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蛾總科—天蛾科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鱗翅目
有喙亞目
異脈下目〈韁翅下目〉
蠶蛾總科
天蛾科
天蛾科(學名:Sphingidae)是鱗翅目的一科,科名取自希臘語“Sphinx”,即希臘神話中的怪物“斯芬克斯”。天蛾科下轄200多個屬,約1,450個品種。本科物種大多數于熱帶生活,但其每一個地區都有其蹤影。
1.形態特征
該科昆蟲體型較大,前翅大而狹長,翅頂角尖,具翅韁和翅韁鉤,觸角粗厚,端部成鉤。喙發達,非一般蛾類可比。
本科昆蟲主要特征是前翅狹長,后翅呈短三角形,復眼大,胸部粗壯,腹部末端尖及呈流線型,觸角端部細而彎曲。體型中等到大,所以可作快速及持續的飛行,最長可達每小時40到50公里。
喙發達,非一般蛾類可比,飛翔力強,經常飛翔于花叢間取蜜。大多數種類夜間活動,少數日間活動。
幼蟲肥大,圓柱形,光滑,體面多顆粒。第8腹節背中部有一臀角,入土后作土繭化蛹,蛹的第5節和第6節能活動,末節有臀棘。蛹喙顯著,有離體與貼體之別。成蟲能發微聲,幼蟲也能以上顎摩擦作聲。
2.生活習性
飛翔力強,經常飛翔于花叢間取蜜。
大多數種類夜間活動,少數日間活動。幼蟲肥大,圓柱形,光滑,體面多顆粒。第8腹節背中部有一臀角,入土后作土繭化蛹,蛹的第5節和第6節能活動,末節有臀棘。蛹喙顯著,有離體與貼體之別。成蟲能發微聲,幼蟲也能以上顎摩擦作聲。
共同點:
①生活史是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的昆蟲·
②成蟲有二對大而且布滿鱗片的翅膀·
③成蟲具有可以收卷的虹吸式口器·
④觸角稍粗,末端漸細·
⑤身體呈流線的紡錘狀,后上翅狹長,向身后伸展,停棲時呈三角形·
⑥成蟲復眼發達,飛行能力強·
⑦幼蟲尾端背側長有一長短不一的尾突 ·
3.分布范圍
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熱帶。全世界已知1000余種,中國已知約150種。
4.下屬亞科
面形天蛾亞科(Acherontiinae)
云紋天蛾亞科(Ambulicinae)
透翅天蛾亞科(Sesiinae)
蜂形天蛾亞科(Philampelinae)
斜紋天蛾亞科(Choerocampinae)
5.透翅天蛾亞科
透翅天蛾亞科(學名:Sesiinae),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天蛾科的一個亞科。
(1)形態特征
形似峰,下唇須第一節接近基部內側有一群短的感覺毛,唇基側片正常;觸角下半細,上半粗,端鉤細小;翅透明或部分透明或有透明玻璃斑;腹部第十節中間分開;大部分種類成蟲過冬,白天飛翔于花間。
(2)透翅天蛾屬
透翅天蛾屬(學名:Cephonodes)是鱗翅目天蛾科蜂形天蛾亞科的一個屬。
①形態特征
下唇須端節寬,頂端青綠色;頭頂平,復眼大而圓;觸角端部尖細有長鬃。翅透明,外緣只一深色線,翅脈黑色;體青綠色,腹部有紅色橫帶;后足脛節有距兩對。
②咖啡透翅天蛾
咖啡透翅天蛾(學名:Cephonodes hylas)是節肢動物門有翅亞綱鱗翅目天蛾科動物。是寄主于藥用植物黃梔子及茵草科植物、咖啡、花椒樹等的天蛾科昆蟲。隸屬于天蛾科,透翅天蛾屬。分布在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廣西、云南、臺灣等省。幼蟲取食寄主葉片,受害重的只殘留主脈和葉柄,有時把花蕾、嫩枝食光,造成光稈或枯死。
a.形態特征
卵和幼蟲:卵長1-1.3mm,球形,鮮綠色至黃綠色。末齡幼蟲體長52-65mm,淺綠色。頭部橢圓形。前胸背板具顆粒狀突起,各節具溝紋8條。亞氣門線白色,其上生黑紋;氣門上線、氣門下線黑色,圍住氣門;氣門線淺綠色。第8腹節具1尾角。
