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5333 字
閱讀時間約:8 分鐘
本文章節:
01、“微笑型抑郁癥”可以分為2種類型
02、“微笑型抑郁癥”很容易盯上明星群體!
03、得了“微笑型抑郁癥”,如何加快康復?
2年前,2023年7月5日,華語樂壇的傳奇、一代天后——李玟,永遠離開了我們。
李玟,圖片來源于網絡
李玟的二姐說,李玟因患抑郁癥而在家中輕生,被家人發現后緊急送往醫院,但最終還是搶救無效。
消息傳出,無數歌迷瞬間淚崩,幾乎整個華人圈都陷入了深深的哀思。
2年過去了,很多歌迷已經接受了李玟去世的事實,但還是會忍不住懷念她。
我們分析過,表面看上去樂觀、開朗的李玟,實際上罹患了“微笑型抑郁癥”。
這種病非常隱蔽,非常兇險,李玟突然離世,讓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微笑型抑郁癥”的可怕!
相關文章:陽光堅強的李玟,怎么會得抑郁癥?抑郁癥真的難以治愈嗎?
現在很多青少年、學生也有“微笑型抑郁癥”,但老師和父母都沒覺察。突然之間,孩子就沒了!父母再怎么后悔也沒用了!
借著李玟逝世紀念日,我們想再次深入科普“微笑型抑郁癥”的高效知識,希望能夠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01、“微笑型抑郁癥”可以分為2種類型
微笑型抑郁癥,又稱為“陽光抑郁癥”,這不是精神醫學上的規范診斷,而是對某些具有特定特征的抑郁癥的俗稱。
簡單來說,有些抑郁癥患者看起來一點兒都不抑郁,表現得挺正常的,甚至顯得陽光、愛笑、積極樂觀,所以顧名思義叫做“微笑型抑郁癥”。
而且,一般來說,有“微笑型抑郁癥”的患者,往往病情已經屬于重度,有自殺念頭。
結合精準心理學的高效知識,微笑型抑郁癥的患者至少可以分為2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的“微笑型抑郁癥”患者隱藏得很深,他們總是表現得積極、樂觀,身邊的人、甚至是父母、家人都不知道他們得了抑郁癥。
哪怕他們已經多次出現自殺念頭,也很可能沒有就醫,又或者獨自偷偷看病。基本上除了他們自己,沒有人知道他們內心的痛苦。
他們習慣性地對外保持美好人設,每天麻痹自己,極少流露真實情緒,即使不小心流露了,很快就掩蓋過去了。
可是,長期的偽裝、掩飾、壓力無法釋放,又會反過來加大他們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更加痛苦,自殺念頭越來越強烈,加速情緒崩潰那一刻的到來。
當他們真的自殺時,他們的家人會非常錯愕、繼而是萬分悲痛,完全無法接受!他們的朋友也會無比震驚!
他們的家屬很可能還會去相關機構、部門討說法,比如家長認為是孩子學校的問題,或者是工作單位的問題。
由于患者的死亡實在太突然了,表面看起來不像自殺,很多社會大眾覺得很離奇:
是啊,好好的一個人,家庭幸福,日子平順,又沒受到很大壓力和挫折,怎么會突然自殺呢?
有些自媒體為了流量,以訛傳訛,亂帶節奏,傳播“陰謀論”。有的網友還盲目相信,懷疑這背后有黑幕,覺得死者是不是“被自殺”的。
所以,“微笑型抑郁癥”患者自殺時,很可能會掀起輿論風波,一下沖上熱搜,引發極高的社會關注。
成都49中學生墜樓事件、胡鑫宇失蹤事件,還有最近的“湘雅二院實習醫生墜亡事件”等等,就屬于這種情況。
以上悲劇里的小林、胡鑫宇、羅帥宇都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癥”患者(如果官方對于羅帥宇的通報屬實的話),只不過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
直到現在,仍舊有不少網友認為他們的死亡背后有“幕后黑手”,我們分析他們的精神心理問題,這些網友還攻擊我們是在吃“人血饅頭”。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這些案件真的另有隱情,那也只能說我們對他們的分析被啪啪打臉了,但絕不能否認“微笑型抑郁癥”的存在!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善良、正直,但不具備智慧,不懂得識別微笑型抑郁癥,那就很容易缺乏自我判斷,被人牽著鼻子走。
第二種類型的“微笑型抑郁癥”則有所不同。
這類型的患者其實到精神科就診過,被明確地診斷為抑郁癥,他們親近的家人、朋友也知道。
一開始,這部分患者有強烈的康復愿望,特別積極地看病、吃藥、嘗試各種方法。
但很可能,他們嘗試了主流的治療方法后,發現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他們還是很痛苦。
這個過程對于患者來說,其實是很折磨的。他們一次次說服自己要有信心、要保持希望、要堅持,但又一次次被現實打趴在地上,非常失望。
在反復的療效不理想之后,他們逐漸變得絕望,自殺念頭越來越強烈。
可是,他們身邊的人未必知道這場痛苦的“內心戲”。
他們可能以為患者積極求醫,按時吃藥復診,病情控制得挺好的,還恢復了部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沒啥太大問題。
久而久之,患者身邊的人就放松警惕了,完全不覺得抑郁癥是個很可怕的事,甚至以為它真就像網上有人說的,只是“一場心靈的感冒”。
當患者身邊的人最放松的時候,其實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當這部分患者痛苦到無法承受,決定自殺時,他們不希望有人阻止自己。
所以,為了讓別人更加放松警惕,他們會突然變得很積極、樂觀,說一些非常理性、懂事的話,甚至是假裝展望未來。
他們身邊的人一聽,心里特別高興,以為患者的病情終于明顯好轉了,甚至已經好了。就連常見的國內外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師也未必能識別他們的偽裝。
就在這時,患者很可能會實施自殺行為,“成功率”極高!
