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失眠的寶子們!我跟你們說啊,今天咱就來嘮嘮咋對付失眠這事兒。
你們能想象不,深夜兩點,有個叫小林的孩子,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上的裂紋,數學試卷上的紅叉就跟會跳舞似的,在他眼前跳踢踏舞呢。書包里的壓力、朋友圈的迷宮,還有父母那欲言又止的眼神,就像三只無形的手,死死地攥住他的心臟。其實啊,像小林這樣的可不少,失眠都成青春的暗號了,那咱咋給這些焦慮的少年按下暫停鍵呢?
第一把鑰匙,讓身體先“下線”。焦慮這玩意兒,就像個永動機,你越跟它對抗,它越嗡嗡響。咱可以試試“5 - 4 - 3 - 2 - 1”魔法。你就閉上眼睛,說出5種聽到的聲音,像空調嗡嗡聲、窗外蟬鳴聲啥的;再說出4種觸感,像被子的絨毛、腳趾蜷縮的癢感;接著是3種氣味,洗衣液香、夜來香啥的;然后2種味道,比如舌尖殘留的薄荷糖味;最后1種動作,就緩慢吞咽口水。這感官的錨點啊,能把飄向懸崖的思緒給拽回來。
第二把鑰匙,給時間涂上顏色。凌晨三點手機的藍光,那可是焦慮的好搭檔。咱試試“時間調色盤”,用不同顏色標注日程。紅色代表必做任務,像背單詞;黃色是彈性時間,比如刷題;綠色就是治愈時刻,聽歌啥的。當作業本變成彩虹階梯,壓力就會悄悄變成跳格子的游戲啦。
第三把鑰匙,把情緒裝進漂流瓶。寫日記?那多老套?。≡墼囋嚒扒榫w漂流瓶”,撕張紙條寫上煩惱,折成紙飛機往黑暗里一扔,想象它穿越時空去解凍北極冰川;或者對著手機錄音,用最夸張的語氣念出焦慮,回放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聲音能這么滑稽。
第四把鑰匙,讓身體當翻譯官。當大腦被“考不上重點高中就完了”這種想法轟炸時,試試“身體翻譯法”。把焦慮想象成需要安撫的寵物,用溫水泡腳代替熬夜刷題,靠墻倒立讓血液沖刷僵硬的神經,跳跳舞把緊繃的脊柱扭成彈簧。身體會告訴你,焦慮不是敵人,是需要拆解的密碼。
第五把鑰匙,織一張“安全網”。凌晨四點的孤獨感,那可太要命了。咱可以試試“24小時樹洞計劃”,給信任的人發條暗號,像“需要彩虹”,約定用特定表情包回復;或者在床頭貼張“緊急逃生地圖”,標注最近的便利店、24小時自習室、心理咨詢熱線。安全感不是永不熄滅的燈,而是伸手就能碰到的星光。
其實啊,失眠就像是成長的胎動。那些輾轉反側的夜晚,說不定就是靈魂在蛻皮呢。咱別老責怪自己“必須立刻睡著”,就像不能責怪蝴蝶掙扎著破繭一樣。等晨光再次漫過窗臺,你就會發現,熬過長夜的少年,掌心已經攥著比睡眠更珍貴的東西——在風暴中依然能辨認星光的勇氣!寶子們,都行動起來,跟失眠說拜拜吧!
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多重背景,自2008年攻讀心理學,多年的學習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及家庭治療,擅長于各類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生涯規劃和人際關系.對于治療驚恐發作及焦慮抑郁經驗豐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