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作者流量激勵計劃#
與福建隔海相望的臺灣,面積不大,卻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疑難雜癥。在中國近代,因為無能的清政府,我們被迫失去了大片大片的土地,這其中就包括臺灣。雖然在后來,我們重新獲得了這片土地的主權,但又因為國民黨反動派的插手,大陸與臺灣寶島逐漸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如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自身在亞太地區(qū)的利益,頻繁插足臺灣問題,讓臺灣問題更加復雜,才導致了現(xiàn)如今我國所面臨的臺海局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島內出現(xiàn)了一批又一批為個人私欲而背叛國家的“害蟲”,而郭臺銘就是這其中之一。
郭臺銘的商業(yè)帝國
1950年郭臺銘出生在中國臺灣臺北縣板橋市,他的父親是山西人,后來因為國內局勢不穩(wěn)定,為了保證生命安全,夫妻倆合計商議,才決定舉家搬到了臺灣。事實證明,郭臺銘對局勢的敏銳感知確實拯救了一大家子人。
在他們離開大陸后沒多久,日軍就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難以言喻的苦難。在夫妻移居臺灣后,兩人共生下了三名子嗣,郭臺銘是老大。不同于弟弟妹妹,自幼時起,郭臺銘就十分聰明并展現(xiàn)出了一定的商業(yè)頭腦,從小就知道如何賣東西賺錢。
1966年結束中學生涯的郭臺銘考上了臺灣的“中國海事??茖W校”,并且依靠半工半讀的方式讀完了書。畢業(yè)后,又面試進入了復興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這在當時是一份十分體面的工作,穩(wěn)定、工資也十分可觀,受到不少人憧憬。
不過端著這個“鐵飯碗”的郭臺銘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在他的內心中他需要的不是這樣穩(wěn)定的生活,他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于是他決定辭職。當他第一次把這個計劃告訴家人的時候,父親極其反對,并表示他這是“找罪受”。
但,郭臺銘并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是越發(fā)堅持。面對兒子的懇求,他的父親最終還是同意了他這“瘋狂”的想法。只身踏上經(jīng)商之路的郭臺銘此時兜里并沒有多少錢,他創(chuàng)立了一所鴻海塑料企業(yè)有限公司,沒過多久就爆發(fā)了金融危機。
還是郭臺銘的母親拿出了十萬塊錢,才把這個巨大的窟窿給填上了??梢砸姷茫_銘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在起初走的并不順利。事情的轉機出現(xiàn)在1977年,眼見工廠轉虧為盈,郭臺銘立即決定從日本購買了高精度設備并建立磨具廠,為日后做好準備。
碰巧的是沒過幾年,世界就開始進入個人電腦時代,并且此前的經(jīng)驗,郭臺銘迅速占據(jù)計算機市場,并在隨后在美國創(chuàng)立了“FOXCONN”品牌,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富士康,進軍了計算機裝配領域。
再加上當時大陸對臺的友好策略,郭臺銘瞅準時機在廣東建廠,狠吃了一波“時代紅利”。到2002年,郭臺銘的鴻海集團一年的營收已經(jīng)突破了3450億臺幣,成為了臺灣民營制造業(yè)的龍頭公司,白手起家的郭臺銘或許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有如此成就。但他好像忘記了,這一切的背后,不可或缺的就是中國大陸對他的支持。
世界風云變幻
現(xiàn)在大家都明白,在曾經(jīng)因為蘇聯(lián)的威脅,中美攜手一起度過了一段“中美蜜月期”。在這一時期,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對彼此之間都不再是火藥味十足的“唇槍舌戰(zhàn)”,反而是互相合作共同交流。
不過后來隨著1999年蘇聯(lián)這座高塔的倒塌,美國人在世界范圍內失去了威脅,在加上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展現(xiàn)出了超越所有想象的發(fā)展速度,眼看著一窮二白的中國從各方面都逐漸超越自己,這讓一大票“西方老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因此他們選擇不再戴上偽善得面具,開始不斷制造與中國之間的隔閡。特別是在臺灣問題上,西方政客更是憋足了勁使勁造,而歸根結底,這就是因為臺灣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既可以限制中國南部海域的航道影響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又可以給中國大陸帶來十足的國防壓力。
