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行宇宙社會創新節」,是一個關心公共議題、有善意又有創造力的青年人和組織的聚會,關注社會創新、可持續發展與商業向善。自 2016 年由 BottleDream 發起,今年為第五屆,并和「小紅村大會」聯合舉辦。
今年「瓶行宇宙」,關注包容性社會、來去城鄉、人生新提案、世界在流動、接點兒地氣、發明新日常六大議題,邀請 200 多位來自各個領域的社會議題創變者在安吉余村的大自然里“安營扎寨”。在 2 天 1 夜的沉浸式體驗里,通過對話、放映、展覽、工作坊、讀書會、肢體互動等體驗,近 1400 位關注社會議題的參與者共同探索用創造力回應社會與環境問題的新方式。
Hey 朋友們,一個月前的這周五,或許你正在收拾行李,準備啟程前往 2025 年的「瓶行宇宙社會創新節」。
轉眼 20 多天過去,不知道那天和大家一起在大自然里旋轉、歡笑的你,此刻正在日常生活里做著什么?
我們發現,今年「瓶行宇宙」的延續期似乎尤為之長,許多自發的討論、聯結、分享依舊持續在發生著。所以我們也選擇了先等一等、停一停,和大家共同感受這一場相聚后的余波。
而現在,我們也已在駐地安吉 32 天后回到了上海,重回了我們的“日常”中。
此刻,正在 basecamp 的陽光下,準備和你分享關于今年「瓶行宇宙」的記錄。
2 天發生了什么?
先一起鉆入視頻隧道,回到現場吧
正如視頻后半段描述的,今年是「瓶行宇宙」的第五屆。和前四屆比,無論是從國外案例轉向本土實踐;還是從室內展廳搬到大自然,都是它的一些新生長。
此外,今年還有什么不一樣?
我們搜羅了這 40 個在今年新生的小故事,它們構成了 8 個「最」新的「瓶行宇宙」。
或許你在活動前就已經看到我們反復 Push 大家:今年,行動最重要!
到了現場...那可就更 Push了!
比如,你可能會發現,今年「Camp」是「瓶行宇宙」的核心構成單位。比起“你是哪位嘉賓”,我們更想放大“你正實踐著什么樣的公共行動”。
今年的一個新設計是,
我們鼓勵每個組織將自己的行動
無論是“大好成果”或是“失敗證據”,
布置成帳篷里的小展。
Camp 內的許多體驗
也圍繞“如何行動起來”展開。
「男性現代化」的斗斗發起“男性如何學習性別平等 · 從眼里有活開始”工作坊,把“隱形的家務”擺到臺前,和大家共同探討如何實現性別平等的家務分工。
對“打卡式生活”有所質疑的「迷走神經」行動小組則分享了一套 ta 們探索出的“小眾點評”構建工具,鼓勵每個人書寫以“你”為本位的探索“野史”。
今年的 12 場 「瓶行對話」,也在“行動第一位”的價值倡導下徹底轉型。
沒有單人分享,
只有以“推動下一步行動”為目標的
不同領域創變者交叉探討。
從科技、社區、氣候,到性別、鄉村、自然等議題,這里不只有實踐案例的分享,大家更是將過往曾遇上的難題、阻礙大方地拋出來,將那些自己也曾百思不得其解的話題擺上臺面。
而在所謂的“官方對話場次”之外,今年也是我們第一次開設「自由談」。
把你想探討的議題掛在大樹下,
標上開談時間,等待對談伙伴加入,
所有人都將是一場新對話的發起者。
我們也和「猛瑪」一起鼓勵大家,
進入現場,記錄“好聲音”。
許多伙伴從「大會發聲站」領取麥克風,帶著自己的提問走進人群,記錄現場大家正在迸發的靈感或是對某一議題的反思。
現場之外,我們也希望行動可以延續。
因此,在大草坪最中心的 C 位區,
我們搭了一面
「好工作·找伙伴·好想法」供需匹配墻。
共益企業(B Corp)、小紅村、創新團隊在這掛上了“新鮮出爐”的招聘信息;社會創新組織和鄉村們結合實踐卡點提出了希望廣征靈感的真問題;也有年輕人寫下自己正在尋找的志同道合好伙伴。
這些,都是大家在活動后立刻就能做點什么的“最小切入口”。
*共益企業是一種新的商業形態,不以追求財務盈利為唯一目標,而是將股東之外的更多利益相關方——員工、社區、客戶以及環境,納入企業經營必須考量的范疇,主動承擔環境和社會的責任,旨在成為對世界有益的企業。
一個月過去了,不知道你是否已跟著現場拾獲的行動線索往前走了幾步呢?
