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清晨6時13分,常德市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常德正式進入今夏高溫“烤驗”階段。市氣象臺預計,今天白天,全市包括武陵區、鼎城區、西湖管理區、漢壽縣、臨澧縣、桃源縣、石門縣、西洞庭管理區、津市市、常德經開區、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桃花源管理區在內的所有縣市區,最高氣溫將普遍攀升至37℃以上。
據市氣象臺最新預報,此輪高溫天氣將持續發力。未來三天(7月5日至7日),晴熱高溫天氣將“加碼”,最高氣溫進一步飆升至38℃以上。持續的高溫酷暑,使得中暑、熱射病等健康風險急劇升高。直到7月8日至10日,受東風擾動及中低層切變天氣系統影響,常德市有望迎來一次降水過程,局地將出現大到暴雨,屆時高溫天氣會得到階段性緩解。
連日高溫下,不少市民在戶外陽光下實測氣溫輕松突破40℃,卻疑惑為何氣象預報鮮少觸及40℃紅線?對此,常德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進行深度科普釋疑。
“氣象部門發布的氣溫數據具有嚴格的科學標準,是指在離地面1.5米高度、通風良好且避免陽光直射的標準百葉箱內測得的空氣溫度,反映的是大氣的真實狀態,具有普遍可比性。”預報員強調,“不存在人為壓低氣溫以避免停工的情況。所有預警信息,包括高溫預警在內,均嚴格依據實時監測數據并動態調整發布。”
那么為何市民實測溫度遠高于氣象預報?預報員解釋,公眾在戶外實際感受到的“體感溫度”之所以常常遠超40℃,甚至接近45℃,是三大“隱形熱源”協同作用的結果:
濕度“桑拿”加成
高溫伴隨高濕度時(桑拿天),汗水難以蒸發,人體自身的散熱機制失效,悶熱感驟增。
陽光“燒烤”直射
氣象站百葉箱設置在陰涼處,測的是大氣溫度。而在陽光直射下,地面實際溫度輕松超過50℃,柏油路面、汽車外殼等表面溫度更可達65℃以上,人體直接暴露在此環境下,感受到的溫度自然遠高于百葉箱溫度。
無風“燜爐”效應
空氣流動小(無風或微風)時,熱空氣持續包裹人體,阻礙熱量散發,加劇悶熱窒息感。
遭遇高溫天氣
如何做好防暑措施?
一旦中暑,如何急救?
哪些錯誤要避免?
這份防暑攻略,你要知道!
來源:常德日報·常德融媒客戶端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微信公眾號
記者:王明睿 通訊員:諸玲
編輯:賴永彥
【聲明: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系尚一網微信公眾號,經同意授權后,方可轉載并請標明出處。】
新聞爆料熱線:0736-7716930、189073603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