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柳琛琛
7月4日,“小浪底調水調沙進入最佳觀賞時刻”登上熱搜。現場直播視頻中,黃色巨流咆哮著噴涌而出,一瀉千里,氣勢磅礴,“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震撼場面吸引許多網友觀看。
央視新聞報道,黃河調水調沙正式啟動后,預計將持續到7月9日左右,排沙量將達到1億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小浪底水庫從6月23日開始大流量清水下泄;第二個階段是7月3日起,上游水流沖刷小浪底水庫,將淤積的泥沙輸送入海。
洛陽市民曲先生連續兩年專程前往現場拍攝調水調沙的盛景。他介紹,今年先是持續性的排水,緊接著是排沙,“去年斷斷續續幾次,每次時間短規模小,今年比去年拍攝時更加震撼。”6月29日下午,他在景區安保處備案后,使用無人機記錄排水階段的畫面。他說:“我拍了3個小時,耳邊有水的隆隆聲,又能感受到云霧的效果,現場的體驗比觀看無人機畫面感受還要更好。”曲先生還向記者表示,未來幾天應該還會再前往現場拍攝排沙的畫面。
小浪底水庫排沙(圖源:博主“菩提花開”直播視頻截圖)
4日14時,博主“菩提花開”在小浪底水庫觀景臺附近現場直播。直播中,該博主介紹,預計7月4日至6日三天的流量最大,大壩一共有10個洞口,現在打開了1號明流洞等4個洞口。有網友詢問觀景需要做哪些準備時,她說:“穿個防曬衣、帶點水,現場比較熱。今天我來的時候排隊了,預計明天前來觀賞的游客會非常多,盡量上午八點左右過來,九點左右可能會堵車。”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風景區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表示:“今天的游客相對明后天沒有那么多,明后兩天全天預計都是人流高峰期。”該名工作人員還介紹,水庫流量由上游水量決定。
公開資料顯示,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濟源市交界處,是黃河治理開發的關鍵控制性工程,設計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開發目標是防洪(防凌)、減淤、供水、灌溉、發電,除害興利,綜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樞紐投入運行后,黃河下游防洪標準從不足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小浪底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58億度。
該風景區小程序介紹,景區原是440米的黃河故道河床,在它的上游25公里處是八里峽,河床僅有幾十米寬,水流湍急,到了壩址處,河床突然變成幾百米寬,水流減緩,大浪變小浪,小浪到底,故得名“小浪底”。景區全價票為40元每人,60周歲以上的老人、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殘疾人等免費入園。
記者注意到,在《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2日報道中,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對為何進行調水調沙作出解釋。報道介紹,調水調沙是為了“騰庫迎汛”、水庫自身排沙減淤以及維持下游河道過流能力。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