在瓶行宇宙,行動很重要;而會玩,也很重要。今年,一起好好玩,繼續升級!
畢竟要 do good have fun!
7 號一早,只要你已踏入現場,“玩”就開始了。
我們在現場埋了十幾個錦囊,
你有找到嗎?
它們都是一些關于如何開啟在地探索、如何與現場伙伴們交互的小提示。
開幕一刻
我們吹起安吉本地的竹哨。
聽說本地人會用三短一長的調子召喚散養的安吉土雞,而在「瓶行宇宙」,吹響你就來了!
今年的「Camp」也尤其愛玩,
比如,大家愛打開身體玩。
Wanyuan 把 Swing Dance 的舞廳搬到草地上,在雨水中帶領大家盡情舞動。
活動前 Wanyuan 曾和我們分享,Swing Dance 的誕生就伴隨著世界的流動與融合,它包容了美國黑人歷史以及他們文化根源、歐美白人的文化元素,也有一些少數族裔和源自生活與自然的元素。
在「瓶行宇宙」,在村里,過去互不相識的我們也在音樂響起那一刻,彼此連接,擁抱世界,擁抱快樂。
特特也同樣帶來了一場與「融合」有關的肢體體驗,殘健伙伴通過即興游戲在舞動中打破偏見、觸摸差異。
還可以再打開一些——把鞋子也脫了吧!
剛對游牧民族的古老搟氈技術進行一年田野調研的「從牧群而來」團隊把“毛氈”這一結合了傳統的在地文化、國際技術與區域材料的物件帶到現場,并邀請大家一起用腳「搟氈」。
今年各式各樣的「角色扮演」也很豐富,
大家也在「另一種人生」里玩。
「木蘭花開社工服務中心」帶來了一套基層流動女性出生身份卡,參與者在 70 分鐘內體驗她們的真實生命歷程,生成對流動女性這一社會群體的認識和思考。
來自瀘沽湖邊的「摩梭人博物館」則邀請大家進入以摩梭族母系家庭文化為背景的劇本殺游戲,由此體驗摩梭家庭中的親情、沖突與文化認同的多重張力。
除此之外,當你發揮創造力,
還有無數種玩起來的方法。
「游樂能」團隊為「瓶行宇宙」設計定制了兩個游樂發電設施,讓參與者可以通過玩耍為自己的手機或相機充電。
下雨天,「美好的書x白日夢想家」團隊將原先的戶外「瓶行對話」會場搬到了公交車上。
而到了閉幕式,
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個滑梯!
