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熊導讀:一個零部件,該3D打印還是該傳統制造?用軟件來做出決策。這聽起來和美好,但做這個功能的軟件公司在做了9年之后,申請破產了。
2025年7月3日,南極熊獲悉,以色列初創企業Castor向特拉維夫地區法院申請強制清算。公司目前負債約860萬新謝克爾(約合1773萬人民幣),同時面臨行業增長動力下降的困境。
Castor成立于2017年,專注開發決策支持軟件,幫助制造商判斷特定零部件是采用增材制造(AM)還是傳統生產方法更為合適。此款軟件能分析CAD文件,識別適合3D打印的幾何結構,并提供成本和交付周期比較。Castor的軟件工具旨在簡化大型工業公司采用增材制造的復雜決策過程。
核心技術與客戶基礎
Castor的核心價值在于幫助制造商更早將增材制造融入設計和工程工作流程。其軟件能一次處理數千個零部件,推薦設計修改方案以提升可打印性、降低成本或節省時間,西門子能源、史丹利百得和贏創等公司都是其客戶。
公司在鼎盛時期擁有約30名員工,定位為連接傳統制造和數字制造的關鍵角色。然而,與增材制造領域的許多初創企業一樣,Castor面臨宏觀經濟狀況變化和客戶優先事項轉變帶來的挑戰。
融資歷史與戰略合作
Castor獲得了多家行業企業的投資支持:
●2021年,施樂公司領投3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參與方包括贏創風險投資、TAU Ventures、Spring Ventures和私人投資者Jeremy Coller;
●2023年,日本化工企業旭化成宣布與Castor達成戰略合作,將其軟件整合到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工作流程中。Castor總共通過四輪融資籌集了約590萬美元。
市場低迷導致經營困難
在法院文件中,公司指出美國3D打印市場從2023年初開始走向低迷,上市公司減少研發投入并削減增材制造預算,這according to Castor的說法,對整個供應鏈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由于軟件需求減少和融資機會減少,Castor無法維持運營。
南極熊點評
Castor的倒閉對整個3D打印軟件行業是個不小的打擊。當前制造商正越來越需要決策支持工具來簡化生產流程、控制風險,但Castor卻在這時候倒下了。這一事件也反映出3D打印行業的不穩定性,尤其對那些依賴大企業采用和風投資金的創業公司來說,生存環境更加嚴峻。
與此同時,在中國,3D打印已經開始規模化生產應用,產業鏈也足夠豐富,下游需求出現各種細分,對軟件的要求也越來越細化,但是軟件的研發投入高、周期也長,要產生收益并不容易,特別是在中國。
但是,3D打印相關軟件,又是產業鏈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重要性不言而喻。
Castor的網站目前仍在運行,公司或創始人尚未就下一步計劃發表公開聲明。清算程序的結果將決定剩余資產如何處理,以及這項技術是否可能通過收購獲得第二次生命,南極熊將持續關注
2025年6月,“南極熊 3D 打印” 公眾號發布了一系列引人關注的文章,也大面積出現爆火,真是萬萬沒想到,在 3D 打印領域掀起了討論熱潮。這些文章涵蓋了行業動態、技術進展、應用案例等多個方面,為讀者呈現了 3D 打印行業的豐富圖景。 例如:
5.《》
6.《》
7.《》
8.《》
9.《》
10.《》
11.《》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歡迎去看看,肯定會有所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