一大批外國間諜的進入,再加上國民黨在島內的影響力降低,以“臺獨”為口號的民進黨逐漸掌握了整個臺灣島,從此時開始“臺獨”風氣逐漸開始在島內肆行。這樣的情況也給臺灣島內的企業(yè)家?guī)砹艘粋€繼續(xù)解決的難題——“選中國還是美國”。
為了限制中國的發(fā)展,美國方面大概計劃了兩條制裁方向,其中之一是限制中國的出口制造業(yè)。在改開四十年之間,我國因為人力成本低、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優(yōu)點,制造業(yè)迅速發(fā)展逐漸開始走上了出口的道路。
這讓中國獲取了巨額的經(jīng)濟利潤,為中國的發(fā)展添磚加瓦。為此美國選擇使用他們慣用的“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一邊出臺相關政策制裁中國的制造業(yè)發(fā)展,一邊給在中國建廠的外資企業(yè)政策補貼,讓他們把廠遷到人力更低的東南亞市場。
第二就是圍殺中國的高科技產業(yè),限制中國高校的資源,試圖把中國科技扼殺在搖籃中。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斷供芯片,阻止代工企業(yè)接受來自中國企業(yè)的訂單,打擊一切與中國接觸得企業(yè)。
不少臺灣企業(yè)家選擇與美國硬剛到底,最終公司消失于茫茫人海中,但卻絲毫不曾后悔。而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也清楚的明白,郭臺銘成功的背后少不了大陸的支援,任何知恩圖報的人都應該會堅定的支持自己的國家,況且還是在如此大恩之前。
但郭臺銘卻選擇了“背叛”自己的祖國,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一直以來,富士康和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都高度綁定,其包括手機、電腦等眾多產品都在富士康內完成生產與組裝,可以說富士康就是蘋果設備的指令生產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郭臺銘的富士康一旦不順應美國政府需求,與中國大陸市場切割就會失去來自蘋果的豐厚利潤。因此,郭臺銘選擇了美國,講建設在中國大陸內的富士康工廠大量搬遷到了印度、東南亞等地。
這樣的行為令曾經(jīng)幫助過他的中國政府以及人民極為震驚,紛紛對其行為表示反對,但這并沒有改編這位郭總的心意。在后來,郭臺銘還曾接受過新聞媒體的采訪,在被問及這樣做的原因的時候,他甚至還說出“在中國建立富士康廠就是在給大陸人賞飯吃”這樣的話,勢必要斷了中國與富士康之間的聯(lián)系。
報應來的如此之快
在那幾年,中國還沒有像如今般強大,對于郭臺銘如此忘恩負義的行為,我們并沒有過多的說些什么,畢竟公道自在人心。在隨后的20年中,我國潛心發(fā)展,制造業(yè)迎來突飛猛進般的發(fā)展,科技水平也迎來了質變,重新吸引了一大批外國企業(yè)來華投資。
而順應美國政策講工廠搬遷到東南亞地區(qū)與印度地區(qū)的富士康卻沒了以前的影響力。這是因為相比中國,東南亞地區(qū)國家普遍存在社會動蕩,員工素質低、管理不便的問題,這讓富士康的生產效率直接降低了不止一個層次。
而在印度地區(qū)的工廠的問題更是尤為嚴重,在起初莫迪為來印投資的企業(yè)提出了極其豐厚的政策回報。然而這些福利政策到后來卻都成為了“空頭支票”,甚至到富士康工廠的交付時間,工廠都還未建好,進度極其緩慢。
好不容易正式開工,印度拉跨的基建又給了郭臺銘當頭一棒,十天一大停,五天一小停,不是在停電的路上就是已經(jīng)停了電。在這樣的情況下,郭臺銘為了保證工廠的生產,不得不自掏腰包建設工廠的電力供應系統(tǒng),這無疑增加了生產成本。
況且印度的工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燈,教育程度低自身素質也低,做工的時候毫無責任心,這樣制造出來的產品,不合格品的數(shù)量大大增加,憑空讓郭臺銘的成本上升。對此郭臺銘試圖通過廠內教育提供員工素質,但成效卻十分有限。
經(jīng)歷過今年的關稅大戰(zhàn)后,印度的經(jīng)濟水平再度下降,更是一度成為了“世界上最難做生意的國家”。許多外國資本都被迫退出印度市場,而早已立足許久的富士康卻騎虎難下,難以從中脫身。
而中國則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即便是在中美博弈中也不再畏懼美國的強權,甚至逼迫美國人坐在了談判桌上。這樣的轉變是郭臺銘始料未及的,他沒有想到自己不看好的中國,居然這么快就能與美國平起平坐。
事到如今他是否還記得那句貶低中國與中國人民的話已經(jīng)不重要了,他只需要知道中國的商業(yè)大門不再會為他打開。中國已經(jīng)用實際行動證明,這一局郭臺銘賭錯了!
參考資料:
郭臺銘 鳳凰網(wǎng)
人民日報觀滄海:郭臺銘為何焦慮? 人民網(wǎng)2014年12月04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