去年,我們邀請所有人一起登上社會創新的大舞臺 。今年,在“鼓勵行動”的價值下,我們歡迎所有人和找到的“行動搭子”一起滑下去,或是自己鼓起勇氣往前沖。
今年「瓶行宇宙」還有一個特別不一樣的新嘗試——和由小紅書公益發起的「小紅村大會」聯合舉辦。
在我們看來,鄉村是一片實踐社會創新的廣袤土壤,社會議題的起點正在這些真實的土地上。
50+ 小紅村的主理人和鄉村工匠們
帶著村里最有特色的內容來到現場。
其中:
最南的村子來自廣東珠海
最北的村子來自河南焦作
最西的村子來自新疆喀什
最東的村子來自浙江臺州
一些伙伴或是第一次聽說「社會創新」,但「瓶行宇宙」本就不屬于某一個圈層,它屬于每一個關心社會改變,無論是否將自己定義為“在做社會創新”的人。
第二日下午,現場還有一場「村招大會」,招人、招商,這里都可以大聲開麥。
今年的「天南海北」,也同樣體現在由柴米多發起的農夫市集上。農夫市集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生長,不僅繼續把一群對食材和食物用心的新農人、手工匠人、料理人帶到「瓶行宇宙」,并且:
整個農夫市集也是一場
匯集 20+ 攤主的“生態友善”共創展。
最南,你可以喝到廣州中山
綠手指有機農場的粉紅番石榴鮮果汁
最北,你可以吃到北京飛鳥與鳴蟲農場的
手作新鮮花生醬
最西,你可以吃到四川成都丑美阿柑的
生態耙耙柑果干
最東,你可以吃到來自上海橫沙島
弟弟兜兜農場的番茄
農場們也結合自己的生態實踐,圍繞“種子種子”、“土生萬物”、“循環可持續”、“物種多樣性”,策展了一首大地之詩。
第四個“最”,來自參與者和我們的分享。幾位伙伴都和我們說:參加今年「瓶行宇宙」,好像重新回到了學校。
或許是吧!
比如新開設的「涼亭讀書會」板塊
就是一個共讀、共學的議題課堂。
我們邀請了幾位關注現實問題、具備公共關懷的學者?到?外,在涼亭之間,與大家?起閱讀和對話。在這里,大家會先收到“閱讀材料”,然后可以默默閱讀,進而會一起進行共讀分析與提問。
之所以選擇“涼亭”作為空間象征,正因它是開放、平等、可坐可聊的場域,我們希望打破學術與?常的界限,讓知識更貼地??。
而另一個新模塊「社創電影院」,
有朋友將其比喻為
學生時代參與的電影社、電影節。
在日落后的雨夜,我們一起聽那些以影像重新記錄、書寫社會現實的創作者分享 ta 們的創作及其背后的故事,了解ta 們如何深入邊緣、縫隙與日常的盲區,關注被忽略的處境。
日落后,晚風小聚開始。
小紅村的村民們唱著歌走上舞臺,
像不像軍訓結束時的那個夜晚。
在各個角落,許多自然生發的
討論、分享也陸續出現了。
就像在學校時我們在晚飯后
聚在飯堂里、廣場上那樣。
對了,今年的 Camper,
似乎也特別熱心于「開補習班」。
專注于有效公益倡導的「益盒」帶來了一場「智慧好人培訓班」,和大家一起深入看看究竟怎樣的公益項目才是有效的。因為,“只憑直覺,我們很難知道什么有用、什么沒用”。
「南風窗·調研中國」則通過一場模擬調研實驗,邀請大家進入真實的社會調研情境,結合系列調研工具將抽象問題轉化為可操作的調研動線。
這也有一些“叛逆版”的課堂。「熱愛社創的設計與人類學朋友們」和大家一起發起對傳統項目資助申請書的質疑,并重新設計拋開形式與黑話的公益與社會創新項目資助申請書。
如果這真的是一所「學校」,
我們也想邀請媽媽、爸爸一起入學。
去年曾有朋友在現場和我們分享:“如果我的媽媽也可以知道年輕人向往的是怎樣一個社會就好了。”
于是,今年我們第一次啟動了「媽媽爸爸邀請函申請機制」,參與者可以通過發郵件申請邀請媽媽或者爸爸中的 1 人來到現場,門票由我們買單!并且將為申請者設計邀請函。
今年或許大家是還有一些害羞,一共有 5 位參與者發出申請并獲得了名額,5 位被邀請人都是媽媽。
活動后,我們帶著好奇,詢問了大家帶媽媽來「瓶行宇宙」的體驗,這里是其中 2 位伙伴的分享節選。
最后,如果這真的是一所「學校」,
我們也希望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持到
有需要且對社會創新充滿熱情的學生。
除繼續開設學生特惠票外,今年也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在學生公益資助上往前邁出一小步。
我們通過「上海市浦東新區禾平公益促進中心」以及「小紅書公益」,了解到 5 位適合支持的伙伴 。通過承擔大家的往返交通、住宿、門票、餐食,以及為部分學生提供 2 日零花錢,我們希望讓 ta 們能毫無顧慮地走入社會創新大課堂。
結束后,我們還收到了小朋友寫給我們的信!謝謝你們。
今年,動物朋友在現場也依舊玩得很歡!
