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染水影響食品進口問題,基本有了眉目,中國對日本方面提出了五個條件,只要有任何不滿足的,我們隨時有權取消進口。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關于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我詳細看了看這份公告,這是徹底確認我們要進口日本水產品了。
當然了這也不是沒有條件的,綜合整個公告來看,我認為中國政府對進口日本水產,提出了五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保證對核污染水的監測。這里不僅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測,也包括中國團隊的獨立取樣檢測。一旦有任何異常,都會影響接下來的進口。
第二個條件是進口的地區限制,并不是所有日本水產都可以進口,其中包括福島縣在內的10個都縣,被排除在名單之外。這一點很好理解,雖然水源檢測是安全的,但是福島處于日本排核污水的最一線,所以這些地點被排除在外。
第三個條件是,日本向中國出口水產品的企業,之前被禁止的要重新注冊,這一點是為了對水產這一類目,進行專人管理。
第四個條件是,日本水產品進口的時候,要提交三個證明,分別是衛生證書、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還有產地證明。不過這一點能不能真正落實,還要看監管力度,類似的產品更換產地,在跨國貿易的時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第五個條件是,出口到中國的水產品,日本要負全部責任,一旦發現任何不符合中國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健康的,我們將采取控制措施。也就是說,只要發現安全問題,我們隨時可以取消日本水產進口。
應該來說食品安全是中國,恢復進口日本水產的最基本和最大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任何條件都是空中樓閣。
從中國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進行獨立的取樣監測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年多時間。官方報道顯示,從2024年10月起啟動的獨立監測,疊加2025年1-4月的攔截數據,雖有個別超標案例,但整體符合安全標準。
但是雖然恢復進口了,后續的問題其實更加需要重視。
比如每一批日本水產,如何保證不被“洗產地”?過海關的時候,核輻射檢測會不會有漏網之魚?能不能做到百分百攔截?2025年4月的時候,海關就在寧波港攔截,銫137超標23%的扇貝。未來肯定還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每次發生都會引發市場的動蕩,這是必然的。
據說海關方面搞了很多高科技,區塊鏈溯源系統,實現捕撈、加工、運輸全流程數據透明化,消費者可以自行掃碼驗證等等,但是在全民對食品安全要求很高的今天,日本水產能否重回贏得中國市場,尤其是高端消費場所的歡迎,還需要等待時間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