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六月,悄然已到盛夏,熱風里裹著青草香,蟬聲在房檐下響個不停。和“惡月”五月的灶煙氣、藥草味不同,六月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場難得的喘息,是夏日真正成熟起來的標志。六月初一“半年節”轉眼已遠,六月六“天貺節”、“姑姑節”剛過,日子如同溪流,一拐彎,就到了六月十一。
翻開日歷,農歷六月十一赫然標著:井泉水神圣誕。早先民間說法,水是生命的源頭,是天地間清氣的凝結。正因如此,古人對水懷有極大的敬畏和感恩。在“靠天吃飯”的年代,水井是寨子的命脈,斷了水,生活就難以為繼。民間便在每年這天祭拜“井泉水神”,祈愿井水不斷,來年吉祥。
南宋許棐《責井文》中記載,井龍王被人格化成一位童子,模樣生動可愛。在苦旱之年,他忍辱負重守著一口口井,不眠不休供人們舀水。民間還流傳,每年六月十一“井龍王要回龍宮述職”,所以得擺香案供品請他吃頓好的,感謝一年辛勞。
有些地方,井臺邊會供上用黑芝麻、米糕、時令瓜果、糯米團做的小點心,寓意“甜水不斷”。像“轆轤金井梧桐夜,柳影搖風滿院香”這樣的詩句,都在描摹井邊夏夜的清涼與安寧。
除了祭井神,六月十一還有個說法叫“祭水求雨”。農耕社會到了盛夏,雨水最為珍貴,五谷是否收成,往往全憑風雨。每逢這天,南方不少村莊的婦女會帶著孩子到井邊燒香、敲鑼打鼓,祈求風調雨順。久旱不雨時,甚至組織祈雨儀式,點蠟燭、撒花米、誦古歌,場面虔誠又溫情。
還有一點鮮為人知:有些北方村莊,這天還會給土井“洗井”,一家一戶輪班打水,讓水流新鮮透亮,說是“喚活井脈”,實則也是趁著盛夏檢修井道的小智慧。
六月十一的傳統食物——順時而食,寓意長安
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道,總體現在一餐一飯里。井神誕這天,講究吃素、清淡、帶點苦味的食物。
青菜豆腐:老話說“青菜豆腐保平安”,六月天氣愈發炎熱,青菜豆腐最消暑利口。豆腐切塊、青菜洗凈,起鍋熱油,蔥段熗鍋,豆腐下入,加青菜,旺火爆炒,少許淡鹽,一勺清水,收汁出鍋。一碗下肚,清爽宜人。
苦瓜炒蛋:六月正當苦瓜上市,不苦不夏天。苦瓜開花,宛如青翠玉帶,傳說井神最愛這道菜,因“吃苦得福氣”。洗凈切片,鹽腌十分鐘,雞蛋打勻,先炒苦瓜至翠綠,倒入蛋液,快火翻炒兩三下即可。一口下去,透著清香的苦味,讓人覺得“苦盡甘來”。
綠豆百合湯:自古夏季解暑離不開綠豆。老一輩說“六月喝綠豆,百毒不侵(取吉祥話)”。綠豆、百合沖洗干凈,加水慢燉,煮至酥軟即可。湯清醇微甜,一碗下肚,汗意都消了大半。
時令瓜果:六月的西瓜甜頭正足,哈密瓜、甜瓜、黃瓜也開始大量上市。切盤水果,涼意沁心,井水冰鎮——那才叫一個透心涼。
此外,有的地方講究這天不大魚大肉,主打家常素食。寺院習慣煮些素面、素餃,寓意“素心凈水,長長久久”。
廚房里的小秘訣:苦瓜炒蛋建議用中火快炒不宜久燉,這樣苦瓜不發黑,口感又脆又新鮮。青菜豆腐要最后放鹽,味道更清甜。
三件“宜做”的大事,守一份安穩順遂
六月十一的老習俗,歸結起來,是三個人人口中念叨的“宜做大事”。
一、祭井神,求水源不斷
天剛亮,村里人便會在井口或水龍頭邊擺上糖果、瓜果、小點心,點香燭、叩首祈愿。老人說“井水如命脈,念井神佑家人”。哪怕城市里沒有井,也可以象征性地端一碗清水,告慰先人飲水思源的道理。
二、開溝挖渠,順利引水入田
農村老例,六月十一是開溝挖渠的好日子。寓意“水到渠成,順風順水”。家家戶戶把巷道的水溝疏通一遍,防止暴雨積水,也是守護家園的小方法。其實這也是農村老人的生活智慧——順應時節,把家里的屋檐溝、下水道清理清理,是給盛夏一個安心的開始。
三、素食吃苦,清凈身心、感恩苦楚
農歷六月,濕熱當頭,這天飯桌以素食主打。苦味蔬菜成了家里的“明星菜”。不是矯情,而是一種借吃“苦”來體會“甘”的寓意。老人們常說“井龍王知民疾苦,自然降甘雨”,也是提醒后輩珍惜現世的安寧。
避開的三件“小事”,藏著大智慧
一、避臟水入井,忌在井口大聲喧嘩
無論洗菜、洗衣服、潑臟水,這天絕不許靠近井口。老話說“井凈人安,水清好運來”。有的孩子調皮搗蛋,都會被大人呵斥一通。其實這背后隱含著保護飲水衛生的科學意義。
二、忌浪費水,少開水龍頭
井水來之不易,浪費會折損福氣。據說這天用水需悠著點,做完飯立刻關龍頭,也是培養惜福好習慣。現代家庭雖用自來水,但用水依然莫浪費。
三、避葷腥雜食,忌大魚大肉
這天被看作“清凈日”,吃得素淡是為了讓家里帶點清氣。老人說“雞魚肉味擾井神”,其實也順應了夏日飲食少油膩的健康邏輯。天熱吃清淡,既心安又身體輕快。
村里有個關于井神的小故事。相傳每到六月十一,井神從水底鉆出來,蹲在井臺邊洗腳,看看誰家祭品最用心。誰家供品糖多、瓜果鮮,井神便會在水底多留一股清泉一年。有一回,鄰家三妮把一塊自制的黃米糕放在井臺,結果家里的井水一年間都特別甜。老人半開玩笑,“井神最愛有心人,日子才會多些吉利。”
類似的風俗故事,在不同地方都有變化——有的說井神像憨厚的水牛,有的說像調皮小娃,都是對水的珍惜和畏懼。
每每到六月十一,鄰里小孩便會撩起褲腿,在井邊打水、玩水,老人曬著太陽,嗑著瓜子,看著家家戶戶的小日子平平安安。“飲水思源,知福惜福”,其實就是對傳統最樸素的傳承。
歲月如井水,時光流轉不息。老傳統總能在不聲不響中,安撫我們焦慮的心。一個簡單的祭井、一次素食清口、一次水管的清理,看似平常卻為家人添了一份穩穩的安心。正如夏夜井邊微風拂面,知了叫聲,平靜、淳樸,卻最動人心。
傳統的意義,也許就在這些日日夜夜的細節里。它們是流傳千年的叮嚀,是家中長輩口中的金句——“今年多惜一尺水,明年好運跟你回。”在這樣的日子里,不妨拉著孩子、伴侶,一起守一份清涼的傳統,也許,你會在家常素食的香氣和清澈的水聲里,悄然發現生活最樸素、最美好的溫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