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翀 通訊員 楊慧 李瓊 陳星多
6月30日晚22時起,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遭受極端強降雨天氣,至7月1日上午,12小時降水量超過350毫米,突破歷史極值;忠建河咸豐水位站水位超建站以來最高水位2.11米。河水快速上漲造成縣城低洼地段漫水,部分區域交通、電力、通信中斷,全縣緊急避險轉移3.6萬人。
1日凌晨3時,咸豐縣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當地緊急出動應急、消防、民兵等救援隊伍13支,人數700余人,裝備200余臺,開展人員轉移、排澇搶險等應急處置工作。
這場傾盆暴雨之下的咸豐縣高樂山鎮,洪水沒過街道標線,低洼地帶水位一度深達2.5米。居民住宅大面積進水,部分群眾被困樓內。救援人員劃著橡皮艇、沖鋒舟穿行在洶涌的水面上,逐門逐戶搜索被困人員。“老人先走,孩子抱好。”他們喊著、背著、攙著,用肩膀作梯、手臂作橋,搭起一條條“生命通道”。
7月2日,黃金洞鄉鎮政府組織干部職工、民兵、商會成員、村民、企業家及個體工商戶等135人,打響了縣城“南門保衛戰”。
南門區域因地勢低洼成為“重災區”,居民樓積水最深達1.5米,淤泥堆積最厚處超50厘米,多輛私家車被困,沿街商鋪進水嚴重。身兼石家溝村兩委成員與民兵連長的伍品睿,在“路口執勤、清淤、裝車轉運”中三線作戰,成為這場全民搶險救災中平凡又生動的縮影。
“有輛SUV陷得深,拖車拉不動!”接到隊友電話,伍品睿抄起鐵鍬就往現場跑,大家齊心協力,終于將車輛從淤泥中拖出。他心里還牽掛著村里的情況,中午休息時躲到角落,再次撥通災情發生前回村暫住的村民熊伯伯的電話叮囑:“這幾天您先別回城里,老家什么都有,您住著更方便。”
災情發生后,咸豐縣總工會第一時間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組織動員全縣各級工會以及廣大職工群眾、勞模工匠投入防汛救災。
在鄂央企中建三局一公司唐崖土司城項目部聞令即動,項目經理鄭超組建了一支搶險小隊,向著受災嚴重的皇城廣場疾馳而去。經過連續奮戰,搶險小隊累計清除溝渠及周邊淤積物超30立方米,還協助當地應急管理局爭分奪秒調試大功率排水設備,成功排除深達5米的地下室積水。
此次的強降雨對咸豐縣種養殖業經濟帶來的損失較為嚴重,尤其是種植業受災面積大。縣植物保護站站長、高級農藝師嚴順作為縣農業農村局抗災小組成員、技術專家,同州、縣農業農村部門相關人員一道深入基層一線,現場核查災情,組織指導基地、企業、農戶搞好清溝排漬,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在實地勘察中,嚴順充分利用專業知識,針對農田作物受災程度,按倒伏程度、浸泡時長、土壤沖毀流失等情況進行分類,為不同地塊制定針對性救災方案。面對洪水后濕度大易引發病害的情況,及時指導農戶施肥、施藥。
“災后復產,有我們!我們正在現場指導群眾通過清溝排澇、中耕培土、扶正清淤、施肥促壯等方式減輕洪澇對農作物的傷害,減少病蟲發生危害,幫助企業、農戶降低損失,為災后復產保駕護航。”嚴順表示。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經過緊急搶險救災,當地電力、交通、供水、通信已恢復正常,中小學已全面復課,縣城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