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YU7 發布會已經過了一個星期,大家覺得小米 YU7 怎么樣?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上周發布會當天就有媒體在 B 站搶跑泄露小米 YU7 體驗的視頻,小雷很清楚記得那一天大家都在互聯網上,把視頻的截圖畫面拿出來討論。本來小米發布會的熱度就夠高了,媒體視頻搶跑這一事件把小米 YU7 的熱度又推到更高。
回到 6 月 26 號,小米 YU7 本將在晚上 7 點正式發布的。可在當天上午 10 點,博主 “二師兄” 的試駕視頻突然就上線了。
圖源:微博
按道理說,根據保密協議,視頻得等到晚上 10 點才能發,結果平臺定時出了岔子,直接提前了 12 個小時。雖說二師兄在 10 點 27 分趕緊刪了視頻,但那會兒播放量都破 2500 次了,視頻還被瘋狂下載轉發,全網都傳遍了。
不過,二師兄就在今天 13 點在微博發了道歉信,大大方方承認是自己的責任,還說愿意按協議賠償。
圖源:微博
做自媒體的都知道,流量就是命根子,尤其是小米這種自帶話題度的品牌。
其實,二師兄這事兒可不是頭一回。在互聯網上,媒體搶跑案例也不止他一個。
在小米發布會的當天,上熱搜的還有陳震,當時他連發三條微博質疑小米 YU7 的耐力測試,但其實在二師兄搶跑小米 YU7 事件之前,他曾經也有過搶跑泄密事件。
今年 1 月,他的團隊在領克 900 發布前 12 小時,提前發布了試駕視頻,直接讓領克精心籌備的發布會熱度打了折扣。按照保密協議,陳震賠了 500 萬違約金,還曬出了轉賬記錄,說是同事操作失誤定錯了時間。
圖源:微博
結果這事兒剛過去一個月,他又在微博上曬出了 OPPO Find N5 的真機照片,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雖然他解釋說手機不是自己的,也沒簽保密協議,但 OPPO 法務部還是啟動了內部調查,最后追責了涉事員工。
圖源:微博
這連續兩次泄密,很難不讓人懷疑是不是在故意炒作。尤其是領克 900 那次,網友們都調侃是 “周瑜打黃蓋”,覺得陳震表面上賠錢,實際上和品牌方聯手制造話題。畢竟事件發生后,他的流量那是蹭蹭往上漲,甚至有傳言說領克私下把錢又還回去了。
雖然吉利高管楊學良說陳震態度真誠,讓大家別惡意揣度,但連著兩次出問題,難免讓人心里犯嘀咕。一次可能是失誤,兩次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保密協議可不是鬧著玩的,第一次能找借口,第二次第三次可就沒人信了。
小雷發現,其實現在網友們對媒體搶跑這事兒,質疑聲越來越大了。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搶跑” 成了某些媒體博眼球的手段。這次陳震的兩次泄密,時間隔得那么近,很難不讓人覺得是為了維持熱度故意這么干。
甚至有網友開玩笑說,現在看發布會就像開盲盒,提前泄露的內容比正片還精彩。
圖源:小米
但這種做法真的好嗎?從品牌方來看,提前泄密打亂了市場節奏,發布會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車企本來計劃在發布會上揭秘各種亮點,結果視頻提前泄露,好多環節都沒了新鮮感,成了雞肋。
從媒體自身來說,雖然短期能拿到流量,但時間長了,公信力就沒了。
但在流量和操守之間,小雷覺得操守更重要。就像二師兄,如果他能在發布會之后,好好整理試駕體驗,憑借專業和深度去做內容,照樣能獲得流量,還能贏得品牌方的信任。
而像陳震這樣頻繁踩線,就算一時流量上去了,時間長了,品牌和粉絲都會對他失望,畢竟誰也不想關注一個總是靠 “泄密” 博眼球的博主。
流量誠可貴,操守價更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