型可降低資源依賴風險,責任踐行能凝聚發展共識,優化治理能提升決策效能,而供應鏈的ESG整合則是保障韌性的核心抓手。
第一,綠色轉型。筑牢可持續發展根基,抵御環境與資源風險。逆全球化可能使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大打折扣,同時全球對環境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環境法規愈發嚴格。企業加快綠色轉型,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降低環境依賴風險、保障自身長遠發展的關鍵舉措。
在能源利用方面,企業應積極擁抱可再生能源。以制造業為例,眾多大型工廠可在廠房屋頂大規模鋪設太陽能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滿足部分生產用電需求,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成本。在生產流程優化上,循環經濟模式大有可為。化工企業可加大對生產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力度,通過先進技術將廢棄物轉化為可再利用的原材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既減少了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又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企業還應制定清晰明確的碳中和目標,并制定詳細的實施路線圖,定期向社會公開進展情況。這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環境形象,吸引注重環保的投資者和消費者,還能促使企業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第二,社會責任踐行。凝聚社會力量,營造良好發展生態。逆全球化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為企業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在員工權益保障上,企業要打造公平、公正、公開的薪酬體系和職業發展通道。互聯網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豐富的培訓資源和學習機會,幫助員工提升技能,跟上行業快速變化的節奏,增強員工的認同感和忠誠度。
在社區發展層面,企業應深度參與公益事業。例如,食品企業可在貧困地區開展營養援助項目,為當地兒童提供營養豐富的食品,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同時,支持當地的教育事業,設立獎學金,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為社區培養人才。此外,企業還需高度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嚴格把控產品質量,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及時處理消費者的投訴和建議,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公司治理優化。提升決策效能,增強應變能力。逆全球化帶來的不確定性要求企業具備高效的決策和應變能力,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在董事會結構方面,公司應引入多元化的專業人才,包括環保專家、社會學者、法律專家等,為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全面、專業的視角。比如,傳統能源企業在董事會中增加新能源領域的專家,使得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能夠充分考慮能源轉型的趨勢,提前布局新能源業務,避免因行業變革導致的經營風險。
在內部管理上,企業要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國際市場動態、政策法規變化的監測和分析。設立專門的風險預警部門,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信息,為管理層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同時,加強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打破部門壁壘,提高運營效率,確保企業在面對逆全球化挑戰時能夠迅速作出反應,抓住機遇,化解風險。
第四,供應鏈ESG整合。保障供應鏈韌性,實現協同發展。逆全球化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企業推動供應鏈的ESG整合,能夠提升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實現與供應商的協同發展。企業應與供應商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制定ESG目標和標準。例如,要求供應商遵守環保法規,采用環保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保障員工權益,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合理的薪酬待遇。同時,企業可以對供應商進行ESG評估和培訓,幫助供應商提升ESG表現。一家大型零售企業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環保和勞工權益方面的培訓,提高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保障了自身供應鏈的穩定。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多元化供應鏈布局,降低對單一供應商或地區的依賴。在不同地區建立多個生產基地和采購渠道,當某一地區出現貿易政策變化、自然災害等情況時,能夠及時調整供應鏈,確保產品供應不受影響。
在逆全球化時代,加快推動ESG商業價值轉型是大勢所趨。通過綠色轉型、踐行社會責任、優化公司治理和推動供應鏈ESG整合,企業能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在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