李玟、“哥哥”張國榮、明星喬任梁、廣州詩人牛濤,還有前不久自殺的海南中學生,他們生前都確診過抑郁癥,看起病情穩定,但突然自殺!
喬任梁,圖片來源于網絡
張國榮,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們都屬于第二種類型的“微笑型抑郁癥”患者。
還有,演員趙露思也屬于這種類型的微笑型抑郁癥,萬幸的是她沒有發生悲劇。
目前,趙露思對外公開了自己的病情,這對于緩解她的心理壓力有一定的幫助。
趙露思,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是,她的心理創傷還未得以真正修復,病情很可能還會出現波動,甚至是復發,希望她本人還有家屬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
第二種類型的“微笑型抑郁癥”患者自殺后,雖然也會讓人感到震驚,但由于他們有過就診的經歷,知情的家人、朋友相對更容易接受事實。
所以,絕大部分網友對他們的死因也不會有過多的猜測,事件很快就會歸于平靜。
02、“微笑型抑郁癥”很容易盯上明星群體!
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明星其實是“微笑型抑郁癥”的高危群體!
他們能夠出道,成為熒幕上光鮮亮麗的大明星,自身肯定有過人之處,比如出眾的外形、唱歌好聽、演技好等等。
他們成名之后,擁有不少粉絲,會經常被外界過度夸獎、阿諛奉承。這很容易導致他們對外界的過度夸獎形成疊加性心理渴求。
說白了就是,他們很想一直紅下去,很想一直得到粉絲、外界的好評,一直維持美好的、甚至是完美的形象。
為了維持這種光環,他們就得不斷自我施壓,比如要求自己必須管理好身材與外貌,還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久而久之,他們很容易出現追求完美的強迫型人格,但這又會導致他們的心理壓力極大。
而且,娛樂圈本來更新換代就很快,競爭非常激烈。
有很多所謂的明星,其實仿佛是“快消品”,如果他們不具備真正的實力,又或者缺乏天時地利,他們很容易被替代,被人遺忘。
有的明星個人追求不高,適當躺平,心理壓力還小一些;但有的明星誓要力爭上游,就會不斷自我施壓,內心壓力極大。
當他們不堪重負,遇到很多困難,遭受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的時候,他們就很容易出現情緒癥狀,甚至患上抑郁癥。
當“抑郁癥”與“強迫型人格”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時候,他們就很容易出現“微笑型抑郁癥”。
說得直白些,他們很壓抑、很不快樂,但他們就是憋著不說,寧愿憋出內傷,也不愿意表露出自己的痛苦。
尤其在公開場合,他們要求自己必須有素質、得體,必須做好公眾人物的榜樣,表現得積極、樂觀。
有些明星即使公開承認自己有抑郁癥,但他們只會表露出自己情緒穩定的一面,對病情和治療一句帶過,努力給人一種“我是病了,但其實還好”的感覺。
也許有網友覺得奇怪:
很多明星明明很有錢,甚至已經財富自由了。他們罹患抑郁癥后,為什么不找最好的精神科大夫,最好的心理專家來幫助自己康復呢?
實際上,他們很可能已經找了,但無濟于事!
抑郁癥現在已經是一種常見病了,隨著不斷科普,很多人都知道了這種病。這是時代的進步。
但很多人有一個認知誤區,容易以為“常見病 = 容易治好”,事實上,就精神心理障礙來說,不是這樣的。
抑郁癥屬于精神醫學里的“癥狀學診斷”,國內外主流精神科大夫只會根據癥狀下診斷,但不知道抑郁癥的真正病因!
比如,有個新聞報道說,“哥哥”張國榮因抑郁癥自殺去世之后,香港有一個精神科醫生寫信給張國榮的姐姐。
這個精神科醫生說,抑郁癥分為2種,第一種是腦部化學物質不平衡了,另一種就是明顯是不開心的事導致的。他說,“張國榮的抑郁癥百分之百屬于第一種”。
這個醫生的意思是,“哥哥”的抑郁癥是生理性的!
在他看來,“哥哥”是富二代,成長經歷中沒啥大波折,成名后又富有,跟伴侶感情好,性格又豁達,咋就突然抑郁了呢?