蛹:長25-38mm,紅棕色,后胸背中線各生l條尖端相對的突起線,腹部各節前緣具細刻點,臀棘三角形,黑色。
成蟲:翅長20-34mm。胸部背面黃綠色,腹面白色;腹部前端草青,中部紫紅,后部杏黃色,尾部毛叢黑色;腹部腹面黑色,第5、6節兩側有白斑;觸角黑色,前半部粗大,端部尖而曲;翅透明,脈棕黑色,基部草綠,頂角黑色;后翅內緣至后角有濃綠色鱗毛。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鉤形突呈倒足形,頂端尖,向前上方伸出;背兜橢圓形;顎形突圈帶形;囊突大半圓形;抱器左右不對稱,平板型有毛叢;抱器腹突臂形,中間細,前半膨大,頂端邊有齒,下方有帶齒的海綿狀骨化片;陽莖端粗壯、兩側有舌狀突;內陽莖外翻呈膜質球狀胞。較細,骨化強,似矛頭狀,一側有一鈍齒,頂端光滑。在云南西雙版納一年發生三代,以蛹在淺土內薄繭中過冬,來年4月下旬過冬蛹羽化為第1代成蟲,第2、3代成蟲分別于7月及10月間出現。成蟲白天活動,飛翔時有嗡嗡聲,雌蟲產卵于葉面上,每葉1-3粒,每雌平均產卵200余粒。
b.生活習性
1年生2-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江西1年生5代,每年5月上旬至5月中旬越冬蛹羽化為成蟲后交配、產卵。1代發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2代為6月中旬至7月下旬,3代為7月上旬至8月下旬,4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5代9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在10月下旬后化蛹。該蟲多把卵產在寄主嫩葉兩面或嫩莖上,每雌產卵200粒左右。幼蟲多在夜間孵化,晝夜取食,老熟后體變成暗紅色,從植株上爬下,入土化蛹羽化或越冬。
它是白天活動的蛾類之一,喜歡快速振動著透明的翅膀在都市庭院的花間穿行,吸花蜜時靠翅膀懸停空中,尾部鱗毛展開,如同鳥的尾羽,加上頗似鳥類的形體,常常被誤認為蜂鳥。”
咖啡透翅天蛾的成蟲喜歡吸食花蜜,但它的幼蟲主要以啃藥用植物的葉片為生,有時會把花蕾、嫩枝都吃光,所以它其實是個害蟲。
c.發生規律
上海地區1年發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成蟲羽化,第二至第四代成蟲分別出現在6、8、10月份,成蟲羽化后約10小時交尾產卵,卵期3-5d。幼蟲期約45d。
為害梔子花、大葉黃楊、咖啡等植物。
d.天敵
幼蟲期天敵有質型多角體病毒、白僵菌、細菌以及姬蜂兩種。咖啡透翅天蛾質型多角體病毒感染力較強,第3、4代幼蟲常因病毒流行而蟲口顯著下降。另據文獻記載,幼蟲期天敵有蠅虎一種,它對捕食初齡幼蟲有一定作用。卵期有寄生蜂。
e.分布范圍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廣西、云南、臺灣等地有分布。中國之外分布于日本,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大洋洲。
(3)晝天蛾屬
晝天蛾屬(學名:Sphecodina)是鱗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亞科的一個屬。
①形態特征
下唇須長,頂端尖向上伸;頭頂有紫色毛叢;觸角基部背面棕黑色,端部及腹面赭黃色;翅狹長不透明,臀角尖,后緣彎曲,向內凹陷,后翅淡黃色,后緣有黑邊,臀角外突,外緣及翅脈棕黑色;后足脛節有距兩對。
②葡萄晝天蛾
葡萄晝天蛾(學名:Sphecodina caudata)是天蛾科晝天蛾屬的一種動物。
a.形態特征
