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大半年的AI拍照眼鏡,為何還沒有引爆中國市場?”
作者丨吳優
編輯丨余快
2025 年 Q1 全球 AI 智能眼鏡市場呈現出戲劇性的增長曲線:60 萬臺的總銷量實現 216% 的同比增幅,但細究數據會發現,Ray Ban Meta 以 52.8 萬臺的絕對優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這一現象暴露出中國 AI 拍照眼鏡市場的矛盾:盡管本土市場已經有雷鳥 V3 和小米AI眼鏡可以現貨供應的 AI 拍照產品,但行業整體仍未突破 “發布會火熱、市場端冷清”的怪圈。
維深信息的銷量跟蹤報告揭示了一個關鍵事實:Meta 正在以消費級產品定義行業標準,國內產業鏈仍在技術深水區艱難跋涉。
君正泛視頻線泛視頻產品線總監Neil指出,這種市場斷層源于雙重產業瓶頸:
其一,除高通 AR1 外,業界缺乏成熟的適配方案,導致硬件選型陷入 “拼湊式創新” 的困局;
其二,AI 眼鏡的系統級設計難度被嚴重低估 —— 在 50g 重量基準線內實現 1200 萬像素拍攝與 4 小時續航的平衡,遠超傳統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復雜度。
這種產業準備度的不足,使得即便在 Deepseek 等大模型成本下探的催化期,AI 拍照眼鏡仍未觸及消費級普及的臨界點。
01
大模型價格下探,AI音頻眼鏡先行
“春節期間Deepseek爆火之后,接入AI大模型的成本下降了,這一階段芯片原廠們才看到AI眼鏡有普及的可能性,漸漸才有了進入AI眼鏡市場的信心和行動。如果用不起大模型,產品形態依然落不了地?!盢eil回憶道。
在此之前,國內一眾芯片原廠對AI眼鏡這一產品的態度近乎悲觀,導致產業鏈成熟緩慢。一位接近聯發科的業內人士在今年1月底告訴雷峰網,即便手機市場接下來不能擴容,也比可穿戴市場容量大,是否要主動入局AI眼鏡芯片,聯發科持觀望態度。
依賴TWS耳機產業鏈延伸的AI音頻眼鏡則先行突破。
Deepseek 將大模型接入成本壓縮至商業可行區間,界環等廠商依托成熟的藍牙芯片與麥克風陣列方案,實現了 AI 音頻眼鏡的批量出貨。這種 "耳機 + 對話交互" 的輕量級形態,規避了復雜的光學系統設計,成為市場教育的過渡形態。
反觀 AI 拍照眼鏡,其技術棧復雜度呈指數級提升。Ray-Ban Meta 定義的 1200 萬像素標桿,背后是光學模組、ISP 芯片、電池系統之間的博弈。實測數據顯示,當前主流產品在連續拍攝場景下,續航時間普遍跌破 3 小時,而 50g 的重量紅線更讓多數廠商陷入平衡電池容量與設備重量的兩難抉擇。
有Ray-Ban Meta的成功經驗在前,想要滿足更好的用戶體驗,高通AR1成為不少AI眼鏡公司的第一選擇,但成本60多美金的專用SoC,并非一般初創公司能負擔。加上高通優先保障頭部客戶的產能策略,更讓中小廠商面臨 “有錢買不到” 的困境。
供應鏈失衡導致業內有不少終端廠商選擇自己選型手搓方案,但這也更容易踩坑,藍牙芯片、Wi-Fi芯片、ISP芯片、存儲芯片四大件但凡有一件選錯,產品就容易難產。
雷峰網了解到,此前就有不少公司由于缺乏對芯片性能、功耗、兼容性等方面的深入了解,選擇的芯片無法與其他硬件適配,導致產品性能打折扣或功耗過高。如果再加上軟件能力不足,連產品Demo都難以做出來,量產更成問題。
02
君正 ISP 入局,AI拍照眼鏡有芯可用
好消息是,部分芯片公司化被動為主動,開始陸續提供AI眼鏡領域的專用芯片,AI眼鏡行業格局正悄然巨變。
君正以在AIOT領域超 50% 市占率的低功耗 ISP 技術為支點,構建起 AI 眼鏡的差異化競爭力。其 C100 芯片以 5mm*6mm 的尺寸和 0.053g 的重量,可以實現 1080P/30fps 錄像下 280mW 的功耗控制。
這一在低功耗和小型化上的優勢也源于君正在可穿戴領域十多年的積累,從2014年搭載北京君正M200智能手表問世到現在的C100,不只是提供高性價比的芯片,君正還可以提供高成熟度的軟件配套方案。
針對行業普遍追求1200萬像素起步的現象,君正認為比起高像素,現階段保證低功耗更重要,因此在像素上更加克制。
Neil告訴雷峰網,在社交分享場景中,哪怕現在手機分辨率很高,拍攝時可能5000萬像素,但發布出來依舊是200萬分辨率的視頻。智能手機長期進行影像競賽,但實際上真正拍攝的時候,也需要自己調節參數才能用到最高規格的像素。
君正像素克制的策略,還可以幫助降低存儲成本和電池容量。以君正 C100 在 X 客戶項目中的實際應用為例,該客戶作為穿戴行業老玩家,初期采用安卓方案時,因需搭載大容量電池維持續航,導致眼鏡重量超 50 克。而在采用C100后,50多克的產品降低到37克,錄像功耗僅280mW的加持下,佩戴體驗直線升級。
“今年3月是非常混亂的時期,大家天天在討論應該用什么方案,討論了兩個月發現方案太多誰家都能用,但搭配之后發現都不行,4月份才比較明朗,芯片原廠開始站出來主動支持,各個廠商開始配合出方案,終端廠商選完型潛心做產品,所以最近一兩個月才比較沉寂”,Neil回憶道。
正是在今年3-4月的行業混沌期,君正憑借成熟的ISP技術,同時聯合藍牙、Wi-Fi、CMOS Sensor等伙伴原廠,開始提供穩定的解決方案。
作為圍攻AI眼鏡芯片的一員,君正的T系列與C系列的ISP覆蓋1080P-4K,剛剛進入市場就已經被AI眼鏡產品廣泛選擇。除了已經發布的加南K1,還有多家AI眼鏡廠商采用了君正的ISP方案,預計在Q4會大批量出貨。
03
君正新一代ISP正在規劃,AI眼鏡或迎來「中國時刻」
IDC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280萬臺,同步增長26%。這一數據背后是在是中國芯片廠商的技術躍遷和與AI眼鏡市場需求的共振。
君正也在持續研發下一代CW系列ISP,持續將芯片小型化,支持更高像素輸出的同時將功耗控制得更低,充分適配AI眼鏡的核心需求。預計在年底正式發布。
當君正 ISP 以AIoT領域積累的低功耗技術切入 AI 眼鏡賽道,其意義不僅在于提供了一款芯片產品,更在于重構了產業鏈的協同邏輯。從 “有什么用什么”的被動拼湊,到變成“需要什么造什么” 的主動定義。
隨著年底新一代 ISP 的量產落地,AI 拍照眼鏡市場或將迎來真正的 “中國時刻”—— 不是簡單復制 Meta 的產品形態,而是以功耗控制為核心的技術范式革新。這種源自本土產業鏈的創新活力,或許能成為AI眼鏡產品定義的關鍵辯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