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個設想,如果大家都不結婚,不生娃,人口降至7億,我們日子會更好過嗎?
看看日本就知道。
日本2024年新生兒數量與總和生育率均創歷史新低,一直在傳要收單身稅。
大城市看著還熱鬧,但鄉下直接變“空城”,房子空著長草,小學一個班就幾個學生,醫院、郵局都快撐不下去了。
有人說,人口少了資源多了,人均房子車子都多了,競爭也小了,多舒服啊。
但現實是,日本人口持續縮水這些年,生活水平卻沒咋變。
所以認為人口要是大幅減少,剩下的人肯定能過上好日子,這想法聽起來挺美,可現實卻很殘酷。
比如漢朝鼎盛時人口達6000萬左右,可老百姓還是經常鬧饑荒,甚至出現易子而食的慘狀。
漢武帝統治后期,人口銳減到2500萬,按有些人的邏輯,人少了一半,日子該好過些了吧?
結果呢,武帝末年饑荒瘟疫橫行,慘不忍睹。
為啥會這樣?
因為人口減少并不意味著生活水平就能提高。
要知道人口大幅減少會帶來3個影響。
第一,就是公交地鐵不擠了,出行時間可能縮短。但別忘了,交通設施的規劃和運營是基于一定人口數量的。
人口驟減,公交地鐵班次可能減少,偏遠地區線路甚至會停運。
出行是方便了,但可能面臨沒車可坐、出行范圍受限的尷尬。
第二,就是去醫院、銀行、政府機構辦事不用排隊,旅游景點人少了能盡情享受美景。
但這些公共服務機構和旅游相關產業收入銳減,為了生存,它們可能會裁員、減少服務項目甚至倒閉。
而且人口減少后,社會消費需求肯定會大幅縮水。
需求一降,內循環經濟就運轉不起來,企業生產的產品沒人買,資金回籠慢,只能紛紛破產倒閉。
企業倒了,就業崗位就沒了,經濟形勢會更糟。
第三,人口多,剛需和改善需求大,房價難跌,這確實是事實。可人口減半,房價暴跌會導致相關產業蕭條,大量人員失業,經濟陷入困境。而且,房子沒人買,城市發展也會停滯,基礎設施維護都成問題。
所以啊,別想著人口少了就能過上好日子,那不過是美好的幻想罷了。
那普通人如何才能過上好日子呢?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其實路子就一條,就是讓自己掌握更多的生產資料。
比如你的父母,給你留下了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用來出租。
這套房子,就屬于你的生產資料。即使你不去給別人打工,也可以靠它帶來收益。
再比如你是一個普通的小職員,在公司里面做PPT的。
當你以工資的形式,把這項技能賣給老板的時候,最后做好的PPT,也屬于老板的生產資料,而你卻只能拿到固定的工資。
但如果轉變一下思路,你把自己做PPT的技能,花了兩個月時間,錄制了一套課程出來,以一塊錢的價格去網上售賣。
那么這時候,這套課程,就屬于你的生產資料,只要長期有人買,就能幫你持續地賺錢。
就算是直播帶貨的主播,雖然在帶貨的過程中,他們沒有自己的產品,只是賺其中的傭金,但他的這個直播間,就跟老板的廠房一樣,也屬于生產資料。
簡單來說,就是一定要有個意識,不管當下在干什么,都要想明白,自己最終生產出來的東西,到底歸誰所有?
如果對生產的東西,你沒有任何支配權,還想賺大錢過上好日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