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4日訊(編輯 馮軼)今日港股總體呈現低開高走,三大指數午后拉升,但仍均以綠盤報收。截至收盤,恒生指數、國企指數分別下跌0.64%及0.45%,其中恒指再度失守24000點,科技指數收跌0.33%。
【恒指短線弱勢失守24000點 做多情緒接受考驗】
盤面上,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但總體波動不大,其中,美團跌1.6%,阿里巴巴、小米跌1%,京東、騰訊跌0.8%,百度、快手漲超1%。
其他方向上,軍工、蘋果概念、餐飲、汽車、航空、黃金等行業普遍下行。
而上漲的板塊中,創新藥、穩定幣等熱點概念仍有資金關注。此外,短線半導體、光伏等板塊相對強勢。
整體上看,恒指短線持續走弱,市場做多情緒接受考驗,行情延續結構性特點。
但值得一提的是,恒指今日全天成交2678.08億港元,較前幾日明顯放量,也表明多方對24000點關口較為重視。
沽空方面,今日總沽空金額為229.03億港元,相當于恒指成交額的8.55%,為近5日新低。
小鵬汽車-W、阿里巴巴-W、比亞迪股份沽空金額位居前三,分別為15.02億港元、12.63億港元、11.61億港元。
【創新藥等核心熱點逆勢走高 資金面成局部行情推手】
行情層面,創新藥及穩定幣兩大熱點概念相當強勢,本周連續走出逆勢行情。而其他熱點則主要受政策及事件驅動,漲跌波動較大,尚未形成持續性。
短線而言,資金面仍是短線港股行情的主要推手,且增量資金對高位強勢板塊相對更為關注。但各路資金的思路有所不同,尚未形成絕對共識,也可能是導致近期行情偏向結構性的原因。
交銀國際分析指出,截至6月底,恒指已接近年內前高,驅動因素主要源于風險溢價回落,而基本面盈利改善的貢獻相對有限。而從資金流向的整體變化來看,南向資金與外資呈現一定的配置分化。
其中,南向資金年初至今對港股各板塊持倉均有提升,體現出對港股整體戰略性配置。近一個月的主力配置方向集中在醫療保健和金融板塊,契合當前市場對高景氣度成長板塊的追捧,也反映了高波動環境中對高股息板塊防御價值的重視。
而相比之下,外資僅邊際主動提升信息技術板塊倉位,其他板塊持倉市值多數下降,反映其對港股科技企業長期競爭力和估值修復空間的看好,同時也體現了國際資本對中國科技產業轉型升級的持續關注。
【A股“大小盤”風格分化 市場偏好重回價值防御】
A股方面,今日市場全天沖高回落,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43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188億。
有意思的是,今日滬指一度漲超1%逼近3500點,但全市場超4100只個股下跌,大小分化尤為明顯,或暗示資金向藍籌權重股抱團。
綜合來看,短線市場偏好重回價值防御,A股開始展現更強韌性。而港股由于行情走勢更具彈性,調整壓力也明顯更多。
此外,據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3日表示,他計劃最早于周五(4日)向貿易伙伴發送信函,告知后者將面臨的關稅稅率。相關宏觀風險的升溫預期也可能影響市場的風險偏好。
實際上,自5月以來外部環境擾動收斂為港股帶來一定緩沖,借助流動性支撐,港股才從22000點一線緩步推升至24000點關口。因此,目前恒指在關鍵壓力位作震蕩整理,作出更明確的方向性選擇或仍需更多不確定因素落地。
國元香港認為,為了應對關稅影響,下半年在經濟動能減弱時仍可能會有相關政策出臺。政策預期仍能支撐港股估值,預計港股中長期內保持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