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標志著長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此時節“暑邪”當道,極易傷津耗氣,擾動心神。因此,小暑養生,重在“清”與“養“!
中醫養生
冬病夏治 養脊正當時
聽專家說“冬病夏治”
長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運用中藥、艾灸、拔罐、穴位敷貼、埋線、刮痧、中醫定向透藥、中藥封包治療等特色療法,在治療頸肩腰腿痛、慢性咳喘、脾胃病、風濕免疫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婦科疾病等方面療效顯著。
護脊穴位常按揉
一、委中穴
腰背委中求,按揉緩解腰痛。 腘窩橫紋中點,位于腘窩正中。 二、腎俞穴 雙手搓熱后摩擦,溫補腎陽。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半。 三、陰陵泉穴 治濕要穴,按揉可健脾祛濕。 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 飲食調養 清淡為本 遠冷健脾 壹 飲食清淡 首選具有“清熱解暑”功效的食材,如綠豆、西瓜、冬瓜、黃瓜、絲瓜、苦瓜等。因出汗多易傷氣陰,還可適當食用一些百合、銀耳、藕、鴨肉等性平或微涼的滋養之品。 貳 健脾祛濕 可選擇赤小豆、薏米、山藥、白扁豆、芡實等。 叁 慎食生冷 冰飲雖痛快一時,卻最傷脾胃陽氣,易致內濕停滯。溫開水、淡茶水、常溫綠豆湯方為明智之選。謹記少量頻飲,莫待焦渴方牛飲。 肆 食飲潔凈 夏季乃食源性疾病高發季節,注意飲食衛生,以防疫邪病毒從口而入。 起居有常 避暑防曬 貪涼有節 壹 避暑防曬 高溫時段盡量減少外出,外出及時補充水分,做好防曬。 貳 貪涼有節 空調溫度不宜過低(26℃以上),避免冷風直吹。 叁 午間小憩 午時(11點-13點)心經當令,是養心的黃金時間,當小憩片刻,讓運轉了一上午的心臟在靜謐中恢復活力。 情志調節 心靜暑消 冰雪在心 魏晉養生名家嵇康在《養生論》中精辟指出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 。 壹 戒驕戒躁 保持平和心態,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貳 調息靜坐
找個安靜角落,閉目調吸、靜坐冥想片刻。
叁 雅樂書香
聽舒緩的絲竹雅樂,或沉浸于一卷好書,讓心神有所寄托。
適時運動
舒緩得法 微汗即止
壹 擇時擇地
選擇晨昏涼爽之時段、陰涼通風之場所。
貳 和緩為要
太極拳、八段錦動作舒緩圓活,是小暑運動的絕佳選擇。
叁 強度適中
以運動后感覺周身舒暢、微微汗出為度,切忌大汗淋漓。
中醫科簡介
長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長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處寶山區張廟街道,承擔轄區9.5萬常住人口的“六位一體”健康服務。中心中醫科秉承“優質、高效”的服務理念,著眼于“全專結合、醫防融合”,在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方面獨樹一幟。中心“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專病門診”已獲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病建設項目,該門診以中醫綜合保守治療為主,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并深受百姓認可的腰突癥中醫藥臨床診療模式。其“田字九針鎮痛法”入圍上海市中醫特色診療技術提升項目。同時,中心引入上級醫院優質中醫藥資源,開設中醫婦科(上海市名中醫工作室基層工作站)、肛腸科、中醫內科(風濕病)(濕瘡)等專家(專病)門診,有上海市基層名中醫定期坐診。共江服務站中醫閣為上海市優秀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站。
中心地址
寶山區通河路639號
門診三樓中醫科
門診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國定節假日除外)
(來源:寶山衛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