一場發生在戶外的活動,
四處都有小狗撒歡的身影
兩條尾巴繼續帶來了
更豐富的領養信息
參與者們還共同進行了一場貓狗營救
并已經為牠們找到了主人!
參與者 Hananh 在村里撿到了一只小狗,并立刻去醫院做了體檢打了疫苗。
在各個「瓶行宇宙」參與群發布了領養信息后,小狗被 camper 袋子領養走啦。袋子給它起名“鰓鰓”,因為——
1 是在余村(魚村)發現的;
2 鰓=思考的魚,代表多物種之間平等共存,各有各的智慧與情感形式,沒有能力高低之分;
3 鰓作為呼吸的器官,很細微生動 ,用英文念法 sai sai 也很順口。
祝鰓鰓快樂長大!
還有一只貓咪在暴雨來臨前被參與者撿到。聽說撿到的時候貓咪狀態特別差,但大家已經合力想辦法給貓咪做了臨時小窩和找了貓糧,最后也被一位「瓶行宇宙」志愿者領養走了!
在第二日清早的暴雨中,
有一群人繼續踏上觀鳥之路。
老朋友「小宇宙自然藝術」在活動前一個多月就來余村踩點啦。活動當天,盡管下雨也有小鳥出沒,而且還是一家三口。參與者和我們分享說,“看到雨一小就有小鳥家庭出來覓食了,雨水如果大了會再躲回去。”
大家還在這個清晨一起聽了關于“勇士小鳥 · 黑鳶5號”的故事。
而到了夜晚,
不可錯過的則是蟲出沒。
「口袋博物家」邀請大家一起探訪「瓶行宇宙」上的蛛絲蟲跡。看看在那些我們未曾有留意的角落,會生活著怎樣的一群兄弟姐妹、老友伙伴。
說到動物,今年還有一個不能少——龍。
第一條龍,
由安吉本地聾人舞者創作。
在開幕式上,17 位來自「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的伙伴帶來了本地演出「竹葉龍舞」。
演出后,ta 們還在與關注殘健融合的社群「此時舞身」共同開設了一場殘健伙伴共學體驗的工作坊。
第二條龍,
由雨中所有參與者一起創作。
在「相宜紹庭藝術行動」的組織下,參與者可以去到工具屋裝飾自己帶來的小傘。
而在閉幕式上,所有人都可以帶上自己的傘自由加入到這條龍中。
參與者豚仔在活動后分享說:
今年,我們在活動籌備前也立下了一定要更認真踐行可持續的大計。在這場因對社會、環境問題的共同關注而集結在一起的大聚會里,土地、地球,也是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結束后復盤回看,我們知道今年依舊做的不夠,但我們還是想記錄下已有的嘗試,作為今年的小坐標,并在明年更往前多邁幾步。
今年,搭建上遵循「本地優先」原則,
搭建爭取場地無痕。
搭建優先使用本地生態材料,如竹子;也優先使用可循環的材料,如布、倉板。
因此,這一次的搭建也基本由本地師傅完成,這是 ta 們完工后的大合照!
