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初中生小伙伴們!咱今天來聊聊怎么克服焦慮抑郁這些心理障礙哈。
你想啊,情緒就跟天氣似的,有時候晴空萬里,有時候就突然烏云密布。就好比你正擱操場上撒歡呢,突然天就陰了,焦慮和抑郁就這么悄咪咪地來了,跟那突如其來的暴雨一樣,一下就打亂了你的節奏,讓你感覺喘不上氣。不過別慌,暴雨下完,陽光肯定會重新照到地上的。關鍵就是,你得在雨中找把傘,甚至學會跟雨一塊兒待著。
咱先來說說認識情緒這事兒哈。首先得知道“正常”和“過度”的界限。考試前緊張,被朋友冷落了難過,這些情緒就跟心跳一樣正常。但要是這些情緒持續兩周以上,讓你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連學校都不想去了,那可就是“過度”的信號啦。要記住哈,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得好好管管。
咱再用比喻來說說。把焦慮比作“心里住著一只小倉鼠”,它在你心里不停地轉圈,讓你煩得不行;抑郁呢,就像是“被裝進透明的玻璃罩”,周圍人熱熱鬧鬧的,可你就是聽不清聲音。用這些畫面來想,可比“心理障礙”這種詞好理解多了,你也能更輕松。
接著說說身體。咱先從呼吸開始。來個5分鐘呼吸魔法,坐直了,閉上眼睛,吸氣4秒,再屏住2秒,然后呼氣6秒,重復5次,就跟給大腦按了個“重啟鍵”似的。你試試,做完之后,心跳就變慢了,肩膀也自然就放下啦。運動也是個好辦法,跑步的時候,多巴胺就跟煙花一樣在身體里炸開;跳繩的時候,身體有節奏地動起來,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就都被趕走了。哪怕每天就運動10分鐘,也能讓大腦從“焦慮模式”切換到“平靜模式”。
再說說思維這一塊兒。有時候咱覺得自己“全知全能”,老對自己說“我肯定考砸了”,這時候你就問問自己:“證據是啥?上次考試我還準備了兩周呢。”用事實代替猜測,就跟擦掉黑板上的錯誤公式一樣。要是你害怕未來,就想想“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我能做些什么?”比如說“如果和朋友吵架了,我可以先冷靜冷靜,再找她聊聊”。把那些覺得是“災難”的事兒,縮小成“小石子”。
還有啊,咱得連接真實世界。可以試試“三分鐘勇氣法則”,哪怕不想說話,也跟媽媽說一句“今天食堂的菜難吃”;哪怕害怕被拒絕,也給老師發條消息說“這道題我還不太懂”。行動可比情緒跑得快多了。也可以找個“情緒樹洞”,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鄰居阿姨,甚至是一只小寵物。重要的是,有人聽你說完故事,不會批評你,就說“我懂,我也有過這樣的時候”。
然后咱說說重建生活的“錨點”。可以弄個“五分鐘快樂清單”,聽首讓你想跳舞的歌、畫一幅抽象涂鴉、給植物澆澆水,每天就完成一件小事,就跟在暴風雨里抓住一根浮木一樣。也可以玩玩時間管理的“番茄鐘游戲”,把作業拆成25分鐘一段,每段結束后獎勵自己一杯溫水或者聽段音樂。你就會發現,拖延不是因為你懶,而是任務太大了。
最后我想說,焦慮和抑郁就像個大迷宮,但你手里永遠有地圖,那就是你的呼吸、你的朋友、你的興趣愛好。別老想著一下子就好起來,允許自己慢慢往前走,畢竟成長本來就是跌跌撞撞的。記住哈,陽光不會因為烏云就沒了,它就是暫時躲起來啦!
咱一共說了5個核心策略,每個策略還有2 - 3個具體辦法,用比喻、提問這些方式讓內容更有意思,沒整那些讓人頭疼的術語,都是生活里的事兒,相信你能有共鳴。你覺得這些辦法咋樣呢?
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多重背景,以真誠地、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態度解讀來訪者的內心與行為。從來訪者的角度出發,同感來訪者的感受、尊重來訪者的情感,讓來訪者感受到安全、接納、平等、尊重的咨詢氛圍,陪伴來訪者一起走過迷茫低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