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劉永崗的手機突然震動,一條短信躍入眼簾:“劉警官,孩子最近主動和我們說話了,還說要好好學習!太感謝您了!”看著屏幕上的文字,這位50歲的社區民警嘴角不自覺上揚。那些與家長反復溝通的日夜、無數次的耐心傾聽,都在這一刻有了更具象的意義。
劉永崗是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前衛派出所的社區民警,守護學校安全是他的重要職責。自2018年接手社區工作以來,他堅持手機24小時待機,從高峰時段護學到細致入微的隱患排查、糾紛化解、安全教育、應急演練,他用7年如一日的堅守,因地制宜織就校園安全“防護網”,成為師生家長心中“隨叫隨到的安全后盾”。
“7600個孩子身后是7600個家庭”
前衛派出所轄區有20所知名中小學及幼兒園,共計1.8萬名師生。教育資源豐富的同時,社會關注度極高,任何涉及校園安全的事件都可能成為社會輿論的“放大鏡”。而劉永崗管理的潤城學校有7600名學生,幾乎承載了全所半數的守護重任?!?600個孩子身后是7600個家庭,容不得半點馬虎?!边@句話,他總掛在嘴邊。
每周,劉永崗至少有一天“泡”在學校里,細致排查安全防范漏洞、梳理校內矛盾糾紛、整治周邊文具店與培訓班,不放過任何一個隱患。
他的細致,藏在每一次“看見”里。一次暴雨天,低年級學生家長帶傘擠到班級門口接孩子,3000余名師生、家長擁堵在走廊。劉永崗敏銳察覺到踩踏風險,立即聯系校方制定整改方案,最終實現“雨天家長不進校也能無縫接娃”,徹底消除了隱患。
他還總能在閑聊中“聽”出危機。一次,老師隨口提及某生狀態異常,劉永崗立刻追問家庭變故、校外接觸等細節,發現該生因家庭變故陷入心理低谷。他隨即協同校方開展心理疏導,直到孩子逐漸恢復陽光狀態?!半[患不會主動敲門,”他說:“多到現場、多聽多聊,才能防患于未然。”
晚自習后校門口亮起的路燈
在潤城學校,每天下午4點到晚上11點,不同年級的學生陸續放學。為緩解交通擁堵、保障安全,轄區派出所聯動多方力量,構建起“警、社、校、家”四維防控體系:高峰時段,交警在重點路段疏導交通,派出所警力、學校安保、教師及家長志愿者輪班駐守校門,引導車輛“即停即走”。其間,劉永崗一旦發現秩序問題,便會與學校商議整改。
幾年前,初二、初三年級學生晚自習放學后,校門口一段道路的路燈未開啟,存在安全隱患。劉永崗立即協同學校聯系市政部門,推動該路段在放學時段全程亮燈,并在學生通行主路加裝路燈,實現照明無死角。如今,晚自習后歸家的路上燈火通明,學生們的安全感撲面而來。
在劉永崗與各方的持續努力下,聯動機制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為上下學的學生筑起了多重安全屏障。
24小時待機的“安全熱線”
為推動學校安保人員、教師、家長共同筑牢安全防線,劉永崗將安全工作融入日常:定期入校開展專業培訓,組織消防疏散、防暴演練等實戰活動,還為學生帶來生動的普法課堂,用行動編織起細密堅實的“校園安全網”。
面對校園矛盾糾紛,他常帶著教師團隊現場處置突發事件,手把手拆解問題、傳授經驗,讓老師們從“手足無措”成長為“游刃有余”。這份專業與耐心,讓他成為師生家長的“主心骨”——遇到難題,大家總會下意識撥通那個熟記于心的號碼。憑借豐富經驗,他不僅高效化解危機,還幫學校梳理處置流程,讓“安全網”越織越牢。如今,他的手機24小時待命,無論是深夜的緊急求助,還是節假日的突發咨詢,總能得到及時專業的回應。
曾經,一名學生因與家長溝通不暢而狀態低迷。劉永崗連續與家長深度溝通,指導調整溝通策略。當家長發來“孩子重拾笑容”的短信時,他盯著屏幕,眼角的紋路里漾開了欣慰的笑意?!笆刈o成長,我們永遠在線!”這句被他重復無數次的承諾,此刻正從手機屏幕滲出溫度,成為他24小時待機的最好見證。
守好7600個孩子的晨昏,便是托舉7600個家庭的安穩。七年光陰里,劉永崗的腳步丈量了校園的每一寸土地。那些校園外巡查的身影、調解糾紛時的耐心、深夜回復咨詢的手機亮光,早已讓他成為孩子們心中“穿警服的爸爸”——無需時刻現身,卻在風雨突襲時,自然成為遮護成長的雨傘。
云南網記者趙崗
(云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