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援引日媒《日經亞洲》近日報道,特朗普趁熱打鐵,訪華提上日程。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劃,今年晚些時候,特朗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首席執政官(CEO)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代表團中包括特斯拉CEO馬斯克、黑石CEO史蒂芬·施瓦茨曼、貝萊德CEO拉里·芬克、OpenAI公司CEO薩姆·奧特曼、英偉達CEO黃仁勛、Palantir公司CEO亞歷克斯·卡普,以及亞馬遜CEO安迪·賈西。
就在特朗普訪華提上日程之際,有消息稱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或被踢出局。按慣例,美國總統出訪之前,都由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卿“打頭陣”,與出訪國家商量細節。然而,魯比奧在就任美國國務卿前,曾因炒作涉疆、涉藏議題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單,不得入境中國。事實上,在特朗普任命魯比奧為國務卿后,美媒就曾預測其任期很有可能不超過一年,理由是雙方的政治觀念并不一致。魯比奧堅定主張“對外干涉”,違背了特朗普力推的“美國優先”主張。當時,外界就已經將魯比奧稱為無實權的“吉祥物”。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資料圖)
如果是以前,魯比奧可能會無所謂,甚至還會以此爭取換取保守團體和右翼勢力的支持。但現在他作為美國外交部門的一把手,很多時候與中方高層都是通過線上會晤或者第三國對話,沒有獲得訪華機會會讓魯比奧的國務卿生涯受到不小的影響,或許他會成為21世紀美國首位無法正常訪華的國務卿。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魯比奧在特朗普核心決策圈中的地位將會降低不少。而造成這一結果的罪魁禍首就是他自己,終于他也為自己當初的錯誤行徑付出慘痛的代價了。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資料圖)
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發表演講表示,就中美達成的日內瓦框架,中美簽字休戰,雙方簽署了“補充諒解”協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向外界證實了這一消息。美方宣稱,中國需要對美國恢復稀土的供應,美國就會立即解除對華貿易措施。中美此前在日內瓦進行了較為成功的談判,雙方大幅度削減關稅,中國叫停或者取消了4月之后對美國所采取的非關稅反擊手段。在這所有的反制當中,美國最關心的還是稀土問題,由于美國不肯全面解除關稅戰,中國保留了稀土管制這一王牌。
特朗普(資料圖)
林劍對此回應說,中方已就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發布消息,要強調本次會議是在兩國元首的戰略指引下舉行,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6月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措施框架達成原則一致,就解決雙方彼此經貿關切取得新進展。林劍表示,中方一向言必行、行必果,既然達成了共識,雙方都應遵守,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通過溝通對話,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
特朗普很清楚,如果自己再不做出讓步的話,中國肯定是不會先對自己進行讓步的。光是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美國就因為稀土的短缺受到了各種影響,無論是國內的軍工產業還是汽車工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要是再這么持續下去,早晚美國工業會被拖垮。這也就是為什么特朗普這么急著和中國達成協議,美國已經有些撐不住了,作為總統的特朗普更是壓力山大,畢竟他才是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要是那些大企業和財團追究下來,倒霉的還是特朗普。
特別是美國獨立日快到了,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卻降到歷史最低點,他想借著對外達成協議來提振民意,穩住支持率。稀土,就成了他能寫進新聞稿里的救命稻草。但中國很清楚,真正能打動對方的籌碼,得在“控制但不放棄”的前提下用。所以,稀土許可制背后的那些細節,比如誰審批、怎么審批、審批多快、適用于哪些行業,就成了中國保持主動權的關鍵。對中國來說,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的挑戰,一個暫時緩和的中美關系,有利于中國集中精力調整經濟結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