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家住彩虹家園的李先生像往常一樣,步行5分鐘來到合肥長江西路青陽路橋下停車場取車。“這個停車場解決了我們停車的大難題!”李先生邊說邊展示手機里的共享停車月卡,“月租金200元,非常親民,關鍵是再也不用每天‘搶車位’了。”這個由高架橋下閑置空間改造的停車場于今年4月份投用,它正是蜀山區盤活城市“邊角料”的生動實踐。
停車場實行共享停車,價格親民。
長江西路與青陽路交叉口位于繁華的五里墩,周邊聚集著彩虹家園、青陽新村等多個住宅小區,“停車難”成為困擾市民的“心病”。經走訪發現,長江西路與青陽路交口的高架橋下有約2000平方米空間,處于閑置狀態。“我們積極協調對接多個部門,促使該處高架橋下的閑置空間完成‘變身’。”蜀山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初,蜀山區啟動“橋下空間煥新計劃”,對該處閑置用地實施改造,安裝智能道閘和監控設備,將這片“城市邊角料”轉化為配備50個標準化停車位的便民停車場。同時,引入“共享停車”模式,白天可滿足周邊商超臨時停車需求,夜間則通過共享平臺向居民開放。
停車場配備50個標準化停車位。
蜀山區的停車資源盤活不止于此,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區新增5處錯時共享停車場,提供泊位420個,引導2處由閑置地塊、橋下空間改造的臨時公共停車場完成備案手續并對外開放,釋放停車泊位410個。
“我們建立了‘一地一策’推進機制。”蜀山區城管局停車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權屬清晰的閑置地塊,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營”模式;對公共場地,如橋下空間,則由屬地進行統一整治后納入公共停車管理體系。所有新建停車場均接入智慧停車誘導平臺,通過合肥停車APP,可實現余位查詢、無感支付等功能。
新建停車場均接入“合肥停車”APP,實現余位查詢、無感支付等功能。
據了解,近期,蜀山區還將利用閑置用地建設3個標準化停車場,分別位于丁香路與東至路交口高架橋下空間、西二環與高塘湖路交口高架橋下空間和荷葉地路與祁門路交口北側空地。項目總面積10798平方米,硬化停車場面積約為8000平方米,計劃建設車位273個。
從閑置空間到智慧便民的停車場,蜀山區通過精細化治理實現了社會效益與城市品質的雙提升。這種“向存量要空間”的創新實踐,有效破解了城市停車難題。(盧冰清 張前程 葛慶釗 季云岡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