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網絡上出現了能跟“米荒”對抗的熱點,那就是“單身稅”。日本網民瘋狂抱怨,“我是單身漢,為什么要強迫我們交稅去養育別人家的孩子?”“這稅一交,年輕人更沒有錢,誰還敢結婚,出生率只會越來越低?”
“單身稅”指的是日本政府計劃于2026年4月起實施“兒童與育兒支援金”制度,向所有人征收每年2400日元-12000日元(約120元-600元),用于補貼育兒家庭。
日本官方極力否認這是“單身稅”。但在日本網民眼里,這種死鴨子嘴硬很可笑,最終受益的只有育兒家庭,不叫單身稅,也應該叫“無孩稅”。
日本官方又說,這不是“稅”而是“支援金”。
但“支援金”是跟著保險一起強制征收的。只要在日本長期居住的人,包括外國人,交國民健康保險時,就會被自動扣除“支援金”。這種征收方式跟“稅”沒有區別。
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日本要開征一種新的稅,將在立法層面遭遇層層阻力,而以提高保險費金額的方式“收單身稅”,繞開了民意環節,顯示出執政者的“靈活手腕”,卻必然激起民間輿論的抵觸情緒。
今年4月,在日本眾議院通過包含“兒童保育支援基金”在內的《兒童保育支援法修訂案》,并送交參議院的時候,共同社做過一份民意調查,超60%的受訪者表示反對。
日本現在的苛捐雜稅已經夠多了,消費稅、汽車重量稅、不動產取得稅、固定資產稅、所得稅,都在給生活增加壓力。根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日本國民的稅務和社會保障負擔率2024年度已經高達45.8%,若加上財政赤字的影響,達到50.9%。日本網友說他們回到江戶時代,那時被封建領主壓迫的農民稅賦才“五公五民”(租賃土地的農民上繳收獲的一半)。
高通脹,也在快速吞噬日本人的幸福感。以東京為例,2025年5月,東京都市中心23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含生鮮食品)同比上漲3.6%,創2023年1月以來新高,其中米價漲幅高達93.7%。連盜賊都在想方設法偷大米了!
更別提廣場協議后,日本“失落的N年”還沒有結束,特朗普又來敲門,鬧著簽新協議了。
所以,日本老百姓一聽要收單身稅,輿論立刻就炸鍋了!
理論上,大多數人反對一項政策的時候,該政策就不會被通過。
但日本的執政者們為什么一定要與民意“逆行”呢?
育兒支援金能被追溯到2012年民主黨野田佳彥政府時期。當時民主黨、自民黨、公民黨合力在國會通過了《兒童·育兒支援法》,以應對少子化危機,規定要對育兒家庭進行一定的保障和補貼。
2024年6月5日,日本前任岸田文雄政府將其作為“異次元少子化對策”的一部分進行了修訂,用以擴大補貼資金的來源和補貼對象的范圍。
日本政府計劃將整體的補貼規模升至3.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90億元)。其中,1.1萬億來自政府對社會福利保障方面年度支出的改革與開源節流,1.5萬億來自對既定預算的騰挪,還有1萬億就是面向廣大國民征收的支援金。
這三種搞錢的方式就很有“意思”。
不論是從政府支出里“省”,還是從既定預算里“騰挪”,或是直接征收,這3.6萬億日元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從全體日本人身上拿到的。
怎么搞錢,對發的補貼來說,沒有任何區別。
區別在于“羊被拔毛”的感覺。
直接征收,而不是通過發債印鈔間接征收,毫無疑問會引發爭議。
這是直接從收入里扣,被扣錢的人會有“失去感”,會感覺到“肉疼”。
但日本政府每年就是要征收1萬億的支援金去“刺痛”日本單身狗,逼他們“生孩子”。
因為2024年,據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日本新出生人口僅有68.6萬,較前年減少4.1萬。這也是自1899年實行人口普查以來,日本新生人口總數首次低于70萬,總和生育率跌破1.15。
對日本政府來說,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此前,由于“少子化+老齡化”,日本總人口已連續14年下降。如果不計算外國人,日本國民人數已經從大約1.3億萎縮到了1.2億。但這種下降是相對穩定的。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人口專家們預測,到2035年日本的全年出生人口才會低于76萬人。結果2023年,日本出生人口就只有75.86萬,2024年更是連70萬都不到了!
這大大超出專家們的預料。
數據顯示,日本人口正在加速、斷崖、超預期下跌,幅度比專家預測要提前至少12年!
與此同時,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已增至3624萬,占總人口的29.3%,75歲以上人口則高達2078萬,占總人口的16.8%,社會福利和政府的治理壓力空前加劇。
馬斯克都看出來,“日本若繼續這樣下去,遲早會從世界上消失!”
日本政府判斷,保持這樣的趨勢,經濟將陷入嚴重且不可逆的萎縮危機,而2025年到2030年是挽救日本社會的最后窗口期!
而且日本已經與“少子化”鏖戰二三十年,補貼沒少給,福利沒少發,單純的發錢已經被證明沒有太大效果。
日本政府只能嘗試采取更激進的手段,刺激國民生育。
于是,他們忤逆民意,一定要收“單身稅(無孩稅)”。
如果不能生效,日本政府必然會繼續“加大刺激”!
那么中國呢?
在少子化問題上,日本對我們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中國的人口總量已經開始連續下降,中國的出生人口同樣大大低于專家預期。
2024年受“龍寶寶”影響,中國出生人口有所回升到達954萬,總和生育率僅為1.08左右,比日本的1.15更低。
有預測認為,到2027年,我國總人口將跌破14億,2039年跌破13億,2047年跌破12億。
這不是好消息!
如果日本收單身稅能改善生育率,中國未來也可能會收。
出生率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是城市化。
這可以解釋全世界普遍的人口轉型問題。
當人類走進城市之后,由于社會形態的根本改變,經濟壓力直接抑制生育意愿。
生活節奏加快,住房、教育成本提高,直接提升養育成本。
城市工作競爭激烈,也使養育孩子所要承擔的機會成本大大增加。
宗族紐帶和傳統觀念的瓦解,以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如養老保險,也削弱了生育意愿和需求。
所以,城市化較低的省份,比如西藏,生育率就高;城市化較高的省份,比如上海,生育率就低。
因此,解決少子化問題,需要結合本國國情,構建支持家庭、鼓勵生育的城市環境,打造適合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