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現在有的單位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表面看好像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其實性質挺嚴重,如果不及時糾正和改變,很容易腐蝕單位正常運行的根基,影響事業的長期發展。
1、領導層高高在上,脫離基層。
咱舉個現實例子看看,“你也不要打我電話,一打就打局長,局長很不值錢了是不是……你隨便的一個群眾就打我電話....."前幾年,某地市一位環保局長,對著反應問題的群眾說的話,聽著他簡直是把自己當"土皇帝"了!鼻孔朝天,一副“爾等賤民也配直接找本官?”的嘴臉。這哪是服務?這是赤裸裸的官僚主義傲慢!
在體制外的企業里,這種現象也不少。有些管理層不食人間煙火,坐在豪華辦公室里,官僚層級意識極強,對基層情況不聞不問,決策全憑想象,拍腦袋定方案,結果就容易導致脫離基層顯示,決策不符合實際,也會因此而失去擁護,破壞企業凝聚力。
2、形式主義,裝腔作勢
有的單位組織學習時,為了體現“用功”,白天拉上窗簾,點燃蠟燭學習,拍照留痕,可惜窗簾未拉嚴,暴露了窗外明亮的天空,漏了底。這種掩耳盜鈴的荒唐事完全是形式主義,裝腔作勢,完全忽略了學習的目的是真學真懂真用。
還有的形式主義,在單位迎檢的時候展現的淋漓盡致。上級要來檢查了?好家伙,全員動員,突擊打掃衛生,連夜趕制漂亮展板,精心設計參觀路線,提前排練“臺詞”.…表面功夫做得那叫一個光鮮,一片“繁榮昌盛”。可這"面子"底下蓋著的"里子"呢?可能早就干瘡百孔,漏洞百出!問題被掩蓋了,矛盾被粉飾了。這種虛假的繁榮,騙得了一時,騙不了殘酷的現實。它消耗了寶貴的精力、時間和資源,侵蝕了單位的實干精神和誠信根基。整天琢磨怎么“演”好,哪還有心思和力氣去干實事、解決真問題?這種風氣,就是毒瘤!
3、搞小團伙,內斗嚴重
這個不用多解釋,大家心里都門兒清。看看那些破產的大企業,很多都是山頭林立,派系分明,內斗導致的決策難落地。團伙內斗,容易導致心思不用在正道上,全用在琢磨人、搞關系、站隊上了。今天你拆我的臺,明天我給你使絆子;資源分配不看貢獻看親疏,提拔任用不論能力論站隊。
部門之間的內耗,消耗的是公司的元氣,撕裂的是組織的合力。大家勁兒不往一處使,光顧著“窩里斗”了,還談什么發展?談什么戰斗力?單位內部烏煙瘴氣,人心惶惶,有能力、想干事的人要么被排擠走,要么心灰意冷。整個單位就像個表面完整、內里已經散架的空殼子,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可能稀里嘩啦散一地。內斗不息,單位永無寧日,更別提什么長遠發展了。
4、危機感不強,轉型升級不及時,讓時代和科技淘汰
前面那些毛病要是把單位搞得“內虛”,那這個毛病就是直接把它推向“死亡”了!有些單位,特別是曾經有過輝煌的,或者靠著某種“特殊優勢”吃飯的,特別容易得這種“安逸病”。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覺得“老子天下第一”,或者覺得“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缺乏憂患意識,對變化麻木不仁。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新技術層出不窮(比如AI、大數據),新模式顛覆傳統(比如各種平臺經濟),新需求不斷涌現,競爭對手虎視眈眈……
可他們呢?反應遲鈍,行動緩慢。要么覺得“新技術不靠譜”,要么覺得“轉型太麻煩、風險大”,要么就是內部阻力重重。結果就是一步慢,步步慢。等猛然驚醒,發現市場丟了,客戶跑了,技術落后了,人才流失了,再想追趕?黃花菜都涼了!看看那些曾經如雷貫耳如今卻銷聲匿跡的企業名字,不就是血淋淋的教訓嗎?
結語
所以,對于單位眼下的一些問題,真的要重視起來,不能麻痹大意,把這些當"小問題”對待,要狠剎這些歪風邪氣,讓單位走上健康持久的大道上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