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號凌晨四點零五分,小暑踩著農歷六月十三的單日子來了。
村里老人常念叨“小暑逢單伏穿棉,小暑逢雙旱到秋”,說的是單雙數里藏著天氣經。前年西藏三伏天一場大雨,山里頭晚上冷到穿棉襖,玉米水稻都受了凍。2009年老家雙日子小暑,旱得玉米桿子打蔫,井水見底,秋糧減產不少。
今年逢單,張大爺說可能雨水多,但去年單日子夏天卻曬得人喘不過氣。氣象站說厄爾尼諾冒頭,今年天氣更愛“耍脾氣”,咱種地的得留個心眼。老話是老祖宗看天看地攢的經驗,雖說不能全信,卻像個貼心的提醒鈴。
小暑過了就是伏天,莊稼正處在“長個子”的關鍵時候。
要是真像老話講的“伏穿棉”,突然降溫可了不得。水稻開花正需要暖乎乎的天,冷風吹過穗子都結不飽滿。玉米桿子遇著低溫也發蔫,結出的棒子粒兒稀稀拉拉。
可要是天公不下雨,旱到秋更是個大麻煩。花生地里的土能裂開縫,大豆葉子卷成小喇叭,全等著水救命。山區種果樹的鄉親注意,坡地存不住水,得提前挖好引水溝。
平原種玉米水稻的,要是雨水多了趕緊清溝排水,別讓莊稼泡在水里。湖區種蓮藕養魚蝦的,留意水位變化,水口堵了及時通,別誤了收成。
李叔說他準備了舊薄膜,要是天涼就給大棚邊加層“衣服”。王大姐打算給地頭打口新井,萬一旱起來,抽水澆地能救急。
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保墑的土辦法,其實藏著大智慧。咱現在有天氣預報,手機上一點就能看,不如土辦法和科技搭把手。噴灌滴灌設備該檢修的檢修,墑情檢測儀該用上的用上。
村里不少人給莊稼買了保險,雖說能減點風險,可管護還是得跟上。
最讓人犯難的是,這天氣到底是偏涼還是偏旱,還得看后續變化。
但有一點錯不了,莊稼不會自己照顧自己,咱得多往地里跑。明天就去田里看看玉米葉子啥狀態,水稻田里水夠不夠。山區的板栗樹該追肥了,趕在天變前讓樹根多攢點勁兒。
平原的大豆地要是有草,趕緊薅了,別讓它們搶了水分。湖區的堤壩該加固的地方,叫上幾個鄉親一起干,別拖到下雨犯難。我個人覺得,老話就像咱種地的“老伙計”,提醒咱多留意天氣變化。
現在種地不像過去全靠天,咱手頭有辦法,心里就得更穩當。
不管未來幾天是冷是旱,提前把準備做足,總比臨時抓瞎強。記住了,地里的收成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咱汗水換來的。
多聽老話多瞅天氣預報,勤動彈多操心,豐收才更有盼頭。
趕緊把家里的農具拾掇拾掇,該補的補該修的修,別誤了農時。要是拿不準該咋做,去村頭農技站問問,他們準能給出好主意。
最后說一句,莊稼和人一樣,你對它上心,它才會給你好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