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陜西省美術博物館主辦的“感知·共融:AI時代的工業設計”在西安圓滿閉幕,這是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青年藝術家沙龍”項目首個引進海外青年藝術家展覽。
開幕暨媒體見面會:大咖云集,共話AI與設計未來
5月底,展覽開幕暨媒體見面會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隆重舉行。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陣容強大,包括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王瀟,西安交通大學米蘭理工聯合學院副院長、教授蔣維樂,西安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產品設計系主任王馨,以及陜西師范大學俄語中心俄方主任、教授娜塔莉·察廖娃等。社會各界人士、大學院校師生及媒體界的朋友們也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藝術盛事。
活動現場,策展人郝伊為嘉賓及媒體進行了詳細的導覽,隨后在媒體見面會上,各位嘉賓對作品紛紛發表見解。王瀟副主席表示,作品結合AI技術,探索了工業設計的藝術化表達,既具備功能性,又融入了視覺美感。蔣維樂教授則強調了工業設計作為時代前沿藝術形式的重要性,指出這些作品體現了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觀眾現場參展盛況:科技與藝術交融,激發無限想象
自5月24日開展以來,展覽便受到了工業設計領域相關人士及眾多觀眾的廣泛關注與喜愛。觀眾在展廳內流連忘返,仔細欣賞每一件作品,感受科技賦能設計的魅力。
展覽中的作品《Eco Fusion.AI 2.0》友好型3D打印機器人,以其將PET瓶直接轉化為可打印絲線和成品的功能,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該系統通過透明設計、簡潔界面和實時反饋功能,使用戶能夠直觀了解從瓶子到打印產品的整個過程,培養了負責任的創新意識和環保意識。而仿生吉他作品《MarAIne》則通過前瞻性的參數化設計,捕捉了海洋生物的融合之美,體現了自然優雅與現代計算工藝的和諧協同。此外,展覽中的生活類設計作品也備受觀眾喜愛。如系列茶壺《Pop Tea Time》,每個原色方塊、亮黃色圓頂和優雅的弧形手柄都彰顯了波普藝術的游戲精神和大膽的色塊拼接。而智剪系列茶具則將中國剪紙藝術與人工智能驅動的設計和參數化建模相結合,創造了一種精致而有意義的茶道體驗。
拍照打卡沙龍:定格美好瞬間,陳金藝術之美
為了回饋觀眾,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展覽的豐富內容,在展覽接近尾聲之際,陜西省美術博物館于6月底在二樓青年藝術家沙龍展廳精心策劃了一場科技與音樂交織的閉幕特別活動——集作品導覽、吉他演奏以及邀請觀眾拍照打卡于一體的沙龍活動。
活動現場,策展人郝伊以青年設計師唐熙林的作品為講解對象,為觀眾揭開了藝術與智能深度交融的創作密碼。隨后,吉他演奏者Aiva與Lisa以委婉動聽的現場彈唱,使觀眾沉浸在歡快且美好的音樂世界中。在打卡拍照環節,觀眾紛紛拿起手機與設計師具有創意和未來感的3D打印模型作品《MarAIne》同框記錄,為這場藝術之旅留下頗有紀念意義的珍貴影像。
此次展覽雖已圓滿閉幕,但科技與藝術的交融之旅仍在繼續。誠邀廣大藝術愛好者和市民朋友一同回顧這場科技賦能設計的魅力盛宴,繼續思考未來生活方式的無限可能。在這場藝術與科技的盛宴中,我們共同見證了創新與突破的力量,期待未來更多精彩綻放。
(通訊員 趙竟碩)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