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都說,新能源車不玩三大件了。事實上,油車受限于電池和傳動原理的原因,并不適合智駕技術。而新能源車,無論是純電還是各種類型的混合動力,都為智駕提供基礎條件。
眾所周知,達到L3以上級別才算是真正的智駕,以下的僅僅是智能駕駛。而要實現智駕,算法是一方面,但本質還得強力的算力支持。
?? 一、小鵬G7的核心殺招:堆料背后的戰略意圖
1.2200TOPS算力:真需求還是秀肌肉?
三顆自研圖靈芯片堆出2200TOPS算力,相當于9顆英偉達Orin-X(比如蔚來ET7才1016TOPS),紙面數據直接捅穿行業天花板。
但關鍵不是數字本身,而是它實現了本地化運行VLA-OL雙模型(視覺語言大模型+運動決策模型)——簡單說就是斷網也能毫秒級處理暴雨夜盲彎、隧道塌方避讓等極端場景。
2.純視覺路線:敢和激光雷達派叫板?
堅持純視覺方案(11攝像頭+3毫米波雷達),取消激光雷達。
靠大算力+AI模型彌補硬件短板,比如識別“鬼探頭”距離比激光雷達方案短35米(官方實測85米 vs 激光雷達120米)。
3. 空間魔術:家庭用戶直呼內行
4892mm車長+2890mm軸距,靠短前懸長后懸設計實現88%得房率(行業平均70%)。
后備箱819L基礎容積(Model Y為854L),放倒座椅后2277L能塞37個登機箱,39處收納細節(門板雨傘槽帶烘干)精準狙擊家庭需求。
4. 華為加持AR-HUD:把導航“鋪”在路面上
和華為聯合開發的追光AR-HUD,12000尼特亮度(行業平均4000nit)+87英寸投影面積,強光下清晰顯示車道級光毯導航,實測重慶五層立交橋場景提前300米投射路徑。解決傳統HUD眩暈痛點,雨天自動強化車道線。
5.5C超充:12分鐘補能500公里
800V平臺+磷酸鐵鋰電池,CLTC續航702km。匹配小鵬S4/S5超充樁,實測12分鐘充電500公里,-30℃低溫預熱保障嚴寒充電效率。痛點:依賴自家超充樁覆蓋率,第三方樁體驗打折。
?? 二、競品對比:G7的田忌賽馬戰術
價格錨定:卡在Model Y和YU7之間
配置降維打擊:23.58萬給到啥?
l全系標配:702km續航、追光AR-HUD、800V平臺、前后排通風加熱按摩(理想L7只有前排)
lUltra頂配(預計28萬內):三顆圖靈芯片+216GB內存+AR-HUD,砍激光雷達控成本
用戶決策關鍵點
l要品牌穩妥選Model Y:超充網絡覆蓋廣,FSD久經考驗,但內飾毛坯、功能選裝貴;
l要激光雷達選YU7:堆料足,但交付周期長(12周),實際智駕表現待驗證;
l要AI黑科技選G7:本地大模型響應快,AR-HUD體驗革新,但純視覺方案有賭性。
?? 三、市場前景:機會與風險并存
1.定價煙霧彈?
23.58萬預售價可能是“高開低走”策略,分析師預測正式售價或下探至19.68萬(推低配版),Ultra版控制在28萬內。若最終定在20萬邊緣,對等不及YU7交付的用戶有致命吸引力。
2. 渠道是短板
小鵬在三線以下城市渠道覆蓋弱,而特斯拉超充網絡和小米生態店是天然流量入口。G7需要靠產品力彌補線下弱勢。
3. 技術普惠的悖論
2200TOPS和VLA-OL模型很炫,但普通用戶更關心“變道順不順”“泊車準不準”。小鵬需證明AI不是噱頭——比如官方數據稱城市NOA變道成功率98%,但真實路測口碑更重要。
?? 四、博主銳評:G7的勝負手在哪?
l對行業:用20萬級價格實現L3級算力,逼著特斯拉/小米重新評估智駕硬件策略,“科技平權”不是空話;
l對用戶:家庭剛需(空間/收納)+科技嘗鮮(AR-HUD+AI)的結合體,但純視覺方案建議等冬季實測;
l對小米YU7:G7吃定了“等車焦慮”用戶——YU7訂單排到明年,而G7現貨+價格優勢是殺手锏。
一句話總結:小鵬G7是一臺“技術過剩”的車,它用2200TOPS和本地AI模型賭智能駕駛的未來,用空間魔術師和AR-HUD收割家庭用戶。如果最終定價狠一點(比如19.99萬起),Model Y和YU7真的要失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