設立「廢物再就業中心」:
提供廢紙板、竹、布、瓶
等邊角料與工具。
所有人都可以來創作使用,現場發現「還能救」的廢物,可帶來投遞。
廢竹再造。
我們回收了安吉本地竹廠@浙江峰暉竹木的廢料,用于創作活動物料,如門牌、告示牌、展示架等。
可回收:
設置「垃圾分類回收點」。
活動后愛回收回收全場投遞廢料再造,參與者可得由玉米淀粉制成的「可降解垃圾袋」,鼓勵大家多“袋”走一點。
自帶杯:
鼓勵自帶杯,減少一次性使用
周邊咖啡館加入合作,自帶杯可享優惠。
現場還提供「芳草茶」直飲水,老朋友義遠有機農場專門搬了盆栽過來制作。
在地共創:
和本地匠人、工廠
合作制作竹編周邊和伴手禮
因此,如果沒有杯子,這里也有「瓶行宇宙」專屬竹杯可購買。
我們在竹場拍攝的照片
洗手間:
使用可持續產品
并提供更多友好設施。
在洗手間,我們提供了檸檬草洗手液、酵素手工皂、竹紙巾、互助月經盒,并且給場地廁所增設竹制皂托、卷紙軸、插花裝飾。
騎行友好:
鼓勵參與者騎車抵達,
并享有超級驚喜!
當天,共有 5 位朋友騎車從上海、杭州等地抵達!
Ta 們都沖過了我們準備的終點帶,獲得手作花束、低碳出行感謝卡,并可以將自行車停在專門設立的「自行車停車點」上。這里也提供維修、打氣服務!
這里還設置了一面紀念墻,鼓勵大家留下騎行數據,我們也會每年記錄和展示。
「禾然有機」還將為每位騎行抵達者,在寧夏毛烏素沙地種下 10 棵樹。
此外,前面提到的「游樂能」為大家提供的能源補給裝置、「相宜紹庭藝術行動」發起的廢料改造雨傘共創,也是今年可持續探索中的一部分。
對于今年可持續上做得不足的部分,
我們也進行了一些記錄:
計劃回收的搭建布料有部分被他人收走,未能回收;
垃圾分類處引導仍不夠明確;
可降解塑料袋本意是想讓大家多帶走一些垃圾,但實際用于撿垃圾的使用度較低;
雨天負荷大,零碳樓廁所紙巾、衛生巾未能及時補充,造成基礎供應未跟上。
讓「瓶行宇宙」好好可持續的路我們會慢慢走,明年繼續學習探索!
看到這里,你或許會感嘆:今年「瓶行宇宙」,有好多好多切面。
是的,今年這里有 60 多個中國社會創新組織、200 多位創變者駐扎于此,帶來了 100 多個可供深度體驗的活動。
每一位走入「瓶行宇宙」的參與者,解鎖的大概都是獨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劇本。沿著不同的議題興趣、不同的關切、不同的行動計劃,進入的正是不同的「平行宇宙」。
而當這場「社會創新節」辦到第五屆,我們慢慢也意識到,它或許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進入一個
「社會創新」帶來的不止有感動,
而是許多組織,在許多議題下,
持續進步、踏實生長的階段。
今年活動后,許多 Camper 都詳細記錄了自己所在組織在現場帶來了什么、與大家交流了什么、自己收獲了什么。我們也津津有味地翻完了一篇又一篇——原來,在這兩天里的一個個角落,有這么多深入的交互發生著。
有行動者細細分享了過去幾年嘗試了哪些探索;也有人帶著自己的問題來,并在現場收集靈感;也有伙伴直接在現場對自己的組織進行復盤。
而這一切都被大家用鮮活的文字記錄了下來,成為了此刻、社會創新路上一個個行走的坐標。
更多 Camper 記錄可在文末查看
也進入了一個,
「社會創新」與每個人都相關,
我們共同掀起社創漣漪的階段。
Camper 之外,今年的參與者們也有超強生命力!
