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號小暑到,緊跟著三伏天就要拉開架勢。老輩人講“小暑在中,熱得中庸”,今年農歷六月十二入小暑,不偏頭不偏尾。
可今年三伏天有點怪:7月20號入伏,8月19號就收尾,總共30天,20年才遇一回短伏。
都說“公伏熱死牛,母伏雨溜溜”,入伏當天農歷五月初六,雙數屬陰,趕上“母伏”了。母伏天雨水多是好事,可就怕“晝夜連熱模式”來搗亂——夜間低溫28℃往上,莊稼白天曬、夜里蒸,跟擱蒸籠里似的。
先說短伏的喜:高溫天少了10天,玉米抽雄、大豆結莢能躲躲極端烤曬。再說母伏的憂:雨多容易澇,菜園子、花生地得提前挖排水溝,別讓根子泡爛了。
最愁人的是“夜烤”:番茄、辣椒掛果期遇上晝夜高溫,容易落果,得趕緊搭遮陽網,早晚澆點井水降降溫。山區種烤煙的老鄉注意:伏天短、升溫快,煙葉成熟期可能提前,得盯著葉子轉黃,及時摘烤別誤了火候。
平原種玉米的,趁這幾天沒入伏,趕緊追遍穗肥,短伏天肥效來得快,棒子能結得更瓷實。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的法子還管用:早起天邊發紅,晌午準得曬;傍晚蜻蜓低飛,夜里保準有雨。但咱也得看科學預報:未來10天哪幾天有雨、哪幾天超35℃,手機上的天氣預報提前三天就得瞅。
有人說母伏雨多不用澆水?錯!
連續大晴天時,玉米葉子卷成筒、大豆葉片耷拉,就得趕緊灌“跑馬水”,別等旱蔫了才著急。養殖的鄉親記牢:雞鴨鵝棚要通風,夜里溫度高容易悶出病,水槽里的水每天換三回,加半勺小蘇打防中暑。咱種地的,最怕老天爺“兩頭趕”:白天熱得人頭暈,夜里悶得睡不著,干活就得錯開正午,凌晨三四點露水重時多干會兒。
有老鄉問:短伏天是不是秋老虎更厲害?
這誰說得準?咱能做的就是把地里排水溝修深、把遮陽網扎牢、把肥料備足。
去年鄰村老李頭家辣椒地沒搭遮陽網,趕上夜熱,半畝地落了三成果,今年他早早就把竹竿架好了。眼下正是夏管關鍵期,不管伏天是長是短,咱按老經驗打底、聽科學指導,見招拆招錯不了。您家地里的玉米正拔節、棉花正現蕾,這晝夜熱該咋護?
歡迎在評論區說說您的土辦法。最后啰嗦句緊要的:未來三天趕緊把菜園架子加固,伏天里雷陣雨多,別讓架子倒伏砸了苗。
記牢嘍:田管子里看天氣,汗珠落地見收成,提前準備才是咱莊稼人的穩當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