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10時
安徽固鎮、合肥、靈璧
以36.6℃的高溫
在中央氣象臺氣溫排行榜上
成為“榜一大哥”
預計未來7天
除8-9日有分散性雷陣雨外
其他時間以晴到多云為主
本周末最高氣溫39℃左右
高溫警報已拉響
開啟你的身心降溫之旅!
01.
合肥市中心圖書館
隨著氣溫持續攀升,圖書館便成為很多市民“充電+納涼”的好去處。據了解,近日,合肥市中心圖書館日均接待讀者超10000人次,館內呈現出不同往日的“讀書熱”。一踏入圖書館的大門,濃郁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館內每層樓閱讀區的座位幾乎都坐滿了人,讀者們或專注閱讀書籍,或認真學習自帶的學習資料,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此外,館內多個樓層特別打造一整面的落地觀景玻璃,可以縱覽天鵝湖美景。在陽光不那么強烈的午后,柔和的光線透過玻璃窗灑在書頁上,留下斑駁的光影。既保證了閱讀的明亮,又增添了幾分溫馨。窗外偶爾掠過眼前的點點綠意,更添涼爽之感。現場很多讀者拍照打卡,感受文學+美學的雙重享受。
02.
安徽博物院
當窗外烈日灼灼,不妨遁入安徽博物院的清涼“結界”,這里不僅是歷史的守護者,更是知識的寶庫與藝術的殿堂。
另影-/攝
“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廳內,牛首、虎首、猴首、豬首4尊獸首真跡巍然佇立。窗外熱浪滾滾,更襯出它們歷經百年滄桑的沉靜。在安徽文明史陳列展廳,鑄客大鼎在恒溫環境中更顯其青銅本色,厚重威嚴,仿佛能抵御一切外界的燥熱。穿行于徽州古建筑展廳全木構的牌坊、祠堂間,幽暗的光線環境,搭配著木構件散發出淡淡微香,恍如置身于徽州老宅深處,獨享一份古意中的清涼。
03.
安徽省美術館
巍然矗立于巢湖北岸的安徽省美術館,以“山水畫卷”為設計概念。建筑本身即是藝術杰作,內部空間通透明亮,光影交織,旋轉樓梯與藝術長廊隨手一拍就是大片,盡顯嚴謹典雅的高級感。作為省級藝術殿堂,館藏豐富,展陳精良,涵蓋安徽本土及國內外藝術精品。
叨叨王/攝
炎炎夏日,這里不僅是沉浸藝術、提升審美的理想場所,寬敞涼爽的環境更是絕佳的避暑納涼勝地。其獨特的設計魅力與高品質的藝術氛圍,成為合肥必打卡的文化地標與清涼之選。
04.
大蜀山
作為合肥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城市 “綠肺”,大蜀山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構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這里森林覆蓋率超95%,茂密樹冠形成巨型遮陽傘。
江然凌/攝
清晨,鳥鳴裹挾清冽山風穿透衣衫,瞬間吹散暑氣。傍晚,登頂觀景臺遠眺,城市熱浪在腳下翻涌,俯瞰整座城市華燈初上。無論是徒步登山,還是靜坐觀景,大蜀山都能讓你暫時逃離喧囂,感受靜謐涼意。
05.
紫蓬山
炎炎夏日,何處覓清涼?合肥近郊的紫蓬山,總占地面積3500公頃,成為逃離酷暑、擁抱自然的絕佳“清涼打卡地”。
步入夏日的紫蓬山,撲面而來是沁人心脾的涼意。舉目四望,峰巒疊嶂,漫山遍野的綠意仿佛要滴落下來,濃密樹冠交織成天然華蓋,將熾熱的陽光溫柔篩濾。這里森林覆蓋率極高,植被茂盛,空氣清新濕潤。高濃度的負氧離子與茂林形成的天然屏障,有效隔絕了山外的燥熱,涼風習習,瞬間驅散周身暑氣,令人頓覺心曠神怡,疲憊盡消。
06.
合肥地鐵“納涼區”
為助力節能減排、打造節約型社會,給廣大戶外工作者及市民乘客送清涼,合肥軌道在線網131個車站設置了“納涼區”。每個納涼區均配有納涼凳、“夏日清涼包”,部分站點還提供飲用水,為市民提供臨時休息、納涼等服務。
當熱浪翻涌于城市街道,
這些冷感秘境正化身“立體空調”矩陣。
從身體表層的舒爽涼意,
到精神層面的寧靜降溫。
合肥的夏天,
本就可以如此酷而從容。
來源:安徽發布、合肥氣象、合肥發布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聲明:本文內容系轉載,圖片和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