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端純電SUV市場,正在上演一場自主革命。
以往在這個市場,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是銷量榜單上的常青樹,每次銷量榜單公布,Model Y的名字總在榜首熠熠生輝,高端純電市場的格局仿佛被塑造得清晰而凝固,在許多消費者心中,Model Y似乎成了唯一值得仰望的山峰,其他品牌只能在其陰影下艱難呼吸。
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中國汽車市場從來都不缺乏真正的新銳力量,攪局者與顛覆者總是蓄勢待發,在關鍵市場讓消費者驚嘆。
就在2025年6月,小米YU7正式發布,小米再次在汽車市場展現出了非凡的熱度,創下了28小時鎖單240000輛的成績。
就在幾天后的7月3日,小鵬G7正式上市,2250TOPS的算力、19.58萬元-22.58萬元的價格再度引爆了市場。
在小鵬、小米發力之后,消費者突然覺得,Model Y這條攪動市場鯰魚似乎也沒那么可怕了?
那么對于想選擇自主高端純電SUV的消費者們而言,小鵬G7和小米YU7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今天我們就來實際對比一下,在對比之后筆者發現,這不僅是產品力參數上的比拼,更是一場關于中國智造崛起之路的戰略預演。
小鵬G7 VS 小米YU7
誰更適合你?
首先,從大多數純電SUV用戶的需求點出發。對于用戶而言,價格、續航、大小、是否能裝等都是十分看重的因素。
小鵬G7的價格為19.58萬元-22.58萬元,車長4892mm,軸距達2890mm,前備箱容積達42L,后備箱容積達819L,二排放倒后可擴展至2277L,其中19.58萬元的版本,CLTC續航里程為602km,足以滿足我們的通勤需求,而對于喜歡超長續航的用戶,小鵬G7還有價格更高的702km續航版本可選。
再看小米YU7,價格為25.35萬元-32.99萬元,車長4999mm,軸距達3000mm,前備箱容積為141L,后備箱容積為678L,CLTC續航里程方面,25.35萬元的入門版YU7,續航里程為835km,Pro版本的續航里程為770km,Max版本的續航里程為760km。
與小鵬G7相反,小鵬G7是以入門版車型為準,續航逐漸變高,小米YU7則是以入門版為準,續航逐漸降低。
至此,兩款車的邏輯已經十分明確。小鵬G7標配與高配的區別是加在了續航里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方面,性能方面差異較小,三個配置均為單電機后驅。
而小米YU7則不同,25.35萬元的入門版本為單電機后驅,Pro與Max版本則是采用前后雙電機配置,價格越高,功率、馬力、扭矩越大,零百加速也就越強,續航里程則有所下降,而在智能駕駛輔助與座艙方面,小米YU7的三款配置基本相同,僅在座艙方面有揚聲器數量等細微差別。
然后再看看差異較大的智能駕駛輔助方面,小米YU7搭載的是NVIDIA DRIVE AGX Thor?芯片,算力達700TOPS,并且全系標配激光雷達,端到端輔助駕駛、高速領航輔助、城市領航輔助、尋位泊車輔助等功能雖然標價,但是2025年下定享終身免費使用權,相當于免費送。
小鵬G7方面,602長續航版本與702超長續航Max版本,采用的依舊是主流配置,也就是兩顆NVIDIA DRIVE Orin超級計算平臺,而702 超長續航 Ultra版本則是搭載了兩顆圖靈AI芯片,再加上一顆用于座艙上的圖靈AI芯片,其整車有效算力達2250TOPS,是絕對的全球第一,AI代駕、城市智能輔助、高速智能輔助等功能也是全系標配。
通過以上的對比,兩款車的優勢就已經十分明顯了,小米YU7尺寸更大、軸距更長,在后驅版本的情況下,續航更強,并且還增加了側重于性能的四驅版本。無論是對于家庭用戶,還是對于喜歡性能的用戶,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價格門檻也更高。
而小鵬G7的價格更便宜,頂配的702 超長續航 Ultra版本也低于小米YU7的入門價格,并且更看重與家用,如果對智駕輔助算力有額外要求的用戶,也可以選擇2250TOPS算力的Ultra版本。
在續航與補能方面,兩款車都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且補能也十分迅速,小鵬G7搭載5C超充AI電池,直流快充10%-80%僅需12分鐘,百公里綜合電耗官標最低12.9kWh/100km,小米YU快充10%-80%則需要21分鐘,頂配版本與小鵬G7相同,同為12分鐘。
所以,在綜合尺寸、空間、續航、性能、智能化,以及兜里的錢之后,如果是你,你更鐘情于小鵬G7?還是更鐘情于小米YU7呢?歡迎把結論打在評論區。
市場格局已松動
Model Y不再是唯一正確選擇
無論你是選擇小鵬G7,還是選擇小米YU7,其實都是正確的答案,畢竟每個人需求不同,買車還是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但無論如何,小米YU7與小鵬G7的入場,都最直接的沖擊在了終端市場,小米YU7龐大的鎖單量奇跡,以及小鵬G7創下的非凡熱度,都預示著被特斯拉Model Y所壟斷的這一細分市場格局已經開始松動。
不得不承認,特斯拉Model Y作為電動化先驅者,的確是不錯的產品,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自主純電SUV發布,特斯拉Model Y的壟斷性好像也沒那么強了。
簡單來說就是,盡管Model Y是不錯的產品,但它已經不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當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認真比較小米的生態、小鵬的智駕與特斯拉的品牌和效率時,消費者更多的是為自主品牌的進步速度所驚嘆。
這不僅是小鵬汽車與小米汽車的進步,更是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進步,作為后來者,不斷挑戰特斯拉這一電動先驅,最終在一次又一次較量中,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悄悄走向了更高、更大的舞臺。
就像熱賣的小米YU7和小鵬G7對特斯拉Model Y壟斷格局的沖擊,它絕非偶然的漣漪,而是中國制造業向價值鏈頂端發起沖鋒時必然掀起的巨浪。
當方向盤上的LOGO不再是唯一的身份標簽,當科技的力量讓尖端體驗觸手可及,當中國智慧開始重新定義汽車的形態與價值,我們迎來的,將不僅是一個細分市場的重塑,更是一場關于人類出行與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
屬于中國自主電動車的黃金時代,正呼嘯而來!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