活動后,在上海、在香港、在成都、在北京,一些參與者們自行發起了「瓶行小宇宙」分享會、復盤會、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分享會,把社會創新靈感帶到不同地方。
大家也約著聊播客、錄視頻、寫長文,記錄、講述這兩天一夜的體會。我們也收集了一些放在文末。
那一句我們持續相信的話,在今年大家的身上有了最直接的印證:社會創新不止是“機構的事”,它可以和你、我,和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
在 Dweller 的 after party(圖源路苒)
而 BottleDream、瓶行宇宙,
也走到了一個
正在迎接新一輪蛻變的階段。
今年「瓶行宇宙」,我們共同經歷了 2 天的大雨。
很感謝許多參與者們依舊對我們給予了包容和支持,但我們深知在對于大雨的現場應對上,今年有著許多不完備和不成熟。
在今年回收的反饋問卷中,我們也聽到了特別多伙伴們非常真摯而深入的建議,甚至有幾位朋友寫了上千字的思考分享給我們,想和我們共同討論如何可以讓「瓶行宇宙」更好。
我們超級感恩有這么多人共同在意著、牽掛著這一場社會創新節,特別是在它不那么完美的時刻。
那——不如我們來辦一場「瓶行雨宙 · 搞砸之夜」吧!
「搞砸之夜」發給參與者的邀請函
「搞砸之夜」,Fuckup Night,是我們早期曾報道過的一種最初由創業團隊把“失敗”擺上臺面大聊特聊的形式,也是今年瓶行宇宙上「Impact Hub Shanghai」帶來了的體驗之一。
走到第五屆的「瓶行宇宙」,怎么可能沒有一些“搞砸之處”!在它的第五年,特別需要一些停下來,跳脫 BottleDream 的視角,好好吸收所有想要推動社會創新的伙伴們具有多元視角的思考。
于是,在活動結束后的下一個周五晚,在我們的線下空間 basecamp,十幾位填寫了反饋表單的參與者、幾位 camper、6 位聯結于 camper - 參與者-BD 工作人員之間的小天使志愿者、還有十幾位 BDer 共同開啟了這一場「搞砸之夜」。
共同的復盤從 7 點半延續到 11 點半,我們從雨天應對聊到現場運營,再聊到不同人對一場社會創新節的期待。4 個多小時,現場所有人一句接一句,幾乎沒有停下的任何 1 秒,而大家也越剖析越深入,共同出謀劃策、共同暢想了未來好多好多年的「瓶行宇宙」,應該如何進一步顛覆、進一步打開想象。
那天晚上,我們感受到大概這才是「2025 瓶行宇宙」真正的閉幕式。
它直面真實、它樂于反思、它不斷創新、它充滿溫度、它屬于所有人。
最后,既然聊到了“未來的瓶行宇宙”,也把開幕式上阿菜的一段分享放在這里吧:
明年見!
2026 年瓶行宇宙合作意向已開始收集,歡迎大家填寫:
地方政府/文旅
關心社會創新的組織
關心公共議題、可持續發展的品牌
媒體、傳播平臺
也歡迎你在評論區告訴我們你最喜歡哪個新故事!或是分享你的瓶行小故事。
2025「瓶行宇宙」
部分 Camper &
參與者&志愿者的深度記錄
復盤「瓶行宇宙」:把感興趣的東西榨出汁來!(播客)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5a94ea4abe6e29cbca0e27
漫談、好奇與重啟:我們和朋友的社會創新節!(播客)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556dcc4abe6e29cb2cb2d2
BottleDream 是一個推動年輕人關注社會與環境議題的文化品牌,是一家共益企業(B CORP)。
我們擅長聯結不同文化圈層的品牌、合作伙伴與年輕受眾,通過多媒介、跨圈層的內容生產和文化表達,激發年輕人的公共意識和公共行動,以此共建一個更可持續更包容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