主流精神科大夫認為,如果心理社會因素解釋不了抑郁癥,那就只剩下生物學因素了。
其實,這位精神科醫生的判斷和解釋是錯誤的。
抑郁癥(包括“微笑型抑郁癥”、難治性抑郁癥等)主要是后天心理社會因素導致的,主要根源是患者有大量的疊加性心理創傷,而且不斷自我否定。
這是精準心理學的顛覆性發現!
可是,主流精神科大夫根本就意識不到這一點,還認為抑郁癥主要是基因遺傳、大腦神經遞質遺傳等生物學因素導致的。
他們自然無法提供真正深入、精準、高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開藥、物理治療適當控制病情,治標不治本。
至于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包括心理專家,他們雖然很想解決抑郁癥的心理根源,但往往有心無力。
因為他們都停留在外顯記憶層面(來訪者平時能夠想得起來的記憶)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深入不到內隱記憶層面。
但實際上,抑郁癥的主要病因,就儲存在人的內隱記憶層面(來訪者平時想不起來的記憶)。
即使是有循證醫學強力支持的認知行為療法(CBT),對抑郁癥患者、尤其是明星,也不一定能夠起效。
因為這些明星見多識廣,受到很多人追捧,內心有比較自以為是的一面。
他們有自己的看法與判斷,不容易信服所謂的心理專家,甚至會認為對方根本就不能理解自己。他們甚至會跟對方爭論,陷入詭辯。
所以,就算明星患者用了很多資源,花了很多錢,找了很權威的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專家,也未必能真正解決問題。現實就是這么殘酷。
而且,即使這些明星的病情暫時好轉了,但他們也有可能過一段時間就不行了。
復發的問題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患者及家屬的頭上。
因為主流的精神科治療以及心理咨詢/治療根本就無法真正解決“復發”的問題。
03、得了“微笑型抑郁癥”,如何加快康復?
那如果明星罹患了“微笑型抑郁癥”,到底怎么樣才能真正康復?
連明星都治不好抑郁癥,普通的患者豈不是更沒辦法康復了?
當然不是!
抑郁癥患者一定要意識到,抑郁發作是疊加性心理創傷、不斷自我否定導致的。
如果有條件,可以接受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精準、深入、高效地修復疊加性心理創傷,塑造出理性的綜合歸因模式和高逆商。
通過這種方式,患者可以康復得很快,復發的風險非常低。
但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康復路徑。如果暫時沒有辦法接受3PT,也可以用其它方式修復部分的病理性記憶,走出人生的至暗時刻!
比如,對于青少年、學生患者來說,如果他們的父母學會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療”,孩子也能逐漸地真正康復。
對于有抑郁癥、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的明星群體,我還有3個建議:
第一,你們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要學會“積極努力、順其自然”。
明星們活在熒光燈下,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過度放大,有時會被粉絲夸上天,有時又會被黑粉網暴。
就明星這份職業特性來說,其實這種事情非常正常。如果明星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很容易會陷入崩潰。
有些明星根本接受不了別人對自己的黑評,還可能會引導自己的粉絲去攻擊那些抹黑自己的人。實際上這根本沒必要,也不應該。
明星們一定要克服自己“人性三原色”中的虛榮心,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要在意別人是否認可自己。
如果總把時間與精力花在跟“黑粉”斗氣上,只會不斷地消耗自己,還一無所獲。
如果一定想反擊,還不如把更多時間與精力放在事業上,多做出一些成績,行動才是最好的反擊。
但是,在積極努力的同時,我們對于結果不要太在意,更沒必要總是自我施壓。
第二,明星群體要克服“人性三原色”中的僥幸心理,不要盲目賭博、投資!
很多明星賺了錢后,就想賭博、投資。搏一搏,單車變摩托,他們想賺快錢。這實際上一種僥幸心理!
如果他們沒有看清社會發展的規律,就盲目地投資,他們以為自己在賺別人的錢,但其實他們是別人的“韭菜”!最終血本無歸。
賭博就更不用說了,十賭九輸,如果染上了賭癮,再厚的家產也耗不起,最終甚至可能家破人亡。
第三,明星群體一定要有意識地進入“生命階段”,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感。
對于很多明星來說,他們早已經度過了“生存階段”,并進入了“生活階段”,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條件。
但如果他們一直停留在“生活階段”,滿足于吃喝玩樂,這很容易出問題。
飽暖思淫欲,很多明星享受過物質生活之后,開始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吸毒、嫖娼……
一旦這些黑料被人公諸于世,等待他們的只有“社死”,甚至入獄!他們會親手毀掉自己的事業!
吳亦凡,他從炙手可熱的頂流明星,到成為鋃鐺入獄的強奸犯,唏不唏噓?可不可惜?但這條路是他自己選的!他怨不得別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希望別的明星一定要引以為戒!
所以,明星一定要進入“生命階段”,有意識地探索自己人生價值,活出真正的人生意義。
如果明星能真正地德藝雙馨,借助自己的影響力多做對他人、社會有幫助的事情,這帶來的幸福感與成就感肯定會非常強烈,比吃喝玩樂的快樂強一百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