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的小徐因“肛旁硬結伴疼痛2個月”來到蚌埠市中醫院肛腸科,自己以為是痔瘡發作,期間多次自行使用痔瘡藥膏并輸液消炎,癥狀卻逐漸加重。肛腸科醫生通過肛門指檢聯合肛周MRI確診為“高位復雜性肛瘺”,需立即手術治療。由于病程延誤,原本簡單的低位肛瘺已發展為多瘺管分支的復雜類型,手術團隊采用“掛線療法”方案,在徹底清除病灶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肛門功能。術后配合科室特色中藥熏洗、紅光治療等中西醫結合康復手段,患者現已恢復良好。
肛瘺是什么?
肛瘺醫學上稱為“肛門直腸瘺”,是肛門周圍皮膚與直腸或肛管之間形成的異常通道,通常由肛門腺感染(肛周膿腫)發展而來,表現為反復流膿、腫痛、瘙癢等癥狀。
肛瘺的典型癥狀有哪些?
1.肛門周圍反復流膿:瘺口常有膿液或血性液體滲出,內褲易臟。
2.腫痛不適:平時可能僅有輕微脹痛,但在急性感染期會劇烈疼痛。
3.硬結或腫塊:肛門附近可摸到條索狀硬結,按壓可能有分泌物流出。
4.瘙癢和潮濕:因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皮膚潮濕、瘙癢甚至濕疹。
5.發熱(嚴重時):若繼發感染,可能出現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
肛瘺和痔瘡有何區別?
肛瘺是肛周膿腫破潰后形成的感染性管道(肛管-皮膚異常通道),好比“地下暗河”;痔瘡則是靜脈曲張形成的血管團,如同“水管膨脹”。
為什么肛瘺不能當痔瘡治?
很多人誤以為肛瘺是“痔瘡發炎”,自行使用痔瘡膏、坐浴等方法,結果不僅無效,還可能耽誤治療。這是因為:
肛瘺無法自愈:痔瘡可能通過調整飲食、用藥緩解,但肛瘺一旦形成,瘺管不會自行閉合,必須手術。
感染風險高:長期不治療的肛瘺可能反復感染,形成復雜瘺管,甚至導致肛門失禁、癌變(罕見但可能)。
手術難度增加:簡單肛瘺只需小手術,但拖延后可能發展成高位復雜性肛瘺,手術創傷大、恢復慢。
如何預防肛瘺?
1.及時治療肛周膿腫:多數肛瘺由膿腫發展而來,早期切開引流可降低肛瘺風險。
2.保持肛門衛生:便后清潔,避免細菌感染。
3.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預防便秘和腹瀉。
4.避免久坐久站:加強鍛煉,促進血液循環。
肛瘺不是痔瘡,不能靠抹藥自愈!如果出現肛門流膿、反復腫痛等癥狀,務必盡早就醫,切勿拖延。早期治療不僅痛苦小,恢復也更快。肛門健康無小事,別讓“難言之隱”變成大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