翅長34mm左右。體赭黑;下唇須杏黃色;觸角赭黃色;頸板及肩板的前緣有黑色橫紋,胸部背面黑色,后緣有棕黑色毛叢,前胸足腿節發達,上面密布赭黃色長毛;腹部背面赭黑色,端部有棕黃色毛叢;前翅狹長,黑褐色,內線及中線呈較寬的黑色帶及斑紋,外線不明顯,中室端有不甚顯著的黑點;后翅枯黃,前緣灰黑,外緣及后角黑色,各脈赭黑色。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鉤形突呈粗錐形,頂端向內下方彎曲;背兜窄;顎形突與鉤形突形狀相似;陽莖基環呈馬鞍狀;基腹弧窄,囊形突中等長短,端部鈍圓;抱器長,布滿纖形毛,抱器背明顯而長;抱器腹突臂狀,表面平滑,頂端鈍;陽莖端骨化程度弱,成半透明厚膜,頂端伸出一舌狀突,一側有尖齒9個。
b.分布范圍
南部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中國東部和南部和泰國北部。
中國:北京;山東(青島;威海;濟南;煙臺);河南省;安徽(黃山);浙江省;湖北省;四川省;重慶市(重慶);云南(雁門);福建省(福州);廣東(楠嶺;廣州)。
朝鮮:北咸省。
韓國:京畿道省;江原省;全羅北道南省;北慶尚省。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符拉迪沃斯托克;納爾瓦;Kalinovka ;阿努奇諾。
(4)木蜂天蛾屬
木蜂天蛾屬(學名:Sataspes)是鱗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亞科的一個屬。
①形態特征
下唇須扁平,頭頂平;觸角棕黑色,端節細長赭黃色;前翅細長,不透明紫褐色有金屬光澤,臀角鈍;后翅黑色或暗褐色;形狀極似木蠹蜂。
②木蜂天蛾
木蜂天蛾(學名:Sataspes tagalica)是天蛾科木蜂天蛾屬昆蟲。
a.形態特征
翅長30—37mm。上唇及頭頂青藍色,觸角黑色;胸部背面黃色,肩板黑色;腹部各節有灰黃色鱗毛,尤以第3、8節顯著,腹面黑色;前翅煙黑色,基部有青藍色光澤,內線及中線不分明,各翅脈黑色;后翅前緣黑色,順中室有一段青白色縱帶,內緣及臀角黑色。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鉤形突分為兩叉,各叉內側有齒,頂端尖;背兜寬大,顎形突帶形;陽莖基環不規則多邊形;囊形突較寬大,端部圓;抱器呈不規則的條形,邊緣不整齊,外側中央有較大缺刻,上角處有棘刺及較長毛;基腹弧粗壯呈長形,抱器腹突成長臂狀,中間細,前面膨大,頂端有尖齒、鈍齒各一,順外側向上彎曲成鉤,鉤的外側與一片舌形骨化板相連,上面有刻紋;陽莖端細長,頂端光滑,中部腹內有一較長的帶齒穗形骨化片。
b.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湖南,云南,四川,浙江,廣東,安徽。
(5)黑邊天蛾屬
黑邊天蛾屬(學名:Haemorrhagia)是鱗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亞科的一個屬。
①形態特征
下唇須的端節寬,頂端有向前伸的長毛叢;觸角棕黑色,端節細長;翅透明,外緣有寬黑邊;胸部背面黃色至銹黃色;腹部有黃褐色斑;后足脛節外側有毛刷。
②川海黑邊天蛾
川海黑邊天蛾(學名:Haemorrhagia fuciformis)是節肢動物門的一個物種。
a.形態特征
翅長26mm。體灰褐色,觸角黑色;翅基片有黃綠色鱗毛;腹部末端兩節的側面黃色,腹基部下面灰色,不是黑色;前翅透明黃褐色,端線至亞端線間呈黃褐色膜質區,翅框內緣整齊;后翅與前翅同,后角部位色較淡。
雄性外生殖器的鉤形突端部分為兩叉,很似剪刀;背兜寬大;顎形突寬大,長舌形;陽莖基環筒形;囊形突寬大,端部弧形;抱器長條狀,前緣基部向下凹陷(兩側不對稱),中部有一條皺形抱器背,上有成排的毛,抱器外緣的毛成排狀;抱器腹突平掌狀,中部細,端部鈍圓,上有倒掛刺。陽莖端細,頂端尖向一側略彎,另一側呈膜狀胞,上有小刺狀刻點。
b.棲息環境
寄主:丁香。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