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三坦克,大家往往很容易想到被喻為德三“軍馬”的四號坦克。
可以說四號坦克是凡爾賽合約簽署以后德三千方百計擺脫凡爾賽合約束縛的產物。
由于這種坦克的累計產量要超過8800輛,甚至比德三的“黑豹”坦克產量(大約6000輛)還要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四號坦克才是那場戰爭當中德三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那么,作為當時德三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這種坦克都有哪些缺點呢?
從歷史上說,四號坦克研制成功并且裝備德三軍隊以后參加的首次戰爭是1939年德三對華沙的軍事行動,根據德三方面的說法,在那場軍事行動當中,德三裝甲部隊損失了19輛四號坦克。
然后,在次年的對高盧國軍事行動當中,德三裝甲部隊又損失了79輛這種坦克,所以總的來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戰斗當中,德三裝甲部隊的四號坦克損失并不大,合計也不過是將近一百輛。
不過就在德三四號坦克在西線輕松取勝的時同時誰也不會想到,一場更加殘酷的戰爭正在等著它。
這場戰役就是1941年6月爆發的蘇德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前一年還在西線所向披靡的四號坦克很快威風不再,因為作為一款1930年代出現的坦克,它那薄弱的裝甲和短管75毫米火炮很難實質性威脅到當時蘇軍使用的T-34和KV坦克,所以,裝甲薄弱和火力不夠強大是四號坦克早期存在的缺點。
由于這個原因,所以從1941年到1945年,四號坦克經歷8次改進,具體的說,四號坦克的那些其改進主要集中在裝甲和火力方面。
由于這個原因,四號坦克后來的改進之路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不斷加厚裝甲和加長火炮身管的不歸之路。
這里之所以把四號坦克不斷加厚裝甲和加長火炮身管的改進思想稱作不歸之路,那是因為這種思路下改造出來的坦克出現了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隨著四號坦克的裝甲不斷加厚和火炮身管不斷加長,直接導致這種坦克的重量也在直線飆升,四號原本很輕盈的身軀也變得越來越沉重,重量也從開始的18噸左右達到了后期的接近25 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四號坦克已經越來越不像一輛名副其實的中型坦克,而更像是一款重型坦克。
由于重量越來越重,所以戰爭末期生產的四號坦克時速已經下降到了42公里以下,公路行程也僅有300公里,而同樣是戰爭末期出現的T-34-85它的時速卻能達到55公里,公路里程也有400公里,甚至就連四號坦克曾經引以為傲的倒車速度(15公里/時也要略微比T-34-85坦克的/20公里/時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四號坦克是比不上T-34/85坦克的。
除了在速度上落后,四號坦克還在其他方面比不上.T-34-85,具體的說這些方面包括越壕寬(四號坦克2.2米,T-34-85是2.5米)和爬強高度(四號坦克0.6米,T-34-85坦克0.7米)。
另外,雖然四號坦克在換裝75毫米長管火炮以后能夠擊穿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82毫米裝甲(其實嚴格的說四號坦克的長管75毫米火炮和“黑豹”坦克的同口徑火炮并不是一回事),盡管前者威力比其早期使用的短管75毫米火炮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在同樣距離上,T-34-85的85毫米火炮也能夠擊穿87毫米厚度的裝甲,威力略強。
同時,雖然德三軍事工業一直在不遺余力的的加厚四號坦克的裝甲和加強火力,并終于在戰爭末期將四號坦克升級成一款強大的坦克,但當蘇聯的T-34-85坦克出現以后,四號坦克和蘇聯坦克之間的競爭就算在這里結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